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t,telinit,runlevel,poweroff,halt指令,Linux系統運行級別分類

init,telinit,runlevel,poweroff,halt指令,Linux系統運行級別分類

  • Linux系統運行級別分類
    • inti 0 : 停機
      • 當切到這一個級別時系統會立即關閉正在運行的服務,並關閉系統電源。
    • init 1 : 單用戶模式
      • 此級別為單用戶模式有點像是window的安全模式,當切到這一個級別的時侯系統只允許root用戶登入系統,一般此級別用於系統維護時使用。
    • init 2 : 多用戶模式
      • 此級別的限制就是用戶不能使用NFS(網路文件系統),系統將會拒絕向網路中其他server提供服務,此模式也是用到維護時使用。
    • init 3 : 完全多用戶模式
      • 一般運行是者是run在這一個級別。
    • init 4 : 未分配
      • 此級別主要由開發人員定制其功能,目前主要用於單片機時其他系統(例如手機操作操作系統)的開發和應用。
    • init 5 : 圖形模式
      • 此級別於3級別基本相同,只是5級別是已圖形界面登錄系統並使用。
    • init 6 : 重新啟動系統

——————————————————————————————————–

  • 另外還有其他方式來關機或重啟系統如
    • shutdown -h now  : 現在開始關機
    • shutdown -h now+5 : 5分鐘後關機
    • shutdown -r now :現在立即立即重啟
    • shutdown -t 10 :shutdown的t參數是用來陝出警告信號和刪除信號給程序之間要延遲多少秒。警告信號可以提醒vi或mail等程式儘快存檔,刪除信號會刪除vi或mail等程序。
    • shutdown -k 3 Warring:System will shutdown! :只是送出訊息給所有使用者,但實際上並不關機。剛才的指令是在3分鐘後送出開機訊息。
    • shutdown -nr now : 使用n參數是不呼叫init程序關機,而由shutdown自已執行,不建議使用n參數。
    • shutdown 的f 與 F參數:f參數用途顧重新啟動時不執行fsck指令;而F參數:在重新啟動時,執行fsck指令。
    • poweroff : 這也是要用來關機
      • 使用poweroff指令時,請先確保系統已經沒有用戶存在且所有數據都已保存
    • reboot : 立即重新啟動系統
      • 選項:
        • n:在執行reboot指令前,不要執行預設的sync指令
          • sync指令可以將buffer資料寫回磁盤中
        • w:不實際執行reboot指令,只是將過程寫入/var/log/wtmp檔中
        • d:不將重新啟動過程寫入/var/log/wtmp檔
        • f:不呼叫shutdown指令,也不顯示訊息而直接重開機
        • i:在重新啟動前關閉所有網路介面
    • halt:挂起系統命令halt
      • halt命令用于挂起系統(挂起系統通常應用筆記型電腦的設備中),與shutdown,poweroff令令不同,使用halt只會挂起系統(系統停止運行)而不會切斷主機電源
      • 常用的指令 halt -p ;參數p為poweroff
    • init:
      • init 0
      • init 6

有書上提到:halt : 也是用來開機用的…但是不建議使用,有時在重啟後會發現部份的磁盤無法掛入的現像
——————————————————————————————————–
telinit指令的功能於init指令完全相同。
——————————————————————————————————–

  • runlevel指令用來顯示當前系統的運行等級
    • Step 1. runlevel
      •  這一個只會顯示數值,數值表示的意思如init。

電腦教室使用規範

電腦教室使用規範

小圖示

開放時間

 

1、全天:8:45~16:00;半天:8:45~12: 00
2、班級借用時請先向資訊組登記,無班級上電腦課時間才能借用。
3、小朋友個人借用限定製作作業或選手訓練,但須請相關老師在場指導。

小圖示

使用規則

 

1、嚴禁攜帶飲食進入電腦教室,並保持教室的整潔。
2、在電腦教室內請輕聲慢步,交談時放低音量,以 維持教室秩序。
3、不可將遊戲軟體,帶入電腦教室使用,禁止下載遊戲使用。
4、不可故意將有病毒的軟體,帶入電腦教室使用。
5、不可安裝或使用非法軟體。
6、不可任意更改電腦系統設定或拆裝硬體配件。
7、不可任意刪除或複製硬碟內的各項資料,以免觸 犯法令。
8、電腦教室內共用之工具如:使用手冊、參考書籍、 磁碟片等,不可私自攜出。
9 、使用電腦時請依正常程序操作,若有問題請向 指導老師或管理人員詢問。
10、若發現有設備故障,應立即通知指導老師或管理人員。
11、 請勿任意直接關機,使用完畢後請依正常程序關機。

