windows server 2012 新手培訓14部影片教學

windows server 2012 新手培訓14部影片教學

01 Windows Server 2012 安裝與第一次使用設定

https://youtube.com/watch?v=3M8HRZvgKnc

 

02 Windows Server 2012 Server Core 安裝與設定

https://youtube.com/watch?v=Hc87XlsrQkY

 

03 Hyper-V 系統需求、安裝與基本設定

https://youtube.com/watch?v=MkGG_uJbOtM

 

04 建立虛擬機器並安裝 Windows Server 2012

https://youtube.com/watch?v=_QwzpE9BWVU

 

05 規劃與設定 Hyper-V 虛擬網路

https://youtube.com/watch?v=BvgSekZTbz0

 

06 增加與設定伺服器的功能 – 伺服器管理員介紹與操作

https://youtube.com/watch?v=jt9mTMvDxqg

 

07 建置你的網域 – 架設網域控制站、將電腦加入網域

https://youtube.com/watch?v=XCnSNRz7lKU

 

08 網址與 IP 位址 – DNS 與 DHCP 伺服器架設

https://youtube.com/watch?v=jH3pR18k_KY

 

09 查不到網址、無法登入網域怎麼辦 – 名稱解析步驟檢查

https://youtube.com/watch?v=NP-Ny24aO6s

 

10 讓你的網路連接 Internet – NAT 伺服器架設

https://youtube.com/watch?v=7L8440dLQtI

 

11 讓你在外面也可以連回公司 – VPN 伺服器架設

https://youtube.com/watch?v=tu8uPI7l16I

 

12 伺服器的錯誤記錄那裡找 – 事件檢視器的使用

https://youtube.com/watch?v=m1dy6uq2RBM

 

13 系統與資料損毀怎麼辦 – 備份與還原

https://youtube.com/watch?v=Lvi2bGASQp0

 

14 一台電腦當多台用 – 多系統安裝與開機選單製作

https://youtube.com/watch?v=1zzovMhQ_wM

Windows server 2008r2 新增IIS伺服器角色並安裝FTP功能

首先我們打開伺服器管理員,並依序選擇 [角色->新增角色] 後會看到下圖畫面:

點選下一步後會看到選擇的畫面,我們需勾選[網頁伺服器(IIS)]的選項如下圖所示:

接著我們點選下一步兩次會再看到另一個勾選的畫面,我們保持所有勾選項預設並且將右方拉桿往下拉到最底後勾選幾乎在最下方的[FTP伺服器]並按下一步如下圖所示:

接著Windows會跳出確認安裝選項的畫面確認是否要安裝FTP伺服器等功能我們就直接按下安裝即可,如下圖:

按下安裝後Window就會開始安裝IIS網頁伺服器與其中的FTP功能:

安裝完畢後會出現安裝結果如下圖所示:

這樣一來點選關閉後FTP伺服器就安裝完畢了!

二、架設FTP伺服器

安裝完了FTP伺服器後我們接著就要開始架設FTP伺服器了

首先我們點選系統管理工具中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IIS)管理員 來開啟IIS管理員如下圖:

開啟後我們展開左方連線欄位中起始網頁底下有我們的Windows Server的電腦名稱後再展開站台如下圖:

接著我們對站台點選右鍵後點選[新增 FTP 站台]將會跳出新增FTP站台的視窗,我們將站台名稱打上並選取一個伺服器上的資料夾作為FTP的跟目錄如下圖:

按下下一步後我們會看到繫結和SSL設定的畫面,由於我們沒有申請網址名稱和沒有多個IP,所以我們把SSL選擇沒有其餘保持預設如下圖:

接下來出現驗證和授權資訊的畫面我們勾選[基本]為了讓使用者必須登入才能夠使用,下方授權我們允許存取設定為[指定的角色或使用者群組]並勾選可讀取和寫入如下圖,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下方輸入FTP為角色或使用者群組,稍後我們就可以新增Windows Server上的使用者為FTP角色(使用者群組),讓該使用者能夠使用我們架設的FTP服務!

