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的水(康軒版三下)

百變的水

百變的水.ppt

IMG_8634

1-1水不見了

固態:冰-霜-雪-冰雹

液態:水-湖泊-海洋

氣態:水蒸氣

~~~這些都是自然環境中不同型態的水

IMG_8603IMG_8604
水經過一段間後漸漸消失,最後不見 

想要判斷固-液-氣三態的方法~~~

固態:有固定形狀,摸起來硬硬的

液態:沒有固定形狀

氣態:存在大氣中的氣態,人類都無法用肉眼看見

 

操作一

實驗名稱:水不見了

實驗器材:淺盤-水

實驗步驟:

1.在淺盤上加水,並於水面上畫上記號

2.經過2~3天後再觀察

IMG_8551IMG_8633
原本淺盤的水位蒸發後的水位

實驗結果:淺盤內水位的蒸發速度與周遭環境的氣候有關

1.有陽光時蒸發速度較快

2.沒有陽光,甚至有寒流時蒸發速度較慢

IMG_8634

這是經過一星期後的結果…

 

~~~水在自然情況下或受熱後變成水蒸氣的現象,稱之為”蒸發
~~~蒸發隨時隨地都在進行,沒有會不會蒸發,只有蒸發快及蒸發慢的問題

 

空氣中含有水氣物體放置於空氣中一段時間,物體會產生變化,如:海苔變軟…

生活中水變成水蒸氣的例子:頭髮變乾-濕衣服曬乾…等

——————————————————————

水和冰的變化

  冰塊是因為液態的水遇冷凝固而成的,這樣的溫度基本上會在0°C以下,而我們稱這樣的溫度為”冰點”,地面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高空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成雪或為冰雹,這些都是水的形態上的轉變,值得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

IMG_2436IMG_2438
IMG_2451IMG_2445

(圖片拍攝:輔導主任李順興)


2-1 冰塊怎麼來的

IMG_2413 IMG_2411

置冰盒裡頭裝滿水…

IMG_2432 IMG_2433

放置冰箱中的冷凍櫃後一段時間,就會變成冰…

~~水遇到很低的溫度就會變成冰

 

凝固:水遇到很低的溫度(0°C以下)就會變成冰的現象

 

生活中看見水變成冰的現象

  • 冰柱

 

操作一 水和冰的形狀

實驗名稱:水和冰的形狀

實驗器材:水和冰

實驗步驟:

1.將水和冰分別倒入兩個相同的容器中

2.觀察變化

IMG_2435 IMG_2437

將冰塊放置於透明塑膠杯中,冰塊形狀不會改變…

IMG_2451 IMG_2450

將水放置於透明塑膠杯中,水的形狀會與容器相同…

 

2-2 冰塊融化了

操作一 冰塊融化

實驗名稱:冰塊融化

實驗器材:冰-熱水-冷水

實驗步驟:

1.將冰塊分別倒入兩個容器中

2.觀察變化

IMG_2445

左邊為熱水,右邊為冷水…

IMG_2447

觀察冰塊再兩個燒杯中的變化…

IMG_2448

在熱水中的冰塊很快就融化了,而且還觀察到杯壁內緣充滿許多小水珠…

IMG_2451

在冷水中的冰塊經過一段時間後也融化了…

 

水的形態變化

———————————————————————-

小水珠從哪裡來?

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隱含許多的科學原理,這個單元著重在與學生對於生活現象的對談與互動,並藉由課堂中的實驗引導學生對於現實生活種種現象的解釋;學生在這個單元充滿極高的學習興致,因為…可以玩水嚕!!

IMG_2445IMG_2448

 


打開冰箱,一陣白煙竄了出來;從冰箱中拿出來的飲料,放置於室溫中一段時間後,容器表面充滿許多小水珠;這許多現象都有它的科學原理存在,與學生討論對談,進而統整歸納成為首要之務…

IMG_8637

IMG_8636 IMG_8638

模擬飲料從冰箱中拿出來的現象…

~~冰過水杯的表面屬於較冷的狀態,而空氣中的水蒸氣相較起來屬於較熱的狀態,當空氣中的水蒸氣碰觸到冰過水杯的表面,就會”凝結”成小水珠

 

操作一 杯壁上的小水珠

實驗名稱:杯壁上的小水珠

實驗器材:透明塑膠杯兩個

實驗步驟:

1.一個透明塑膠杯放置於冰箱中,一個放置於室溫中

2.經過一段時間後,觀持兩個杯壁上的變化

IMG_8629

~~冰過的透明塑膠杯的表面屬於較冷的狀態,而空氣中的水蒸氣相較起來屬於較熱的狀態,當空氣中的水蒸氣碰觸到冰過的透明塑膠杯,就會”凝結”成小水珠

 

凝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生活中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 窗上的小水珠
  • 裝熱食的塑膠袋上有小水珠
  • 泡麵的碗蓋上出現小水珠
  • 對著鏡子呵氣
  • 吃熱食眼鏡出現的小水珠
  • 天冷呵氣出現的小水珠
  • 熱水壺口出現白色的小水珠

