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258 大屯溪的健康檢查
https://youtube.com/watch?v=if8gsR5tKSc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43 海裡藏寶去
https://youtube.com/watch?v=SkraLr_Jg0U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57 美麗的殺手 : 蔓澤蘭
https://youtube.com/watch?v=IoIRp0Yjl5o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612 森林大儲水槽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208 旗魚生態密碼的挑戰
全新的正體中文 WordPress 網誌 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https://youtube.com/watch?v=if8gsR5tKSc
https://youtube.com/watch?v=SkraLr_Jg0U
https://youtube.com/watch?v=IoIRp0Yjl5o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廚房裡的科學這個單元重在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生活當中的調味料是學生最熟悉也是最容易接觸到的物品,相對的,也是最常忽略的部份;本單元的內容著重對調味料的辨識?不同調味料對水的溶解程度?製作果凍的過程?不同水量及不同果凍粉量下的果凍軟硬程度比較?食物為何會腐敗?什麼樣的因素會加速食物的腐敗?如何有效保存食物?等等,都是在本單元當中,學生需要認知及學習的地方…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溶解現象~
如何區分調味料?
1.由外觀觀察(以放大鏡觀察)
2.由氣味察覺(以手搓聞)
3.由觸感判斷(以手觸摸)
由左至右分別為鹽–糖–味精 |
實驗一 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嗎?(以黃砂糖為例)
實驗名稱: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嗎?
實驗材料:紗布-黃砂糖-燒杯
實驗過程:
燒杯裝水100ml | |
將黃砂糖放置於紗布內 | |
將裝有黃砂糖的紗布懸於水中 | |
觀察變化 |
影片檔
實驗結果:
1.水會變色(變成為黃色)
2.紗布內的黃砂糖會消失
3.燒杯內的水位會稍微往上升(如果黃砂糖的量夠多的話)
實驗二 何種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
實驗名稱:何種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
實驗材料:各式調味料(糖-鹽-麵粉-味精-醬油-烏醋-胡椒粉),燒杯七個
實驗過程:
1.燒杯裝30ml的水
2.各加一平匙的調味料於裝有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觀察結果(觀看燒杯底部是否有沉澱物)
實驗結果:
1.會溶解於水中的調味料:糖,鹽,味精,醬油,烏醋
2.不會溶解於水中的調味料:胡椒粉,麵粉
實驗三 鹽和糖的溶解
實驗名稱:鹽和糖的溶解
實驗材料:糖,鹽,燒杯,湯匙,玻璃棒(攪拌用)
實驗過程:
1.燒杯裝30ml的水
2.用相同的湯匙分別將一平匙的鹽和糖加入裝有水的燒杯中
3.當水中的鹽和糖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平匙
4.繼續加入鹽和糖,直到燒杯杯底有顆粒時就停止
實驗變項:
1.湯匙種類與大小:湯匙需一致
2.鹽與糖的量:刮一平匙
3.水量:需一致
實驗結果:
1.糖的溶解度比鹽大
2.每30ml的水約可溶解11平匙的糖,每30ml的水約可溶解2平匙的鹽
約12平匙有糖顆粒沉澱
約3平匙有鹽顆粒沉澱
3.裝有糖的燒杯水位明顯上升
未加糖前(水位30ml) | 加入糖後(水位m約50ml) |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點心高手~