在我們按下完成前我們先來新增FTP這個使用者群組並把自己加入至該群組裡面,在此我們使用[MMC主控台](參考:Windows Server 2008 MIS管理伺服器必備小工具介紹)來建立一個名為FTP使用者群組如下:

接著我們將自己的帳號加入於此群組中如下:

加入完畢後我們就回到剛剛架設到一半的FTP伺服器驗證和授權資訊頁面並按下完成!這樣一來FTP伺服器就架設完成了!我們日後可以將需要使用該FTP服務的使用者加入在FTP的使用者群組中即可馬上使用!

三、測試FTP服務是否正常運作

雖然完成了我們還是要來看看如何連結,很簡單其實我們自己Windows底下開啟隨便一個視窗在網址列上打上[ftp://{FTP網址}]即可看到需要我們登入的畫面如下:

上圖我們在我的電腦上方的網址列打上了[ftp://localhost]代表本機的伺服器按下Enter後看到如下圖要求輸入帳號密碼登入FTP服務:

我們將帳號密碼輸入後按下登入即可登入FTP服務並看到我們資料夾內的資料了!

但是上方這些測試屬於在本機測試因此我們接下來來測試用別台電腦來連結到我們的FTP服務,但是在此之前我們要先查看Windows內建防火牆是否有擋掉我們的FTP流量,所以我們開啟系統管理工具中的[具有進階安全性的 Windows防火牆]這項功能如下:

開啟後我們點選左方的[輸入規則]功能然後查看關於FTP伺服器的服務流量是否都被允許通過,如果不是允許我們就將其修改為允許,如下圖所示:

接著我們再點選左方的[輸出規則],一樣的我們檢查FTP相關的流量是否被允許如下圖:

修改完後我們就用別台電腦並輸入我們FTP伺服器的IP用一樣的方式來測試FTP是否能夠執行,如下圖:

上圖我在我的電腦上打上了該FTP伺服器的IP後一樣出現了輸入帳號密碼的視窗,我輸入了帳號密碼登入後即可看到資料夾內的內容,這樣一來就表示我們的FTP伺服器架設完成了!

##設定好的主機要重新開機,這樣服務才能真正的完全啟動###

Centos 安裝 DNS 伺服器

安裝環境 Centos 5.7
1. 安裝 DNS 所需套件:
只要用 yum 指令便可以一次過想所需的套件安裝。

在預設的情況下 Centos 不會建立 named.conf,要用以下方法建立:

2. 更新 root.zone

到 ftp://rs.internic.net/domain/root.zone 下載最新的 root.zone 資料檔,然後放到 /var/named/var/named/ 裡面。

然後就可以用 /etc/rc.d/init.d/named start 啟動 DNS Server。

啟動後可以輸入以入指令測試 DNS Server 是否正常運作:

centOS 6.5 架設簡易的FTP伺服器

第一步:先設定一個使用者帳號和建立密碼

01. 新增使用者帳號

# adduser username

例:#adduser whps7749

02. 為使用者帳號建立密碼

# passwd username

例:# passwd whps8864

第二步:先用rpm指令檢查是否已安裝vsftpd套件:

# rpm -qa | grep vsftpd

若沒有出現版本相關資訊,用yum指令進行安裝

#yum -y install vsftpd

. 安裝 vsftpd

2. 設定 vsftpd
Vsftpd 的設定檔是 /etc/vsftpd/vsftpd.conf,建議更改以下設定:

關閉預設使用的 xferlog:
xferlog_std_format=NO

改用完整的 vsftpd log format,預設會紀錄檔在 /var/log/vsftpd.log,加入以下一行:
log_ftp_protocol=YES

設定用戶登入後只鎖定在用戶目錄:
chroot_local_user=YES

3. 設定 iptables

開啟 /etc/sysconfig/iptables,加入以下一行:

