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的兩光相機,拍出了很差的效果,但勉強可用,哈哈~
路人甲家長問:為何只有這些孩子的影片?小文不公平!
小文:那是因為….兩光相機沒電了,對不起阿~
[@more@]
奕帆~
彥增
建榮
亮勳
筠容
禹銓第一集
禹銓第二集
博耀

五月八日是五十週校慶音樂晚會,二年級孩子躬逢其盛,連續三週,各班緊鑼密鼓練習陶笛表演曲目。
[@more@]
透過練習,孩子對於吹奏陶笛比較有自信,然而,為了屈就於團體表演,學習速度快的孩子重複吹奏旋律簡單的歌曲,難免感覺無趣;學習速度慢的孩子為了跟上全班的進度,內心承受極大的壓力。
除了曲目要熟練,還得加上流暢的動作,外加的一切形式,多少折損「音樂」本身的吸引力。
為了讓孩子回到學習的本質,今天二愛舉辦「陶笛大賽」。
比賽規則只有三項:
1、小隊人數二至四人,且有男有女,全班都要參加比賽。
2、表演曲目,由組員共同決定,可以看譜。
3、得有小隊歡呼,整齊畫一的動作。
早上七點五十分孩子們到校,就在黑板上看見這項訊息(孩子們會漸漸習慣,上週四我們辦的是朗讀比賽),下課時間,已經有很多孩子自主練習陶笛。
當一個班級下課玩音樂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學習不設限」的目標就能深化到每個人內心,隨時可學,隨物可學,隨處可學。
第二節下課,大家分好組,取好隊名,都躍躍欲試。
第三節上課,只讓孩子練習十分鐘,包含默契、陶笛曲目、歡呼,教室內充滿生命力。
除了智軒那組合作有狀況,每一組要不是投入在討論歡呼,就是合奏曲子練習搖擺,大家自發的練習著表演曲目(其實,小文想要的就是大家在晚會前多一點練習,哈哈)。
此時,我一邊訓練主持人林軒,希望此次比賽可以由孩子自己來主持,小文當幕後導演就好。(小文已經預告每週都有一項比賽,讓不同特質的孩子都有發光機會,訓練主持人也是要務之一。)
林軒宣布活動開始,被介紹的小隊站起來接受鼓勵後,換小隊上台,先歡呼後表演。
每一隊都帶著笑臉上台和下台,主持人林軒也玩得不亦樂乎,這便是我心中的好活動畫面。
比賽還是要分出高下,先肯定所有人的努力,再宣布名次。看著孩子們的眼神中,發射出「選我!選我!」的符碼,我有幾秒的遲疑,差點說不出:「恭喜小猴子隊第一名」
小猴子隊的隊呼可愛極了,他們一喊完,展誌立刻說:「好可愛喔!」連參賽對手都被感動,當然是冠軍人選。
希望每一週這樣玩,從此「無聊」二字,可以在二愛絕跡。
PS比賽全程攝影,很快就會PO上來。
昨天在家裡想的是怎樣教新曲「歡樂年華」,沒想到的是「面對音樂的態度」和「面對失敗的態度」。
[@more@]
要教會反應能力靈敏、音感絕佳的孩子一首陶笛新曲,完全沒有難度。(誰來教都可以。)
要教會唱起歌來五音不全、打起節奏零零落落的孩子,則需要先從信心面著手。
a在大班吹奏的壓力下,聽見自己的破音,便選擇停下不動作,以免錯誤更多,耳朵都用在聽「是某有人笑我?」
b面對一樣的困境,則是不動作,開始玩起抽屜裡面的玩具。
c面對一樣的困境,則是拿著陶笛,前後擺盪,像作法一樣挑起甩髮舞,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
b和c沒有大問題,至少吹陶笛跟不上這件事情不等於挫敗。
a則有後續發展,當他聽見d說:「這麼簡單。」他衝上前「搥打」d,看起來雖然沒有立即危險,但全班靜悄悄,被他的舉動嚇壞了,我猜a自己也嚇壞了。
我想直指內心,問a是不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
a反覆說:「他笑我。」
我重複說一次d說過的話,反問他:「為何b、c也不會吹,卻沒有感覺被嘲笑?而你感覺有呢?」
a還陷在情緒風暴中:「他笑我。」
我打算對剛才a的行為表象避而不談,直接談a的心理核心,我說:「偉大的鋼琴家、數學家、科學家等等,任何一種偉大的人士,面對失敗總是感覺很開心,因為他們知道不斷的在同一個失敗的地洞前面研究,總會跨越過去失敗的地洞,走向更美好的境地。遇到不會吹的段落,不耐煩是很正常的,然而當你不怕難,一直挑戰,你就一定可以成功,還能成為很不一樣的人。」
這時看看a,再問一次:「是不是有困難?」
a終於點頭,我趕緊說:「沒關係,有的人需要三次,有的人需要六次,你回家多幾次,不是問題。」
a表情放鬆,一聽見d的聲音:「對嘛!對嘛!」又開始緊繃握拳,又想要叫d閉嘴。
教室裡出現很多幫手的聲音:「你就不要理他就好了,當作沒聽見。」
大家倒是很習慣d的說話習慣。
這時我語重心長的對a說:「你知道嗎?我們沒有辦法叫他閉嘴,因為嘴巴是他的,只有一種狀況,他會永遠閉嘴,就是他不是活人,只要他活著,我們永遠別想控制別人。就像我好想控制你,逼你不要生氣,可是我沒有辦法,你就是想生氣,我也只能在旁邊乾著急,我確實無法控制你,我也不想控制你,我只是擔心你,希望你快樂一些。」
說完以後,a神奇的全身肩膀放鬆,整個人平靜下來,再也沒有理D。
這過程十分鐘,絕對不是浪費時間,我想讓其他孩子看見,不以暴力制人,要以道理服人,人永遠不能控制別人,人只能突破自己,道理很深,但孩子們是懂的。
下一回吹奏前,先跟孩子洗腦,先聽一段美麗的陶笛音樂,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喜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