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特別的觀課紀錄~四年級等值分數

原本是放假的慵懶午後,卻意外取得一張5E教學的觀課門票。

ef.jpg

5E的教學階段分別是:投入,探索,解釋,延伸,評估。要以這五個階段來建構重要概念,對師生而言真可謂是一場華麗的探索。(這樣的教學設計簡單,不囉唆,也便於與學年教師共備。)

我想,有些老師會擔心:

1.不敢讓學生深入提問,因為怕自己也不會回答或引導。

2.習慣照著腳本上課,最安全,最能掌握時間。

而今天的課堂,讓我們看見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力,以及因應學生的理解及反應調整課程卻又充滿結構性與任務性。

開始來談談我的看見….

學習目標:透過具體表徵理解與探索等值分數的意義。

教師的課程分為五大部分:

1. 提問力的培養:透過一個數學情境(圖形表徵),讓每位學生試著問一個問題,並記錄下來。雖然教師面對的是第一次見面的學生,透過幾分鐘的情感建立,安全發言環境的建立,讓第一次嘗試提問的學生,頭腦漸漸動起來囉!

2. 小組討論及發表:請小組將值得討論的問題寫在白板上並上台說明問題。討論及發表文化的建立需要長期的經營,而面對第一次教學的學生,該怎麼辦呢?令人驚豔的是,教師居然在不同組別發表時,融入重要的提醒與引導,帶著學生等待同儕的說明,且引導學生將意思說清楚而不急於替學生解釋。因為教師帶著學生一起學習當聽眾,學生的數學思維被引動。也讓我們看到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且回答問題,學生拋出問題的同時,我們也都成了學習者,此刻,正是教學的樂趣之一。

3. 等值概念的確認:教師提問二分之一塊與六分之三塊有沒有一樣多?師生討論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到二分之一塊也與四分之二塊一樣多,於是,教師將教學轉了彎。

4. 詮釋能力的培養:教師提問圖中的表徵也可以稱為四分之二塊嗎?教師請學將理由寫下來,並能說服別人。經由之前教師的引導,這次的討論,明顯看見孩子們熱烈的討論,聚焦於數學的對話,並能以文字及畫圖進行詮釋。

5. 評估能力的培養:教師提問該節學到什麼知識?令人感動的是,可以看見學生嘗試將想法表達出來的神情,這,就值得了!這已超越學科能力。(我的主觀想法是:已讓學生知道,老師不是要個標準答案,而是珍視每個人的想法)

以上,不就是數學的美嗎?美在孩子的思考.表達.詮釋永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這才是教學的樂趣。

(以上是由宜蘭國小簡秀純老師所進行的教學觀察與紀錄)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