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第六課《荒地有情》課程資料【文體】記敘文課文大意:作者在荒地觀察時,發現有一些默默繁衍的生命,因此抱著「一顆種子,一個希望」的信念,期待從荒地帶回來的種子,未來能長出滿地的「希望」。【內容深究】1.荒地是真正一片「荒蕪」嗎?不,荒地上有許多植物努力的生長著,讓整片土地充滿無限生機,所以荒地並非是一片「荒蕪」。2.為什麼作者會說「荒地上的資源並非我一人獨享」?除了作者會到這片土地上來觀察植物,也有老師帶著小朋友也包認識乘風飛翔的蒲公英。這表示荒地裡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正等待大家去發現。3.作者從老師與學童觀察蒲公英得到什麼啟示?除了高大的樹木或翠綠的小草,小小的種子也在默默的繁衍、傳遞生命。4.作者為什麼覺得「荒地有情」?荒地並非只是一片未經利用而沒有生命力的土地而已。在這片土地上滋養了許多生命力強盛的植物,並且還帶給作者及觀察蒲公英的師生們許多美好的回憶,因此作者才說「荒地有情」。【宜蘭的「縣樹」-臺灣欒樹】春季時,開始長出略帶紅色的新葉;而整個夏季成了遮天蔽日的綠蔭。到了夏末秋初時,臺灣欒樹開始開金黃色的花,接著花謝了以後,粉紅色的果實,就好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樹上,所以又有「燈籠樹」之稱。【語詞辨析「播種」】(1)讀作「ㄅㄛˋ ㄓㄨㄥˋ」,指撒布種子、把種子或根埋在土,使其生長。〔二字皆為動詞〕(2)讀作「ㄅㄛˋ ㄓㄨㄥˇ」,指撒布種子於土壤中。〔「播」為動詞、「種」為名詞〕【字音字形】彎﹙ㄨㄢ﹚:彎曲巒﹙ㄌㄨㄢˊ﹚:山巒鸞﹙ㄌㄨㄢˊ﹚:紅鸞欒﹙ㄌㄨㄢˊ﹚:欒樹 |
作者: 劉玟毅
竹林五孝部落格記錄了「健康身、快樂情、學習能」的孩子在校園裡的學習歷程與生活點滴!檢視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