————————————————–

水讓物體浮起來~動手做一做

IMG_1543

本單元最後一個活動為”水讓物體浮起來”,主要透過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分辨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情形(沉或是浮),相同材質製作的物體,在水中的情形是否都一樣?或是不同?讓學生統整歸納;最後讓學生針對會浮起來的東西玩個小遊戲,看哪一組承載的螺帽最多?如何能承載最多的螺帽?學生在這一段期間,都能自己思考並動手操作,實驗結果~~膠泥最多承載2顆螺帽(在今天的實驗中)…

~百變的水(康軒版)—水讓物體浮起來~

不鏽鋼的碗會浮起來,不鏽鋼的筷子與湯匙會沉下去

~~形狀不同造成相同材質的不同物體會有沉浮的現象

 

浮力:把物體放進水裡時,物體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力,稱為水的”浮力

 

生活中利用水的浮力的實例:

  • 船載運貨物及人
  • 利用浮條練習游泳
  • 馬桶中的浮球控制水量

大家來種菜-單元重點整理

    在種植蔬菜過程當中,學生展現相當快樂的學習態度,因為在蔬菜成長過程中,從一顆小小種子,到發芽,長出幼小的葉子,到整個植物體長出雛形,這樣的過程會讓學生詳細的紀錄並且關心自己的蔬菜是否長得良好,甚至蔬菜旁長出不相關的植物或出現小動物,他們都表現得相當有興趣,但在種植過程當中,仍需灌輸學生相關知識,以備在種植過程中,能將所學運用,這也才是教學的目的…


~大家來種菜(康軒版)—蔬菜大觀園~

1-1 觀察蔬菜

不同蔬菜的形狀-顏色-大小-軟硬都不相同

蔬菜不同的食用部位:

  • 青椒-蕃茄:果實
  • 花椰菜-金針花:花
  • 菠菜-高麗菜:葉
  • 胡蘿蔔:根

種子通常位於果實內部;有些果實的種子多的數不清(如:蕃茄-青椒),有些只有幾顆(豌豆)

1-2 觀察種子

蔬菜種子的顏色-大小-形狀都不一樣

大部分蔬菜的果實都有種子,每種蔬菜種子的外觀都不太一樣

1-3 選一種菜來種

可藉由上網-書籍資料-訪問農夫-請教師長來獲取種子種植的資訊

種植蔬菜需注意的兩個部份:

1.種子萌芽時的適合溫度

2.菜苗生長時的適合溫度

3.蔬菜生長期間的長短亦須列入考量(便於觀察)


~大家來種菜(康軒版)—種菜囉~

2-1 種菜前的準備

蔬菜成長的四個要件:陽光-土壤-空氣-水分

陽光能幫助蔬菜行光合作用,讓蔬菜長的更好;陰暗的地方,沒有陽光照射,不適合種植蔬菜

富含水分-養分-鬆軟的土壤,能讓蔬菜長得更好;乾裂-貧瘠或是沒有有壤的地,無法讓蔬菜吸收足夠的水分何養分

蔬菜種植的地方最好離水源較近的地方以便取水灌溉

種菜前須準備的材料:澆水壺-鏟子-種子-花盆(或長方形容器或保麗龍箱<底部需有出水孔>)-培養土-告示牌

播種方法:

  • 點播:適當距離挖一小洞,每洞放1-2顆種子(需覆土,適用顆粒較大種子 如:秋葵…)
  • 條播:每格適當距離挖一道2公分深的淺溝,放入種子(需覆土,適用顆粒較大種子)
  • 撒播:將種子直接撒於花盆或菜園中(不需覆土,適用顆粒較小種子 如:油菜,小白菜…)

播種須注意事項:

  • 種子與種子之間需要一定成長空間,距離不可以太過密集
  • 種子不可以埋得太深,才能順利發芽
  • 播種後須覆蓋一層薄薄的土
  • 播種後,需注意日照-澆水-施肥-蟲害-移植與間拔的問題

播種順序:

1.將土壤置入花盆中
2.將種子置於土壤中
3.覆土
4.充分澆水至盆底滴水


~大家來種菜(康軒版)—蔬菜成長日記~

3-1 我的種菜日記了

記錄表應包括項目:

蔬菜名稱-種植日期-紀錄者-觀察日期-天氣概況-蔬菜生長變化-遇到問題-解決方法-心情

幫蔬菜寫成長日記方式:

  • 用單張紀錄表
  • 透過相機來記錄
  • 用筆畫下來

3-2 種子發芽了

蔬菜成長順序:

  • 發芽
  • 長出幼苗(子葉)
  • 長出幼葉

種子發芽時間因蔬菜種類而不同

發芽時會看到兩片子葉,等蔬菜漸漸長大,這兩片子葉會漸漸萎縮

蔬菜長得太密集,需進行間拔移植工作

3-3 怎樣照顧蔬菜

上午適合澆水,中午陽光很強,不適合澆水

遇到假日不能上學,可以在前一天多澆一點水

澆水時,位置要低,水柱要細

養份不足,植物不容易長大,葉子容易枯黃,須為植物施肥

葉片若出現小洞,可能是蝸牛或蟲啃食,可以在蔬菜周圍裝紗網

移殖幼苗時,須連根鏟起,種植到適當位置

3-4 蔬菜長大了

蔬菜成長變化:

  • 發芽
  •  長葉
  • 逐漸抽長
  • 長大
  • 開花
  • 結果

種植蔬菜單元相關補充影片

 

3下自然單元一(我是種菜高手).ppt

 

 

20120706《呼叫妙博士》蔬菜王國 SOS!

 

 

 

【呼叫妙博士】20131025 – 我家也有蔬菜園

 

【呼叫妙博士】20140425 – 救災植物野菜

 

 

【呼叫妙博士】20140926 – 神奇的植物 – 香蕉

 