果凍粉量與水量比例要均勻適中,才能調出軟硬適中的果凍
果凍:果凍粉加熱水均勻攪拌成果凍溶液,待冷卻後即成為果凍
熱水可以使果凍完全溶解,冰水無法使果凍完全溶解
實驗一 製作果凍
實驗名稱:製作果凍(熱水)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熱水
實驗過程:
1.燒杯裝100ml的水
2.加4~8平匙的果凍粉於裝有熱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果凍粉溶於熱水中,冷卻後即形成為果凍
實驗二 製作果凍
實驗名稱:製作果凍(冷水)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冷水
實驗過程:
1.燒杯裝100ml的水
2.加4~8平匙的果凍粉於裝有冷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果凍粉無法完全溶於冷水中,冷卻後無法形成為果凍
實驗三 比較果凍的軟硬
實驗三~1 不同果凍粉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名稱:不同果凍粉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兩個,熱水,玻璃棒
實驗過程:
1.兩個燒杯各裝100ml的水
2.一杯加8平匙的果凍粉,一杯加4平匙的果凍粉
3.均勻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加8平匙的果凍較硬,加4平匙的果凍較軟
實驗三~2 不同水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名稱:不同水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兩個,熱水,玻璃棒
實驗過程:
1.兩個燒杯一杯裝100ml的水,一杯裝50ml的水
2.兩杯各加6平匙的果凍粉
3.均勻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50ml燒杯中的果凍比100ml燒杯中的果凍硬
https://youtube.com/watch?v=26wrAU_M9zw
2014生態電影節有影秀台灣 – 蝸牛與鈍頭蛇
地球好似一顆大磁球,磁力(引力)大到連水都可以牢牢的吸附在地球表面,而地球之所以有磁力,所以有些生活上的用品被製造出來,用以指引方向,讓人不會迷路而找不到方向,指北針就是例子之一;電會生磁是科學史上相當重大的發現,究竟電磁作用對我們的生活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奇妙的電磁世界
活動1 指向南北的指北針
磁鐵的N極會吸引指北針尾端;磁鐵的S極會吸引指北針的尖端(顯示指北針的指針有可能是磁鐵做的)
指北針的指針能自由旋轉是因為中央有個支撐,沒有直接碰觸指北針底部,而指針永遠指向南北
用棉線懸掛的磁鐵靜止時指向南北方向
懸空的磁鐵棒靜止時,指向北方的一端稱之為N極,指向南方的一端稱之為S極
磁極相異互相吸引,磁極相同互相排斥
指北針的N極會指向地球的北極(方),此處為地磁的S極;指北針的S極會指向地球的南極(方),此處為地磁的N極
活動2 電磁鐵的製作
2-1 通電的電線
西元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通電的電線會使一旁的磁針產生偏轉“~電流磁效應
通電的電線會像磁鐵一樣使指北針的指針偏轉
操作一 通電電線使指北針偏轉的情形~斷電後的電線不具磁場(指針不會產生偏轉)
1.改變電池的擺放方向,指針的偏轉方向會相反
2.改變電線的擺放位置,指針的偏轉方向會相反
2-2 通電的線圈
操作一 線圈磁力實驗
1.通電的線圈會使指針產生偏轉~具有磁場
2.通電線圈的兩端會吸引指針的不同端
3.通電的線圈無法吸引迴紋針
2-3 電磁鐵裝置
通電的線圈中加入小鐵棒會增加線圈的磁力
操作一 通電的線圈加入小鐵棒的磁性實驗
1.通電線圈的兩端會吸引指北針不同的兩極~表示通電線圈的兩端有分成N極和S極
2.線圈兩端連接的電線互換時,線圈的N極和S極也會互換
電磁鐵:繞有漆包線的鐵棒,通電後會產生磁性的裝置
電磁鐵和一般磁鐵一樣,具有異極相吸,同極相斥的特性
操作二 兩個電磁鐵相互靠近的情形
1.兩個電磁鐵通電後都具有N極和S極,也會有異極相吸,同極相斥的特性