-A RH-Firewall-1-INPUT -m state –state NEW -p tcp –dport 21 -j ACCEPT

然後執行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重啟 iptables.

windows server 2008r2 DNS架設篇

windows server 2008r2 DNS架設篇

 

開始>系統管理工具>DNS(建立桌面捷徑)

 

>正向對應區域>按右鍵>新增區域>下一步

主要區域>區域名稱[dyes.ilc.edu.tw]

下一步>下一步>點[dyes.ilc.edu.tw]新增主機

 

名稱:www

IP:192.168.0.1

建立關聯的指標(PTR)

 

>反向對應區域>按右鍵>新增區域>下一步>

IPv4>網路識別碼>[192.168.0.x]>下一步>>下一步>完成

 

>win-hvt3ciok16a>按右鍵>內容

>進階>停用遞迴服務,同時停用轉寄站(可避免DNS被亂改或被騙)

 

DNS>新增別名方式>joe.ilc.edu.tw>點內裡資料夾>新增別名>jack>目標主機網域名稱>瀏覽>win-hvt3ciok16a點入>確定>正向對應>joe.ilc.edu.tw>確定

 

字碼集>使用自訂字碼集>鍵入BIG5]>確認

TP-link AP設定

1.先把裝置按鈕調到AP模式,並用網路線把主機網路孔和AP的網路孔用一條網路線接在一起。

2.把電腦主機的IP設成如下

IP位址:192.168.0.10

子網路遮罩:255.255.255.0

在IE瀏覽器下,輸入192.168.0.254,進入管理頁面後,輸入admin(帳號和密碼都一樣)

點選Quick Setup模式

點選Next

點選Access Point

輸入想要的SSID名稱 和想要的密碼後,再點選Next

記得點選Smart IP(DHCP),務必要讓DHCP Server的服務停用(Disable要點選)

有些不同型號的設定是會變成static ip(靜態IP),記得要改成動態IP模式,才能讓公司上層的DHCP路由器分派IP給這個小AP。

恭喜完成,大功告成

 

 有些型號的TPlink的快速設定模式,沒有純粹的AP模式,而是AP橋接模式,這時候,可以點選”存取點“模式,步驟跟上面差不多,但是設完後,記得去網路設定的那個區塊檢查一下,是否有把靜態IP(static IP)改成動態IP,是否有把DHCP Server取消,不然插上這個設備,會讓整個公司的網路亂七八糟,因為他跟你的上層DHCP路由器在搶分派IP的工作。

解決無法讀取 mcrypt 模組的問題

引自:http://www.vixual.net/blog/archives/133

明明已經用 yum 安裝 php-mcrypt 了,在登入 phpMyAdmin 時,卻出現了錯誤訊息:

無法讀取 mcrypt 模組, 請檢查 PHP 設定

執行 php -v ,也出現:

PHP Warning:  PHP Startup: Unable to load dynamic library ‘/usr/lib64/php/modules/module.so’ – /usr/lib64/php/modules/module.so: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Unknown on line 0
; Enable mcrypt extension module

依照錯誤訊息,到 /usr/lib64/php/modules/ 查看,確實沒有「module.so」,倒是有一個 「mcrypt.so」。

解決方法

編輯 /etc/php.d/mcrypt.ini,將第 2 行的:

extension=module.so

改成:

extension=mcrypt.so

再重新啟動 Apache 就好了:

# service httpd restart

安裝 php-mcrypt

題外話,如果你的系統中還沒有 php-mcrypt,你只是想要安裝 php-mcrypt,必須使用 EPEL 或 RPMForge 檔案庫:

for CentOS 6.x x86:

