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共備~單元活動精彩紀錄分享

(以下紀錄取自國小數學堂:https://www.facebook.com/bettermathteaching/)

二年級量長度

在經歷過藉由感官初步認識長度後,這個單元中,孩子開始嘗試透過不同的個別單位量化長度,與幾位低年級老師的討論中,大家普遍覺得孩子對於個別單位愈大,量值愈小,個別單位愈小,量值遇大的部分不容易瞭解,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此種兩量關係的掌握確實不容易。由於在這個單元的目的除了量化與產生單位外,也存有邁向公制單位需要的橋接功能,所以對於個別單位愈大,量值愈小等關係的掌握,可以在具體的情境讓二年級的孩子經驗即可,主要是讓孩子體會到共同單位存在的必要性,繼而為公分單位引出作鋪排。另外在備課的過程中,老師們也提到有幾個部分需要注意,例如,測量時要注意測量物頭尾相接~排直直~被測量物與測量物一端要對齊~剛開始的測量物語被測量不要太小~測量後如果量值非整數的處理等等。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三年級角度

“角”這個字在生活上的使用比比皆是,例如:羊角、桌角、菱角….等,但這些角可能跟數學上的角有不同,孩子在二年級識周遭物體上的角後,到三年級開始要能認識角,並比較角的大小,簡單的說就是從視覺上的認識到開始要能認識角的一些性質。在與三年級老師們備課後,大家打算從生活上角的舉例開始,之後透過分類活動澄清數學上的角的”長相”與”要素”,為了使孩子角的概念更加鞏固,我們隨後即會提供一些正例與負例供孩子討論辯證,希望透過這一節課讓孩子習得正確角的概念。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四年級四則運算

三年級在學習基本併式與由左向右算之後,四年級則要逐步認識”括號”與”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則 ,一般老師可能會用宣告的方式來處理上述規則的學習 ,但是這一次四年級參與備課的老師則是嘗試不同的方式 ,試圖以同一個問題不同算式的方式帶入括號存在的需求 ,題目是:

“彥廷帶500元到書店,買一本故事書花了245元,買文具花了135元,請問彥廷還剩下多少元?”

上面的問題會有兩種做法,兩種併式後的列式也不同,透過此一狀況引發併式中需要註記哪一個部分先算的需求 ,自然而然地帶入在算式中使用括號的意義,此外,老師在備課過程中也提到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 ,代表兩步驟算式與併式的對應 ,協助學生掌握把兩步驟變成一個算式的方法與意義。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五年級平行四邊形面積

孩子在學習正方形與長方形面積公式之後,五年級則要逐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等公式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通常會遭遇的難點有二:

(1)一個是湊成長方形、底高與長寬的對應

(2)另一個則是求平行四邊形找出高在哪裡

為了解決上述提到的學習難點,老師們有幾個設計特點:

(1)發給平行四邊形由學生自行透過各種方法組成長方形,並討論哪一種方法最簡單

(2)在裁減前即用不同顏色的色筆分別標記上下兩邊與左右兩邊

(3)讓學生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面積一不一樣?如果不裁減的話,你要知道甚麼條件可以算出長方形的面積?

這樣透過表徵、手動、眼動與心動的過程,協助孩子逐步形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六年級比與比值

比與比值是分數意義的延伸,概念上同時涉及不變與共變的觀念,許多教材在導入的過程通常採用直接透過例子來定義,在共同備課的過程中,夥伴們有討論到一般教材主要從比開始切進來,這樣是相當有系統的處理方式,但是對於比與比值出現的價值並未能有所體會,因此是否可以透過表格紀錄的方式引出比的需要性,再透過大數字的比來引出用比值比較的需求。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