2-4 電磁鐵磁力強弱的探討
操作一 電池串聯數目對電磁鐵磁力的影響
1.電池串聯數目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強~因為吸引的迴紋針數目越多
改變(操作)變因:電池串聯的數目
不變(控制)變因:
1.纏繞線圈數必須相同
2.使用相同的電池廠牌及型號
3.鐵棒的大小-粗細-材質也必須一致
4.漆包線圈的材質-大小-粗細必須相同
應變變因(結果):電池串聯數目越多,吸起的迴紋針也越多
操作二 線圈圈數對電磁鐵磁力的影響
1.線圈數目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強~因為吸引的迴紋針數目越多
改變(操作)變因:線圈的數目
不變(控制)變因:
1.電池的廠牌型號必須相同
2.使用相同的電池廠牌及型號
3.鐵棒的大小-粗細-材質也必須一致
4.漆包線圈的材質-大小-粗細必須相同
應變變因(結果):線圈數目越多,吸起的迴紋針也越多
2-5 電磁鐵與磁鐵
電磁鐵與磁鐵的差異
(圖片來源:南一書局)
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皮包的扣環-玩具車的馬達-電視機-磁浮列車-電風扇-洗衣機-電磁鐵起重機
杰宇老師自製簡易馬達成功短片
簡易電動機製作
全文引自:http://www.wnps.tc.edu.tw/~stf/edu_serche/mada/index.htm
一、製作方法及過程
項目 | 內容 | 影片 |
原理 | 利用電磁鐵和磁鐵異極相吸、同極相斥的方法,就可以讓馬達轉動起來喔!以下就是簡易電動馬達的做法,讓我們一起來做做看吧! | TS1 |
材料 | 我們需要的材料有四號電池一個、漆包線60公分長、迴紋針二枝、砂布一小塊、電路用膠帶一捲、強力磁鐵一個、厚紙板一塊(10cm×10cm)尖嘴鉗一把。 | TS2 |
繞漆包線 | (做法一)先將漆包線一端預留 6.5 公分,然後將漆包線緊密繞圓柱形物體6圈左右成一圓線圈,在另一端也保留 6.5公分線長。將兩端多出來的漆包線分別在線圈圓周的相對位置纏繞線圈數次,如此可將線圈固定而不鬆開,但兩端的漆包線留下的長度至少要有 4.5 公分長。 | TS3 |
磨絕緣漆 | (做法二)將漆包線線圈一端用細砂紙完全磨去外皮的絕緣漆,另一端則平放桌上後只磨去半邊。 | TS4 |
調整 | 調整線圈兩側留下的漆包線,不但位置要平均對稱,而且要平直,最好能夠形成一直線,轉動起來效果比較好。 | TS5 |
組合 | (做法三)將兩支迴紋針的中間拉直,保留頭尾各一個彎曲,將兩支迴紋針分別放置在電池兩端,再利用黑色膠布將其固定。並將露出來的末端折成V字形,並且調整適當角度,以膠帶將電池固定在厚紙板上。 | TS6 |
完工測試 | (做法四)把磁鐵放到兩枝迴紋針中間,並吸附在電池上,將繞好的漆包線線圈放在迴紋針的架上,然後線圈應該會很快轉動起來了。 | TS7 |
二、實驗安全及注意事項
通電後,漆包線線圈及迴紋針的溫度會升高,切勿觸摸漆包線線圈與迴紋針,以免燙傷。
三、製作問題與對策
項次 | 發生的狀況 | 可能的問題 | 解決對策 | 參考影片 |
1 | 一直搖晃、轉動太慢或根本不會轉動。 | 電池電力是否充足。 | 電力不足,更換電池。 | |
轉軸漆包線線圈外兩端的絕緣漆是否依正確步驟刮除。 | 轉軸上的漆包線刮除不確實,需要重新刮除。 | TS4 | ||
磁鐵的磁力是否太弱。 | 更換磁鐵 | |||
漆包線線圈是否離磁場太遠。 | 將迴紋針的長度調整短一點。 | |||
2 | 線圈被吸到磁鐵的方向,不會轉動。 | 作用的磁力太強 | 請參考項次4 | |
漆包線太細太軟 | 將迴紋針末端往中間彎曲,減少迴紋針之間的距離。 | |||
用粗一點的漆包線重新製作。 | ||||
3 | 線圈轉動時一直往同一邊移動。 | 漆包線線圈是否水平對稱放置在迴紋針上。 | 將兩側的迴紋針調整到水平的狀態。 | TS6 |
4 | 轉動時會線圈會劇烈跳動或跳離迴紋針。 | 作用的磁力太強 | 將迴紋針的長度調整長一點。 | |
減少線圈的圈數。 | ||||
線圈的轉軸沒有成為一直線 | 將轉軸的各個角度調整成一直線。 | TS5 |
chrome-extension://flliilndjeohchalpbbcdekjklbdgfkk/html/top.html?1449566611213#minimized
電磁鐵的概念
磁力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