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511國語第十一課《汗水不會白流》課程補充資料

第十一課《汗水不會白流》

一、本課文體:說明文

二、課文大意:

透過珍‧古德、馬友友和方仲永的例子,我們知道:想要有收穫,必須朝目標耕耘,成功是沒有捷徑的。

三、文章結構:

破題-要有收穫,必須耕耘。

舉例-(1)成功的例子:珍‧古德研究黑猩猩三十幾年;馬友友被譽為「音樂神童」,仍不斷練習。

舉例-(2)失敗的例子:方仲永小時了了,不繼續讀書,而變得和平常人一樣。

結論-一滴汗水,一點成果。

四、內容深究:

1.珍‧古德為什麼能對黑猩猩瞭若指掌?

珍‧古德從二十六歲就到非洲,天天觀察,記錄黑猩猩的生活,不怕日晒雨淋,天天與黑猩猩生活在一起。經過三十幾年辛苦研究,才能聽懂黑猩猩說的話,並了解其生活習性。

2.馬友友演奏的樂曲為什麼會令人感動?

音樂家和音樂匠是不一樣的,音樂家除了要熟悉樂曲的旋律外,還要用心了解作曲家的心境,在演奏的過程中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表現自己對樂曲的詮釋及感動。馬友友正是如此的音樂家,他的演奏是真情流露,所以才能感動所有的觀眾。

3.方仲永為什麼會從一個神童變成一個普通人呢?

一個天賦聰明的神童,若缺少後天的努力,依然無法成功。方仲永就是如此,雖然他很聰明,但卻不繼續努力,不追求更好的成就,只知道四處誇耀,所以神童很快就變成一個平庸的人了。

五、名人簡介-胡適

六、胡適的名言佳句:

1.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

2.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想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3.做學問要於不疑處有疑,待人要於有疑處不疑。

4.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

5.此身非吾有,一半屬父母,一阱屬朋友。

6.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七、成語故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形容一個人小時候雖然機智聰明,長大時卻未必有好的表現

◎ 相關成語:未必盡然、言之過早

東漢時的名臣孔融,小時就很聰明,曾因讓梨給哥哥而名聞一時。十歲那年跟著父親到京城,聽說當時的河南太守李元禮除了親戚和名人之外,不肯便接見賓客。愈是如此,孔融愈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於是便獨自來到這位太守的府門前,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請你進去通報一聲。」李太守見是一個小孩,懷疑的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

孔融從容的回答道:「我的老祖先孔夫子,和你的老祖先老子有師友的交情,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李太守和座上的賓客,都十分驚訝孔融的聰明和勇敢。偏有一個叫陳韙的中大夫不以為然的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的時候雖然聰明,長大卻未必是這樣)。」孔融立即反駁說:「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囉!」座上的賓客哄堂大笑,更加佩服孔融的機智。

「小時了了」本來是形容人小時就很聰明,卻因這段故事,而變成諷刺別人的話。摘錄自華一書局《兒童啟蒙文學》

八、作文習寫-我讀偉人傳記

小朋友,你喜不喜歡讀偉人傳記呢?從許多偉人傳記裡,我們認識了很多歷史上的偉人,每個偉人背後都有著不同的奮鬥過程。因為他們的努力耕耘,才能嘗到成功的果實,並且獲得世人的推崇與景仰。請你挑一本自己最喜歡的偉人傳記,仔細閱讀之後,發表你的心得感想。

問題思考與寫作架構:

(一)我讀的是哪一本偉人傳記

(二)他的成功事蹟是什麼?

(三)他曾遭遇哪些挫折或失敗

(四)他如何去克服

(五)最後一段再描述閱讀之後的心得與感想

作者: 劉玟毅

竹林五孝部落格記錄了「健康身、快樂情、學習能」的孩子在校園裡的學習歷程與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