【呼叫妙博士】20140110 – 解救糧荒,就靠馬鈴薯!

https://youtube.com/watch?v=phUWFuL7htM

 

20101126-2《呼叫妙博士》有機護地球

 

20131020《呼叫妙博士》吃什麼,有關係?

 

【呼叫妙博士】20140718 – 菇菇好味道

 

【2014呼叫妙博士生態環保益智本】- 芒草是草也是寶

空氣應用補充短片

流言追追追–紙飛機

https://youtube.com/watch?v=s1Qx1CdkK2g

 

流言追追追–空氣煙霧彈

https://youtube.com/watch?v=Vyt1zXD5-X8

 

 

流言追追追–粉塵爆破

 

 

空氣和風(康軒版)—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本單元重點在於學生能清楚認知空氣的存在,空氣有何特性?如何證明空氣的存在?空氣容不容易被改變形狀?風向的評量?如何察覺風向?以及在課堂中所有操作過的實驗,其目的何在?也就是說實驗結果是實驗之後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重點之所在…

~空氣和風(康軒版)—空氣占有空間~

空氣看不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空氣具有體積-占有空間 

生活上的物品: 鼓鼓的救生圈-脹大的塑膠袋(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一:鼓鼓的塑膠袋
  
—鼓鼓的塑膠袋無法壓扁、對著臉吹會有一股風的感覺(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二:擠出氣泡來
 
—將鼓鼓的塑膠袋置入水中,擠壓會發現有氣泡在水中產生(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三:水進不來
影片檔

—塑膠杯垂直置入水中,杯內不會有水跑進去(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四:海綿濕了嗎?
 
—海綿沒有濕<因為杯子裡有空氣,水無法進入>(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五:杯中的水位上升了
 
 
 

 

影片檔一
影片檔二
影片檔三
影片檔四
—1.手按杯底,水無法進入<因為杯子裡面有空氣>(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2.手離開杯底,水進入杯子裡面<杯子裡面的空氣溢出,所以水就進入>

~空氣和風(康軒版)—空氣可以被壓縮~ 
空氣具有壓縮性 
水不可以被壓縮  
被壓縮的空氣向外噴出時,空氣就會流動,空氣流動就會形成風
空氣可以被壓縮(實驗過程)—底部為保麗龍
 
 
 
 
 
—當擠壓注射筒,施力停止時,注射筒無法往上移至原來高度
影片檔
—表示當擠壓注射筒時,空氣會從保麗龍頂端逸出,當施力停止,造成注射筒無法往上移至原來高度
空氣可以被壓縮(實驗過程)—底部為橡皮擦
 
—表示當擠壓注射筒時,出口被橡皮擦堵住,空氣無法逸出,當施力停止,造成注射筒會停留在原來高度 
—證明空氣可以被壓縮

水不容易被壓縮(實驗過程)—底部為保麗龍 

—當擠壓注射筒時,水會從保麗龍頂端溢出,注射筒活塞會壓到底  
水不容易被壓縮(實驗過程)—底部為橡皮擦  
 
 
影片檔 
表示當擠壓注射筒時,出口被橡皮擦堵住,水無法溢出,當施力停止,造成注射筒會停留在原來高度 
證明水不容易被壓縮 


~空氣和風(康軒版)—風向評量試題網頁~

~空氣和風(康軒版)—空氣流動形成風~ 

製作風向風力計暨操作

1.先確認儀器為指北針或指南針

2.轉動方位盤

3.讓方位盤上的北字與指北針上的北字與指針同一方向

4.觀察紙條飄動方向,相對方向即為風向

(底下圖片為吹”東風“)

實驗後探

1.由於指北針儀器素質不同,造成方位判斷會有若干誤差(此為儀器誤差)
2.學生在操作方位盤上可能會有失準之處(此為人為誤差)
3.由於風向在一天內非持續穩定同一方向吹送,所以可令學生觀察在一分鐘內較多次吹送方向即為今天風向


~空氣和風(康軒版)—風的遊戲~

空氣發射器製作過程

實驗後探究

1.內部保麗龍因為重量輕,發射出之後容易受空氣阻力影響,射程不會太遠

2.若在保麗龍上加裝一大頭針,增加重量與重心,射程可以增加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廚房裡的科學這個單元重在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生活當中的調味料是學生最熟悉也是最容易接觸到的物品,相對的,也是最常忽略的部份;本單元的內容著重對調味料的辨識?不同調味料對水的溶解程度?製作果凍的過程?不同水量及不同果凍粉量下的果凍軟硬程度比較?食物為何會腐敗?什麼樣的因素會加速食物的腐敗?如何有效保存食物?等等,都是在本單元當中,學生需要認知及學習的地方…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溶解現象~

