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中的地棲生物
一、探究動機:
上自然課時,老師問我們有沒有想過除了鍬形蟲、獨角仙之外,土裡、地表或是落葉堆裏有哪一些生物棲息呢?嗯!好像我們都沒有注意過校園的地棲性生物哩!利用上課的機會我們想進一步調查,並且查一查資料,我們校園裡有哪一些地棲生物喔。
二、研究目的:
1.認識常見的校園地棲生物-探究居住在土壤中、枯枝落葉或腐木等腐植質中的小昆蟲、小生物有哪一些?
2.探究校園裡地棲生物的棲地環境-校園中不同地點的土壤中有哪一些地棲生物?
3.地棲生物的生存危機(限制因素)是什麼?
4.培養我們自己的觀察探究能力。
三、探究設備器材:
1.淺色盤 2.小鑷子 3.觀察盒 4.放大鏡 5.小鏟子 6.紀錄紙
四、探究方法及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校園地棲生物
1.配合六上自然課本第三單元內容,上網搜尋或是利用圖書室查詢有關地棲生物的生態知識,了解他的生態習性;
2.以小鏟子或細樹枝撥鏟落葉、泥土,再以小聶子夾至淺色盤上觀察、辨識地棲生物的種類;
3.比對圖鑑或請問老師,認識牠是屬於哪一種地棲生物,並做紀錄。
(二)探究校園裡的地棲生物的棲地環境
1.實地到校園各處觀察,調查紀錄校園地棲生物的生存環境;
2.比較校園各處的地棲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並做成紀錄;
3.請老師幫忙拍攝地棲生物的照片。
五、探究結果:
(一)校園常見的「地棲生物」地點與種類
1.陰暗潮濕環境:
地點(處所) | 地棲生物種類 | 生長環境條件 |
校長宿舍區 | 雞母蟲、蚯蚓、蟑螂、真菌、鼠婦、蜈蚣、馬陸、螞蟻、蛞蝓、蜘蛛、很多不知名小動物 | 陰暗、潮濕、落葉多、干擾少 |
樹屋下泥土地 | 雞母蟲、蚯蚓、鼠婦、蜈蚣、馬陸、螞蟻、、蛞蝓、蜘蛛、很多不知名小動物 | 陰暗、潮濕、枯木堆、腐植質多 |
2.日照明亮環境
地點(處所) | 地棲生物種類 | 生長環境條件 |
遊戲器材場草地 | 蚯蚓、螞蟻、鼴鼠、蜘蛛 | 日照足、明亮、短草坪、干擾大 |
沙坑 | 螞蟻、蜘蛛 | 日照多、明亮、裸露無植物、較乾燥、干擾多 |
沙坑旁荒草地 | 蚯蚓、螞蟻、鼴鼠、蜘蛛、小蟑螂 | 日照足、明亮、草坪、干擾較小、植物生長較密較高 |
翹翹板區草地 | 蚯蚓、螞蟻、鼴鼠、蜘蛛、小蟑螂 | 半遮蔭、潮濕、短草坪、干擾大 |
操場、車道磚小排水道 | 蚯蚓、螞蟻 | 裸露無草、積土、潮濕 |
(二)常見的地棲生物照片
鼠婦 長角蛉(蟻螄幼蟲) 獨角仙
蚯蚓 黃斑糞金龜 蜘蛛
蟋蟀 馬陸 蜈蚣
螞蟻(台灣巨蟻) 雞母蟲(獨角仙幼蟲) 蟑螂
六、討論:
1.為什麼沙坑旁的草坪會有一條條隆起鬆動的土?好奇怪喔!翻閱資料和請教老師,原來那是台灣鼴鼠的挖地道活動的遺跡!校園裡有幾隻呢?值得探究!
2.校長宿舍區和榕樹樹屋下,是校園最常發現地棲生物的地方?為什麼呢?值得我們探究原因!
3.季節變化會不會影響地棲生物的生長呢?我們覺得會,但是應該繼續探究紀錄才能得到明確的答案。
七、結論與建議:
1.校園裡最容易發現地棲生物的地方是「校長宿舍區」和「樹屋下的枯木區」。
2.校園中最常發現和觀察的地棲生物種類有:螞蟻、蚯蚓、雞母蟲、蟑螂、蜘蛛和鼠婦。
3.根據我們的探究與分析討論,我們認為校園地棲生物生存的壓力與限制因素是:
(1)有腐植質的泥土空地太少;
(2)掃地、掃落葉和同學們的干擾太大,會干擾地棲生物棲息。
4.因此,我們的建議是-
(1)同學們盡量不要隨便干擾、翻動落葉與枯木;
(2)多增加泥土地、落葉和枯木的環境,可提供生物生存。
八、參考資料:
1.康軒版國小自然科六上教科書。
2.徐仁修(2004) 與大自然捉迷藏 泛亞國際文化
3.李淳陽(2005) 李淳陽昆蟲記 遠流出版社
4.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http://nature.edu.tw/
5.六足王國–台灣的昆蟲 http://freebsd.tspes.tpc.edu.tw/~a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