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 後35%學生要補救教學2012-02-08 旺報 記者李蜚鴻/台中報導
▲101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6、7日在台中舉行,新任教育部長蔣偉寧(前排右7)、台中市長胡志強(前排右6)和教育局長合影。(記者李蜚鴻攝)
新任教育部長蔣偉寧強調,12年國教要如期推動,一定要成功,要讓家長放心,培養有競爭力的學生。教育部並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宣布,配合12年國教,全國常模後35%的國一學生須參加教學篩選測驗,若確定為學習落後者,將接受補救教學。 為12年國教舖路,全國排名後35%者即使非身分弱勢(如低收入、身障),也可參加補救教學。 教育部希望此政策將學習弱勢生都拉上來,以便12年國教免試進入高中職就讀時,不會出問題。 免試入學補救教學,每年將花10億。未來每年9月至10月實施補救教學篩選測驗,隔年2月至3月及6月,各接受1次成長追蹤測驗。 教育部目前已在國小四年級和六年級已從事篩選測驗,對未達基本學習標準的學習弱勢,且具有身分弱勢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教育部估計有14.5萬名國中小學生要接受補救教學,預計一年要花10億元。 國、英、數基本工具學科 103年起實施12年國教,為維持基本學力,從目前就讀國一的學生開始,國中各年級國、英、數三科成績在全國後35%的學生,將需要接受篩選測驗,未達基本學習標準的學生,將接受補救教學。選國、英、數是因其為基本工具學科,攸關下階段的學習能力。 教育部國教司黃子騰司長表示,常模後35%並非單指在各班學習成績35%,而是與全國標準相較,如在落後偏遠地區,就算考全校第1名也有可能學習落後。教育部強調,補救教學無身分限制,並非強迫學生參加,若家長另有考量也可不參加。 蔣偉寧表示,12年國教或所有教育的發展,都是希望培養有競爭力的學生。高中普遍都變得很好,大家對明星學校的迷思就會減少,12年教育就會比較順利。 每年9月舉辦篩選測驗 依教育部規畫,每年的九月到十月將舉辦篩選測驗,隔年二月到三月、六月則是成長追蹤測驗,透過電腦做補救教學前後的「全紀錄」,做為老師調整教學參考,需要補救教學的受輔學生,每年要再進行三次電腦化測驗。本月起,各國中小會進行第一次學習成效追蹤。 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說,八月起,新北市國中小學將設「學習照顧組」,負責為弱勢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新北市已整合東南科大及博幼基金會的資源,輔導雙溪地區一所國中、三所國小弱勢學生晚上有免費晚餐,還有大學生幫他們輔導課業。 宜蘭縣教育處長吳清鏞表示,已建置「宜蘭縣基本學力檢測網」,首創「客製化補救教學」,完成國小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國、英、數三科檢測題庫。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則表示,將在學校內設專屬單位進行補救教學。 小班教學才有效果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表示,目前許多學校的補救教學每班2、30人,難以照顧到個別學生需求,若要針對後35%國中生篩選並補救教學,應由一個老師對7、8位學生,才會較為有效,但有沒有足夠經費是一大問題。 |
作者: 劉玟毅
竹林五孝部落格記錄了「健康身、快樂情、學習能」的孩子在校園裡的學習歷程與生活點滴!檢視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