# wget http://packages.sw.be/rpmforge-release/rpmforge-release-0.5.2-2.el6.rf.i686.rpm
# rpm -ivh rpmforge-release-0.5.2-2.el6.rf.i686.rpm
# wget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6/i386/epel-release-6-8.noarch.rpm
# rpm -ivh epel-release-6-8.noarch.rpm

for CentOS 6.x x64

# wget http://packages.sw.be/rpmforge-release/rpmforge-release-0.5.2-2.el6.rf.x86_64.rpm
# rpm -ivh rpmforge-release-0.5.2-2.el6.rf.x86_64.rpm
# wget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6/x86_64/epel-release-6-8.noarch.rpm
# rpm -ivh epel-release-6-8.noarch.rpm

然後就可以用 yum 安裝了:

yum install php-mcrypt

CentOS 完整移除 MySQL 伺服器

以下文章會示範在 RHEL 及 CentOS 下完整移除 MySQL 伺服器, 如果 MySQL 的資料還有用, 在開始前務必要先備份 MySQL 的資料。

首先檢查安裝在系統的 MySQL 相關套件, 可以用 rpm 或 yum 指令查看:

# rpm -qa | grep mysql
mysql-libs-5.1.73-5.el6_6.x86_64
mysql-server-5.1.73-5.el6_6.x86_64
mysql-5.1.73-5.el6_6.x86_64

# yum list installed | grep mysql

知道了安裝在系統的 MySQL 相關套件後, 用 YUM 移除:

# yum remove mysql-libs mysql-server mysql-client mysql

移除了 MySQL 的相關套件後, 接著是把資料庫目錄及 my.cnf 移除:

# rm -rf /var/lib/mysql/
# rm -rf /etc/my.cnf

這時已經完整地從系統移除 MySQL 了。

 

Big6資訊大六能力

Big6資訊大六能力

一、前言: 
「Big6資訊大六能力」是由美國發展出來的資訊問題解決策略的方式,從此流程中,可以讓學習者「學習如何學習」進而培養問題解決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徐慶宏與林惠文,2007)。同時,「Big6資訊大六能力」也是目前台灣很多論文最常應用的技能之一。

當資訊取得繁複且多元的時代下,資訊融入教學,電腦以及相關科技設備僅是教學工具,因此,具備相關思考歷程模式,才是學習真正的根基。

二、何謂「Big6資訊大六能力」:
Big6(Big Six Skills)是一種資訊尋求問題解決的技能,其名詞產生為取其六個步驟的英文名稱組合,如(圖一)所示。此名稱是由Eisenberg 和Berkowitz共同提出,是培養資訊素養的技能之一。此為透過step by step的方式,來引導學習者面對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步驟流程,過程中非常強調「資訊」處理。(徐慶宏與林惠文,2007)

圖一 Big6資訊大六能力

然而,以教師指導策略的方向來談,以下將就各階段探討之:
(一)定義問題:
在第一階段,界定問題的方向與衡量可能所需要的資訊。例如說,萬一掉進大海裡時,該以何種游泳姿態以達到求生方式呢?為什麼?如何游?或是,例如說,是誰發明電燈、哪一年發明的呢?以5W1H的方向去思考。這當中,流程會是:腦力激盪討論→以Mind map建構出研究架構→形成可能的問題點。此階段的思考模式可以參照思考模式中的「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因為通常我們遇到問題時,會以自身過去經驗以及知識背景去決定思考的方向,而此思考模式即是產生問題最初,都會經過將問題整合與分析的過程,通常目標答案會是依循你所期望的結果去組織架構出知識問題的脈絡。

(二)搜尋策略:
第二階段的部分為確定問題範圍並排列出優先順序。過程中會先延續第一階段的腦力激盪後,所發展出的Mind map相關可能性資源,接著,排定優先順序呈現出資訊搜尋策略。

(三)取得資訊:
第三階段為指導找到資訊蒐集的方法。方法可能為利用網路搜尋、圖書館、博物館等空間或是設備,藉此得到相關資訊。

(四)活用資訊:
當資訊取得容易之際,得需要透過閱讀資訊來過濾資訊的可用性以及正確性。這之中可以試著將重點資訊以摘要的方式列點列項,並以自己的話意清楚地先陳列出來,接著,指導學習者引用資料以及記錄資料來源出處。

