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對物質的影響
陽光能使沙灘變燙,燃燒會使食物變熟,這些都是熱使溫度改變的現象。
Q1:熱對物質還有哪些的影響呢?
Q2:它又是如何傳播的?
Q3:我們怎樣應用熱的特性使生活更便利?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日常生活中的熱對物質傳導的應用
科學小原子 #80 鄒族 獵人飯包
【生活裡的科學】20131019 – 伸縮自如熱脹冷縮
【生活裡的科學】20140712 – 隔熱高手保溫杯
【生活裡的科學】20130810 – 熱升冷降大搜查
(熱的對流)
熱的傳播方式重點歸納:
•熱的傳播方式:
–傳導:熱在物質中,由高溫處傳播到低溫處的方式。
–對流:熱藉由流體(液體或氣體)上下流動,由高溫傳到低溫的方式。
–輻射:不需憑藉任何介質也能進行熱的傳播方式。
熱的傳播方式
•傳導、對流、輻射
—————————————————————————–
傳導
•固體主要的熱傳播方式
•傳導
–固態物質中,熱由高溫處傳播到低溫處的方式,為固態物質的主要傳熱方式。
–固態物質也因種類不同,傳導熱的快慢不同
–液態和氣態物質很難以傳導的方式傳導熱量
例子:熱傳導的原理常應用在食和住方面
–廚房中的鍋、壺等加熱材料,都用導熱性好的金屬。
–握柄處則套上導熱性較差的木材或塑膠,以防止手被燙傷。
————————————————————————–
對流
•液體與氣體的主要熱傳播方式
————————————————————————–
•對流
–熱藉著物質流動而傳播的方式稱為對流
–具流動性的物質稱為流體,包含液態和氣態。
–流體產生對流是因為物質受熱時,其體積膨脹、
密度變小而上升,周圍流體相對密度較大而下沉補充。
舉例1:
沿海地區日夜風向會有相反的現象,
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這是空氣對流而產生。
舉例2:
白天陽光照射,陸地砂石的比熱小,
其溫度上升較海水快,
陸地上方空氣受熱而形成上升氣流,
海面上冷空氣流過來補充,形成海風。
舉例3:
到了夜晚,海水比熱大,海面溫度下降較陸地慢,
海面上方空氣形成上升氣流,
陸地冷空氣流過來填補,形成陸風。
舉例4:
熱對流例子—冷氣機的裝置位置
@對流原理常應用在調節住家溫度
冷氣機置於高處,低溫空氣由高處下降,
使高溫空氣上升,如此不斷循環而達到涼爽目的。
熱對流例子—暖爐的裝置位置
@對流原理常應用在調節住家溫度
暖爐置於低處,低處空氣加熱而上升,
使高處的冷空氣下降,不斷循環而達到溫暖目的。
輻射–不需要介質的熱傳播方式
•輻射–
不需憑藉任何物質當媒介,
直接由熱源處發散出去的傳播方式,稱為輻射。
–黑色物質較白色物質容易吸收輻射熱。
白色(淺色)-
光滑—-
不易吸收輻射熱,也不容易放出輻射熱
黑色(深色)-
粗糙—-
易吸收輻射熱,也易放出輻射熱
熱輻射例子—顏色的使用
•熱輻射的原理常應用在衣和行方面
–夏季衣服多是白色或淺色,冬季衣服多是黑色或深色,是因為白色
或淺色較不易吸收輻射熱,而深黑色容易吸收輻射熱。
–車子的隔熱紙只讓部分可見光通過,可以減低熱輻射的效果。
—————————————–
真空保溫壺
同時具有阻斷: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
•保溫瓶
–外殼是真空的金屬夾層,
可避免熱以傳導與對流的方式散失。
–夾層壁表面光滑,可以反射熱,
降低熱以輻射方式散失。
–瓶蓋的絕熱材質可以減緩熱以傳導方式散失
————————————
Q:燜燒鍋強調具有真空夾層,這樣的設計有何用處呢?
ANS:因為真空夾層不具有介質,所以可以減少熱傳導與熱對流所造成的熱損失。
Q:在30℃時取兩塊大小相同的冰塊,其中一塊以棉被蓋住,
另一塊暴露於空氣中,哪一個冰塊熔化較快?為什麼呢?
ANS:暴露在空氣中的冰塊較快熔化。因為棉被蓋住冰塊,
可直接減少冰塊因空氣中的熱接觸而熔化。
Q:鋁箔紙具有光滑的一面與粗糙的一面。若使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進入烤箱,烘烤食物,為了使食材容易吸收熱量,請問應該怎樣包裹食材才較容易達到食材快熟的目的?
ANS:應該將粗糙一面向外,光滑一面向內包裹食物。因為粗糙的一面向外可協助吸收外界的輻射熱;而光滑的一面朝內可以協助保持內部的溫度,因為光滑的一面會向內反射輻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