如何區分調味料?

1.由外觀觀察(以放大鏡觀察) 
2.由氣味察覺(以手搓聞) 
3.由觸感判斷(以手觸摸)

由左至右分別為味精

實驗一 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嗎?(以黃砂糖為例)

實驗名稱: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嗎?

實驗材料:紗布-黃砂糖-燒杯

實驗過程:

燒杯裝水100ml
將黃砂糖放置於紗布內
將裝有黃砂糖的紗布懸於水中
觀察變化

影片檔

實驗結果:

1.水會變色(變成為黃色)
2.紗布內的黃砂糖會消失
3.燒杯內的水位會稍微往上升(如果黃砂糖的量夠多的話)


實驗二 何種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

實驗名稱:何種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

實驗材料:各式調味料(糖-鹽-麵粉-味精-醬油-烏醋-胡椒粉),燒杯七個

實驗過程:

1.燒杯裝30ml的水
2.各加一平匙的調味料於裝有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觀察結果(觀看燒杯底部是否有沉澱物) 

實驗結果:

1.會溶解於水中的調味料:糖,鹽,味精,醬油,烏醋
2.會溶解於水中的調味料:胡椒粉,麵粉



實驗三 鹽和糖的溶解

實驗名稱:鹽和糖的溶解

實驗材料:糖,鹽,燒杯,湯匙,玻璃棒(攪拌用)

實驗過程:

1.燒杯裝30ml的水
2.用相同的湯匙分別將一平匙的鹽和糖加入裝有水的燒杯中
3.當水中的鹽和糖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平匙
4.繼續加入鹽和糖,直到燒杯杯底有顆粒時就停止 

實驗變項:

1.湯匙種類與大小:湯匙需一致
2.鹽與糖的量:刮一平匙
3.水量:需一致

實驗結果:

1.糖的溶解度比鹽大
2.每30ml的水約可溶解11平匙的糖,每30ml的水約可溶解2平匙的鹽

約12平匙有糖顆粒沉澱

約3平匙有鹽顆粒沉澱

3.裝有糖的燒杯水位明顯上升

  
未加糖前(水位30ml)加入糖後(水位m約50ml)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點心高手~

果凍粉量與水量比例要均勻適中,才能調出軟硬適中的果凍

果凍:果凍粉加熱水均勻攪拌成果凍溶液,待冷卻後即成為果凍

熱水可以使果凍完全溶解,冰水無法使果凍完全溶解


實驗一 製作果凍

實驗名稱:製作果凍(熱水)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熱水

實驗過程:

1.燒杯裝100ml的水
2.加4~8平匙的果凍粉於裝有熱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果凍粉溶於熱水中,冷卻後即形成為果凍



實驗二 製作果凍

實驗名稱:製作果凍(冷水)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冷水

實驗過程:

1.燒杯裝100ml的水
2.加4~8平匙的果凍粉於裝有冷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果凍粉無法完全溶於冷水中,冷卻後無法形成為果凍


實驗三 比較果凍的軟硬

實驗三~1 不同果凍粉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名稱:不同果凍粉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兩個,熱水,玻璃棒

實驗過程:

1.兩個燒杯各裝100ml的水
2.一杯加8平匙的果凍粉,一杯加4平匙的果凍粉
3.均勻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加8平匙的果凍較硬,加4平匙的果凍較軟

實驗三~2 不同水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名稱:不同水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兩個,熱水,玻璃棒

實驗過程:

1.兩個燒杯一杯裝100ml的水,一杯裝50ml的水
2.兩杯各加6平匙的果凍粉
3.均勻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50ml燒杯中的果凍比100ml燒杯中的果凍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