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練習說話

不知是山地部落文化刺激較少、語文程度低落、在家中少有與家人談話的機會或是其他種種原因,學校的學生在語意上的表達相當不理想,不但辭不達意,更無順序條理。例如:六年級綜合課程有國小生活點滴回顧,請學生發表有何讓其記憶深刻的回憶,所說的大概都是「在六福村玩雲霄飛車,很好玩啊」、「在攔砂壩游泳啊,拖鞋掉了,流血了」之類。因此,提示學生要跟他人述說某些記憶深刻的事件時,要掌握幾個重點要素「時間」、「人物」、「地點」、「事件」、「自己的感受或感想」、「造成何種影響」、「希望將來如何」等等,說的時候要思考一下如何盡量針對這幾個要素清楚說出。結果,某位學生就舉手要先說:「人物:我、國豪、阿翔,時間:今年畢業旅行,地點:六福村,事件:玩大怒神,感想:很好玩,希望將來可以再去玩」,聽了差點沒昏倒,我向其說明你在描述一件事,而不是在填寫問卷,一般人在說話不會將人物、時間、地點等等這幾個名詞說出來。我綜合其意思,簡單重述一次說:「今年畢業旅行時,我們到六福村遊樂區玩,我、國豪與與阿翔三人一同去大怒神,我感覺既刺激又好玩,希望將來可以再去玩」。然後讓學生再依照此方法練習說話,但還是許多學生會犯一樣錯誤,將「人物」、「時間」等名詞先說出,再說其內容,可能真的是欠缺說話練習,一時之間被教師的提示給制約,耐住性子不厭其煩地提醒其要注意的地方,並將其要表達的意思從新整理敘述一次,請其體會與他說的有何不同,並再請其重新表達一次,雖然還是常常說的不夠完整,但總是有些許的進步,看來還是須找機會多讓其練習說話。記得自己國小時候有「說話」課,老師甚至有時會找四張相關的圖畫,讓學生依照順序將圖畫內容編出一段故事,無論故事內容是否合理或符合圖畫內容,將讓學生有機會練習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創意,山地部落原住民學生受限於語文能力與缺少練習,而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依照此種練習完整表達的方法確實需要多加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