12、每學期的位置皆為老師安排,若有電腦故障才更換位置,不可隨意更換座位。

13、禁止於上課時間登入FB或LINE,除非課程需要。

小圖示

操作注意事項

 

1、請儘量利用已經開機的電腦,不要重新開機,以節約能源。
2、發現電腦不正常,可重新開機即可回復正常狀態,請勿隨意開關機,關機後應等待30秒再開機。
3、重新開機請多利用暖開機,不要使用冷開機,以維護電腦壽命。

小圖示

關機離開教室前

 

1、將其他程式結束,回復關機畫面。
2、關閉喇叭,並將滑鼠、耳機依定位放好,桌椅排放整齊。
3、如果使用時間為最後一節課,請將主機及螢幕電源關閉。
4、檢查一下電腦周邊是否有垃圾,請檢起來,放置在教室內的垃圾桶。

VMware Ubuntu16冠偉教學

冠瑋老師出題:

 1.       安裝Ubuntu0,安裝LAMP、SSH、SERVER

2.       設定固定ip192.168.0.77

設定DNS168.92.1.1 /168.95.192.1

3.       修改index.html

4.       利用pietty連入server

5.       安裝webmin(pietty)改成繁體。

        Ubuntu user 修改root密碼

第一步:首先用jobshsieh的使用者,修改root的密碼

指令:

sudo passwd root

輸入設定的密碼

su

輸入設定的root密碼

         Ubuntu 網路設定固定 IP

指令 vim /etc/network/interfaces

 sr1 auto lo

 2 iface lo inet loopback

 3

 4 auto ens33

 5 iface ens33 inet static   # 固定 (靜態) IP

 6 address 192.168.0.77   # IP 位址。

 7 netmask 255.255.255.0   # 網路遮罩。

 8 gateway 192.168.0.1   # 預設閘道。

 ESC

 :wq!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

 reboot

  Ubuntu 設定 DNS

指令:cd /etc

vim resolv.conf

加入 nameserver 168.95.1.1

     nameserver 168.95.192.1


ESC

 :wq!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

Ubuntu 修改index.html

在瀏覽器輸入192.168.0.77查看以下圖中的 /var/www/html/index.html) 位置

指令: cd /var

     ls

     cd www

     ls

     cd html

     ls

     vim index.html

2587999.jpg

進入後,用指令:dd去刪除不要的,萬一刪除錯誤的話,用指令:u

index.html 改成以下畫面內容

1247788.jpg

Ubuntu 修改pietty登入

1.指令: cd /etc/ssh

vim sshd_config

PermitRootLogin without-password

改成PermitRootLogin yes

124578999.jpg

:qw!

2. 重新啟動電腦或重新啟動

(方法一)a. reboot

(方法二)b. cd /etc/init.d/

  service ssh restart

 3.執行pietty  輸入192.168.0.77即可

1247779999.jpg

輸入root 和密碼後,出現以下畫面,代表成功

 25478899.jpg

 

  

Ubuntu 安裝webmin並改成繁體顯示

Webmin 是一個網頁介面的 UNIX 管理工具, 可以進行管理系統帳號, 磁碟, 網路, 防火牆, 排程, Apache, DNS, 檔案分等等, 以下是 Debian Ubuntu 安裝 Webmin 的方法:

首先加入 Webmin 官方 repository, 開啟檔案 /etc/apt/sources.list

# vi /etc/apt/sources.list

加入以下兩行:

1

2

deb http://download.webmin.com/download/repository sarge contrib

deb http://webmin.mirror.somersettechsolutions.co.uk/repository sarge contrib

然後取得以上 repository GPG key:

# cd /root
# wget http://www.webmin.com/jcameron-key.asc
# apt-key add jcameron-key.asc

加入 Webmin repository , 用安就很簡單了, 更新 apt-get 就可以開始安裝了:

#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webmin

Webmin 預設使用 10000 埠號, 設定 firewall 開通 10000 埠號:

# ufw allow 10000

Webmin 預設使用的埠號是 10000, 可以這樣存取:

http://localhost:10000

https://localhost:10000

如果要更改 Webmin 的埠號, 可以用 root 登入 Webmin , Webmin -> Webmin Configuration -> Ports and Addresses… 到那裡更改。

 

