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503教育部辦理閩南語認證二三事

 

教育部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辦理情形

一、辦理緣由及依據

為落實推廣、傳承閩南語言,鼓勵全民學習,以加強國人使用閩南語言之能力,教育部於94年5月召開「有關語言能力認證配套措施等相關工作諮詢會議」,決議成立專案小組針對閩南語能力認證進行規劃與評估,並於95年2~4月召開2次「閩南語言能力認證或檢定制度」推動工作小組會議,對於認證對象、名稱、報名費等作初步研議。

96年7月成立「臺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諮詢小組」,完成研議《教育部臺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作業要點》、《臺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試題研發規劃書》及《臺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試務工作規劃書》。97年成立「教育部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委員會」作為辦理考試試題與試務方面之諮詢與指導,以利考試相關事項執行。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作業要點

二、辦理概況

教育部於97年起辦理試題研發工作,建立包含聽、說、讀、寫六級合併施測的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採標準參照,並於99年度首次舉行考試。

99年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共計4,118人報名,於99年9月25日全國20試區舉行考試,實際到考人數為3,215人,到考率為78.1%。同年12月寄發成績單及證書,在未缺考考生共3,184人中,未達標準92人,通過基礎級65人、初級521人、中級826人、中高級816人、高級737人、專業級127人。總計獲證人數3,092人。

100年共計4,276人報名,於100年9月17日全國23試區舉行考試,實際到考人數為3,088人,到考率為72.2%。同年12月寄發成績單及證書,在未缺考考生共3,068人中,未達標準8人,通過基礎級72人、初級522人、中級1,042人、中高級876人、高級480人、專業級68人。總計獲證人數3,060人。

三、檢討與修正

99年首度辦理考試,經本考試委員會通盤檢討後,分別以委託案及會議等方式,完成本考試制度之變革,其重要成果如下:

(一)自101年起,本考試將依難易度分A、B、C三卷施測,考生於報考時,需先決定報考級別。A卷含A1、A2級,B卷含B1、B2級,C卷含C1、C2級,集中試題難度,可提高本考試之效度及效益。

(二)搭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完成本考試聽力、口語、閱讀、書寫之各級能力指標。

(三)建立新制分卷考試之適用題型,並編纂命題手冊。

(四)建立本認證專用題庫管理系統及命題、組卷程式。

(五)開設研習課程,培育命題及評分之專業人才。

(六)定期辦理預試及試後分析,使本考試能穩定發展。

四、未來展望

分卷施測能幫助不同目標的考生,取得符合自身所需的認證,在閩南語教學和自學之推廣,以及各項資格認定等,負擔不同的作用。

A卷適用於完成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課程之學生、對閩南語有興趣之一般民眾、新移民或外籍人士等閩南語初學者等之語言能力認定。本部並將持續推出自學配套措施,未來希望朝普及、推廣性質發展。

B卷適用於本土語言師資、閩南語進階學習者、臺文系畢業生、一般性服務業之閩南語服務等之語言能力認定。本部將鼓勵各機關企業以本認證考試為語言能力判定之依據。

C卷適用於臺文系所研究生、自我挑戰之閩南語學習者、閩南語從業人員、專業性服務業之閩南語服務等之語言能力認定。本部將鼓勵各專業單位採用本認證考試之成績。

教育部期望透過認證考試,建立閩南語專業素養之認定標準,除了促進全民自我提升閩南語聽說讀寫能力之外,亦使教師與專業服務人員充分了解自我能力,朝向更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以利閩南語教學、傳承及推廣。

教育部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網頁

作者: 劉玟毅

竹林五孝部落格記錄了「健康身、快樂情、學習能」的孩子在校園裡的學習歷程與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