(五)彙整資訊:
根據第一階段定義問題的架構將資訊組織,利用自己所熟悉的軟體工具,協助研究成果的完成與分享。

(六)評估資訊: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成果發表會。藉由師生與同儕互動方式,評鑑研究成果的優缺點以及需要改進的建言等等。過程中,可以回顧研究過程的得到或是缺失處,加以研討,不僅是讓研究成果透過互相指教、修正以達作品更臻完美。

三、推廣「Big6資訊大六能力」教學法:
在推廣「Big6資訊大六能力」教學法中,主要有五大方向,包含了「學習個人知識管理」、「鼓勵批判思考」、「易於瞭解與實施」、「提供資訊技能學習」以及「鼓勵個人知識建構」(圖二)。從中我們可以得知,「Big6資訊大六能力」教學法可以讓學習者,很容易地透過資訊處理流程來增進資料的整合性與架構性。

圖二 「Big6資訊大六能力」推廣

四、心得分享: 
在這個資訊取得容易的年代,常常有人都戲謔的笑稱:「我們都是由Google養大的」。為什麼呢?因為,現代的我們當發生疑問時,只要一個關鍵字打在Google的搜尋引擎(或是yahoo等網頁),滑鼠再一點,所有的相關資訊立即地出現,且洋洋灑灑、多元又豐富。更甚者,只要在特定的網站上一貼出自己有所疑問的文章,也會有熱心人士提供相關解答。可是,問題在於,資訊的多寡與資訊正確能被運用的相關性可以成正比嗎?因此,透過了解「Big6資訊大六能力」以及運用該資訊處理的流程,可以讓我們除了資訊取得方便性之外,更能透過自我的思維模式,從中去思考、批判進而建立正確的知識架構,同時,當面對資料龐大且正確性有待商討之餘,透過此架構讓每個人能培養資訊處理能力。 
五、參考資料: 
http://woa.mlc.edu.tw/files/000514/knowledge_share/960601_GreenMap.pdf
http://ms1.sses.ilc.edu.tw/blog/gallery/3/big6.pdf
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25197212

RHEL 及 CentOS 7 安裝 Apache, MariaDB, PHP(LAMP)

LAMP 是 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 的縮寫, 但從 RHEL / CentOS 7 開始已經不會內置 MySQL, 改為使用 MariaDB, MariaDB 使用上與 MySQL 相同, 舊有的 MySQL 資料庫也可以直接升級使用, 這裡也會介紹安裝 Apache + MariaDB + PHP。

安裝 Apache

# yum install httpd

跟著回答 “y” 後便會完成安裝, 然後輸入以下指令啟動及設定 Apache 開機自動執行:

# systemctl start httpd
# systemctl enable httpd

這時 Apache 已經啟動了, 可以在瀏覽器輸入伺服器的位置試試, 例如 http://localhost

安裝 MariaDB

執行以下指令安裝 MariaDB:

# yum install mariadb-server mariadb

啟動及設定開機自動執行 MariaDB:

#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

執行以下指令設定 MariaDB 的 root 密碼, 預設是空密碼, 所以建議盡快修改:

# /usr/bin/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完成後可以用測試一下 MariaDB 是否已經啟動:

# mysql -u root -p

安裝 PHP

以下指令除了會安裝 PHP 外, 還會安裝一些常用的 PHP 套件:

# yum install php php-mysql php-gd php-ldap php-odbc php-pear php-xml php-xmlrpc php-mbstring php-snmp php-soap curl curl-devel

安裝好 PHP 後需要重新啟動 Apache 才會生效:

# systemctl restart httpd.service

要測試 PHP, 可以放一個簡單的 PHP Script 會 Apache DocumentRoot 目錄, 這裡:

# vi /var/www/html/test.php

然後輸入以下幾行程式碼:

然後在瀏覽器看看 http://localhost/test.php, 如果看到 PHP 的設定資料便表示安裝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