Ubuntu常用命令與技巧

Ubuntu常用命令與技巧 
sudo apt-get install 軟體名 安裝軟體命令 
sudo nautilus 打開文件(有root權限) 
su root 切換到“root”

ls 列出當前目錄文件(不包括隱含文件) 
ls -a 列出當前目錄文件(包括隱含文件) 
ls -l 列出當前目錄下文件的詳細資訊

cd .. 回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 
cd – 回上一次所在的目錄 
cd ~ 或 cd 回當前使用者的宿主目錄 
mkdir 目錄名 創建一個目錄 
rmdir 空目錄名 刪除一個空目錄 
rm 文件名 文件名 刪除一個文件或多個文件 
rm -rf 非空目錄名 刪除一個非空目錄下的一切

mv 路經/文件 /經/文件 移動相對路經下的文件到絕對路經下 
mv 文件名 新名稱 在當前目錄下改名 
find 路經 -name “字符串” 搜尋路經所在範圍內滿足字符串匹配的文件和目錄

fdisk fdisk -l 查看系統分區資訊 
fdisk fdisk /dev/sdb 為一塊新的SCSI硬碟進行分區 
chown chown root /home 把/home的屬主改成root使用者 
chgrp chgrp root /home 把/home的屬組改成root組

Useradd 創建一個新的使用者 
Groupadd 組名 創建一個新的組 
Passwd 使用者名 為使用者創建密碼 
Passwd -d使用者名 刪除使用者密碼也能登陸 
Passwd -S使用者名 查詢賬號密碼 
Usermod -l 新使用者名 老使用者名 為使用者改名 
Userdel–r 使用者名 刪除使用者一切

tar -c 創建包 –x 釋放包 -v 顯示命令過程 –z 代表壓縮包 
tar –cvf benet.tar /home/benet 把/home/benet目錄打包 
tar –zcvf benet.tar.gz /mnt 把目錄打包並壓縮 
tar –zxvf benet.tar.gz 壓縮包的文件解壓恢復 
tar –jxvf benet.tar.bz2 解壓縮

make 編譯 
make install 安裝編譯好的源碼包 
reboot Init 6 重啟LINUX系統 
Halt Init 0 Shutdown –h now 關閉LINUX系統

uname -a 查看內核版本 
cat /etc/issue 查看ubuntu版本 
lsusb 查看usb設備 
sudo ethtool eth0 查看網卡狀態 
cat /proc/cpuinfo 查看cpu資訊 
lshw 查看當前硬體資訊 
sudo fdisk -l 查看磁盤資訊 
df -h 查看硬碟剩余空間 
free -m 查看當前的記憶體使用情況 
ps -A 查看當前有哪些進程 
kill 進程號(就是ps -A中的第一列的數字)或者 killall 進程名( 殺死一個進程) 
kill -9 進程號 強制殺死一個進程

常用apt命令:

apt-cache search package 搜索包 
apt-cache show package 獲取包的相關資訊,如說明、大小、版本等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安裝包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 – reinstall 重新安裝包 
sudo apt-get -f install 修復安裝”-f = –fix-missing”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刪除包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 – purge 刪除包,包括刪除配置文件等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 
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安裝的包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昇級系統 
sudo apt-get dselect-upgrade 使用 dselect 昇級 
apt-cache depends package 了解使用依賴 
apt-cache rdepends package 是查看該包被哪些包依賴 
sudo apt-get build-dep package 安裝相關的編譯環境 
apt-get source package 下載該包的源代碼 
sudo apt-get clean && sudo apt-get autoclean 清理無用的包 
sudo apt-get check 檢查是否有損坏的依賴

清理所有軟體緩存(即緩存在/var/cache/apt/archives目錄里的deb包 ) 
sudo apt-get clean

刪除系統不再使用的孤立軟體 
sudo apt-get autoremove

OKI B431網路印表機設定

1.找一臺主機,將印表機插入電源和網路線

2.插入B411/B431 Series 光碟,選擇簡單安裝(網路驅動)

1364.jpg

3.選擇”設備組態”接著按下”Network Card Steup”,按下”檔案搜尋列表機”

4.選擇要更動的印表機,點選後按下”設定”,在按”設定印表機”選擇手動模式更改IP設定。

14578.jpg

 

5.進入大機房的server2008,IIS服務裡面的”設定’選項”新增人員,輸入帳號和密碼。按下該新帳號,網路測試列印,完成後,即可將印表機搬入該原使用地點。

 

————————————————————————————

所有的 Oki 網路列印機種都提供可透過網頁瀏覽器,如 Internet Explorer 或 Netscape Navigator 等標準瀏覽器做為修改設定的介面。

當使用網頁瀏覽器進行設定的調整時,會彈出一個如下所示的視窗詢問使用者名稱及密碼

請依照以下的指示輸入:

User Name (使用者名稱): admin

Password (密碼): MAC 網址*的最後六個字元

*您可在 Summary 頁面或列印出來的 Menu Map 中得知 MAC 網址。

舉例而言,以下的畫面為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從 C7400 印表機所截取出來。

當跳出詢問使用者名單及密碼的視窗時,請輸入以下資訊:

User Name (使用者名稱): admin

Password (密碼): 066F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