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性侵害及家庭暴力個案研討會第三場次

 

日期

中華民國 96年5月18日

主題

兒少保護-性侵害及家庭暴力個案研討會第三場次

一 宣達兒少保護的重要性與檢討各校推行狀況

二 兒童遭受家庭暴力可能出現的徵兆與防範

三 家庭暴力的定義

四 如何提供遭受家庭暴力兒童適當的協助

 

 

 

 

 

 

一 學校與教師必須時常觀察與注意兒童的外表或行為狀況,並做

   適當的關心與詢問,尤其針對高風險家庭的學生須特別留意與 

   關心,以及早發現遭受性侵或暴力的學童並提供幫助。

二 學校與教師在判定學童是否遭受家暴,必需針對學童與關係者

   有技巧地詢問盤查前因後果、家庭狀況,並調查發生場合、時

   間及頻率,以判斷是否提報成家暴事件,如有判斷之疑慮,可
   聯絡社會局或相關志工輔導機構提供援助。

三 性侵案件無論是疑似或確定,必需立即妥善且保密地處理,以
   免學童遭受二次或持續的傷害。

四 學校、教師、家長會必須建立共識與成立處理兒少保護相關事
   件的流程與組織,以確實完善處理相關事件之發生。

五 學校應於平日正確與定期教導學童保護自我的觀念、習慣與方

   法,以提供學童多一層的自我保護與減少傷害之發生。

六 當學校或教師發現類似屬於兒少保護事件,必需立即處理與通

   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