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政府所屬國民中小學視力保健建議及創新作為 1. 落實活力210: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規律運動210分鐘,避免學童長期處於靜態的活動,提升整體學生的體適能。 1-1出動態的回家作業。 1-2增設遠眺運動設備:如安全飛鏢、飛盤。 1-3檢視校園運動設施加以改善,營造校園運動安全之環境。 1-4體育正常化。 1-5每學期辦理縣內中、小學生體適能檢測。 1-6推動國中、小校園運動、健康操,每週至少實施晨間或課間健身運動三次。 2. 每天至少戶外活動一小時:英國劍橋大學八項研究的總結分析發現,青少年和兒童一週在戶外的時間每增加一小時,近視風險減少2%。多走到戶外曬太陽,可刺激人體多巴胺分泌,多巴胺可調節眼睛鞏膜和視網膜之間的訊息傳遞,減少眼軸拉長,而達預防近視的效果。戶外時間包括玩樂,以及走路上學和回家。 2-1適當調節課堂安排更多戶外活動,所有科目課程安排均可結合戶外活動,避免學童習慣久坐於教室內。 2-2鼓勵走路上學,規劃校園週邊環境,並與附近商家結合等建置行走安全專用道。 2-3 鼓勵結合社區民眾協助學校辦理課後運動活動。 3. 戴帽子減少光害:推動國小學童上下學戴帽子。 4. 30 10:依據眼睛保護指導原則,落實學童於用眼30分鐘後進行望遠凝視10分鐘的運動。上課活潑生動、講述、討論、提問、書寫、複習穿插的方式,減少教學時長時間短距離用眼。 5. 姿勢正確:落實眼睛保護指導,落實及時糾正學童姿勢不良。主動每學期依照學童身高調整課桌椅,並隨時注意看電視螢幕距離。 6. 減少對比炫光:減少教學時使用多媒體(例如:投影機教學),國小一、二年級盡量減少使用對比炫光大之多媒體教學。 7. 護眼飲食:提供保護視力之飲食做為設計午餐或點心之參考,如多攝取維生素A、B、C群及綠色蔬菜、水果,飲食種類多樣化。 8. 視力保健知能: 8-1將議題融入課程及相關學習領域中。 8-2每學年利用班親會辦理視力保健講座,並邀請學生家長共同參與,以提昇全民對視力保健風氣。 9. 光照設備需定期修繕維護,提供教室足夠的光源,桌面照度350米燭光以上,黑板照度500米燭光以上。 10. 落實學生健康檢查及健康管理,針對視力不良進行矯治預防工作。 11. 社區聯盟: 11-1 結合社區民眾需求,開放學校場地(如籃球場、操場、運動場館等),提供社區民眾可近性之運動場域。 11-2 辦理師生暨家長健走活動,以鼓勵學校及社區民眾共同踴躍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