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軟體的教學省思

自由軟體的教學省思  97.4.20

當我們第一次接觸一樣新事物或新名詞時,當下對該事物或名詞的說明介紹,無論是從書本、新聞媒體、師長親友或其他管道,總是會深刻地印入腦海,日後要扭轉改變,總是要花費許多工夫。這正顯示出基本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從事國小的基礎資訊教育,必須隨時接受甚至主動求取新的資訊、技術或觀念。因此,為了讓國小學生在資訊觀念有如一張白紙時,可以讓其了解資訊運用中最重要的環節之ㄧ,對著作權法概念的了解與對著作權的尊重,在教授應用軟體使用時,我會盡量使用「自由軟體」,並讓其了解為何要使用它。
何謂自由軟體:(引自http://ossacc.moe.edu.tw/modules/tinyd1/index.php?id=2)開放原碼運動近十年來,全球在電腦軟體界興起一股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運動風潮,此舉廣受各國政府的注意,因為可大幅降低使用軟體的成本,進而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而近年來,台灣的自由軟體相關產業、各類討論社群也不斷的興起。而政府也陸續在政策、教育推出各式不同計畫,期望藉由這些計畫的執行,帶動我國自由軟體的應用。自由軟體定義習慣把上述開放原碼的軟體,稱之為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 )。而自由軟體的概念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 Richard Stallman 所提出,他認為自由軟體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應該自由傳播。
但有很多人會誤以為是「免費軟體」,實際上自由軟體英文中的 Free 代表的是自由軟體可自由傳遞的開放性,而非成本上的「免費」。 要稱做「自由軟體」,必須符合Open Source Initiative (OSI)所列的十項條件,包括:
01. 允許自由散佈。
02. 包含程式原始碼的自由流通。
03. 授權條款應允許對原作品的修改以及衍生作品的產生。
04. 需保持原作者原始碼的一致性(Integrity)
05. 授權條款對任何個人或群體均需一視同仁,不得有差別待遇。
06. 授權條款不得對特定領域或活動的應用有差別限制
07. 授權條款對於衍生作品自動適用。
08. 授權條款不得附屬於其它產品之下。
09. 授權條款不得對隨同散佈的其它軟體做出限制(例如規定需同為開放原始碼軟體)。
10. 散佈管道必須保持技術中立性,不限制特定方式或平台才能取得。  如何向小學生介紹自由軟體:當然不能也不需要向小學生介紹上述條文,最重要是讓其知道為何使用自由軟體(安心合法也好用),與使用自由軟體的習慣(簡單,老師教其使用自由軟體即可) 學生學習果然有如一張白紙: 經過將近一個半學期的資訊教學後,學生果然是老師教什麼,其就學什麼與使用什麼,因此已逐漸開始讓其習慣使用「自由軟體」。 教學資源: 「自由軟體」早已蔚為潮流,有許多社群與愛好人士不斷地推廣研發,只要有心必不難發現有眾多的資源可以利用與參考,而國小階段的師生可以參考教育部的「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網站,其網址是http://ossacc.moe.edu.tw/,我亦將其列於學校首頁連結,以利師生參考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