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校旁的
中央橋下宜蘭河邊
的稻田
出現了特別的圖案,
這不是外星人的傑作
而是宜蘭縣
壯圍鄉公所
為推廣本鄉生產之
優質米,
在美麗的宜蘭河旁
辦理彩繪稻田活動
並鼓勵民眾至本鄉
欣賞美麗田野風光
瞭解本鄉農產特色
農村風貌,享受悠閒
不忘捕捉日出及
農村之美,
雖然活動已結束,
但橋下的
鄉徽稻浪地景圖騰
及稻草人仍非常吸睛
有空不妨來
河堤走走,
順便欣賞壯圍之美!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最近在學校旁的
中央橋下宜蘭河邊
的稻田
出現了特別的圖案,
這不是外星人的傑作
而是宜蘭縣
壯圍鄉公所
為推廣本鄉生產之
優質米,
在美麗的宜蘭河旁
辦理彩繪稻田活動
並鼓勵民眾至本鄉
欣賞美麗田野風光
瞭解本鄉農產特色
農村風貌,享受悠閒
不忘捕捉日出及
農村之美,
雖然活動已結束,
但橋下的
鄉徽稻浪地景圖騰
及稻草人仍非常吸睛
有空不妨來
河堤走走,
順便欣賞壯圍之美!
repost from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2454815
2017童玩節
即將於7月1日到8月13日
在冬山河親水公園登場
童玩節即將邁入第22年,
園區也首度針對
宜蘭民眾推出超低價的100元
「縣籍童玩護照」,
僅限即日起至6月20日的預售期間販售,
縣民可至
1.宜蘭縣文化中心、
2.羅東文化工場現場辦理,
或
3.透過童玩節網路購票系統申請,
憑此護照可享受今年活動期間
不限次數入園暢遊的優惠。
106年會考結束,
107年即將登場的你們!
我看不出 大半的你們
有著 朝氣與活力
想要 勇敢面對
===================================
已到第3任國文老師的
苦口婆心+ 好言相勸了
只想問問你們:
還想或還可以
1. https://udn.com/news/story/6916/2475466?from=udn-relatednews_ch1012
2. https://udn.com/news/story/6916/2474962?from=udn-referralnews_ch1012artbottom
https://udn.com/news/story/6916/2458460
依歷年的會考來說,
雖然仍舊維持40題題數
(106 考41題),
但閱讀部分的文章篇幅
有比以往更長的趨勢,
換言之英文字數增加很多。
英文老師王晴指出,
對考生而言,相同的40 分鐘時間,
要做完整份考卷,速度無疑是關鍵。
==============================
第一部分的單題,
近期單字題已不如往常簡單,
增加了幾題較有難度的單字題,
且題目較長,
需要讀完2-3個句子才能做選擇,
除了單字量要夠外
(國中1200單字外,
建議可以備足2000個單字),
還需要有紮實的文法句型基礎,
才能理解句意,選出適當的單字答案;
文法題型部分,文法重點需多複習,
人稱代名詞 (mine, myself… )、
對等連接詞 (but, and, so…)、
從屬連接詞 (although, if, until…)、
數量詞、other/ the other、
動詞變化、動詞時態、
動名詞、各個子句、
形容詞子句關係代名詞省略、
附加問句等都是考試的重點。
=============================
第二部分的題組考題,
考題取材內容非常地廣泛,
電子郵件、邀請函、詩、
寓言故事、對話、圖表、
網路購物、、電影書籍評論…等,
另因題目內容偏長,
考生們
得學習從文章中擷取有關題目的資訊
去思考、去推論及分析圖表,
篇章結構的題組需要花多一些時間
來統整和推論其關聯性,
所以一定要
抓出上文和下文的語意和關鍵字,
對考生來說這是較難的部分,
要多花點時間練習。
=============================
克漏字部分,測驗動詞時態,
考生要弄清楚最容易搞混的
現在完成式、過去完成式、
過去簡單式和過去未來式的使用方式,
只要觀念正確就可以拿分。
王晴老師說,
近年考題有篇幅變長的趨勢,
因此做題速度是關鍵;
熟練單字片語,運用文法句型,
避免落得單字一個一個逐字翻譯,
這些是會考英文得分的不二法門。
會考倒數・英語篇|
Repost from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3357
林淑媛:維持天天聽力練習的習慣,
分能力閱讀
作者:ET Chere Lin 林淑媛 2017/04/13
對九年級生來說,會考進入倒數30天,
總讓人感覺時間流逝的腳步愈來愈快。
針對英語科的衝刺準備及應試技巧,
提供以下建議:
一、維持天天聽力練習的習慣
語言學習離不開聲音,
建立「音感」、「語感」是基本訓練。
每天維持聽力練習,在衝刺階段不可廢。
只要一、兩天沒做英聽練習,
聽力的感覺會退步一些。
英聽是長期培養的能力,
想在衝刺階段變好,成敗難論,
但是如果不聽,30天後,鐵定更陌生。
不論平時或衝刺階段,
每天維持20-25分鐘的聽力練習即可,
這也是會考英聽題目全部播完的時間長度。
練習的方式依自己的程度和經濟狀況來調整:
每天做一回完整的練習。
2. 程度中等的同學,可以兩天聽一回練習。
第一天聽第一大題的看圖辨識句意和
第二大題的基本問答;
第二天聽第三大題的言談理解。
每次做完題目,把聽力稿拿出來,
檢討訂正後,答錯的題目朗讀一遍,
再聽一次。
3. 程度較弱的同學,
先從單字朗讀、瞭解單字意思開始,
加上每天朗讀課本,
也是幫助自己增加音感語感的方式。
如果家裡經濟狀況較差,無法購買練習題本,
可以向學校的老師借課本的電子書光碟,
取用課本朗讀和聽力練習題,反覆練習。
教科書商的網站也可下載錄音檔、
或在YouTube打上出版商名稱加「國中英語」等字,
就可以觀看全部課本的對話和閱讀影片。
另外,網路上也有不少免費的學習資源可以練習。
例如
教育部委託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設計的Cool English,
因為是依照目前國中小英語課程綱要而設計的內容,
也符合會考內容,
是近年來頗受校園裡師生應用的國中小英語學習資源。
即使同學在家沒有電腦或網路,
也可以在學校向老師借用筆電或平板電腦,
練習20-25分鐘,時間綽綽有餘。
Cool English的英聽練習(http://www.coolenglish.edu.tw)
=============================================
二、單字背熟,避免做冷僻的文法題
從過去的基測到現今的會考,
可發現一個語言測驗的趨勢
——單題型的文法減少,出現大量的閱讀題組。
文法題在會考的第一部分短題型,
只考最基礎、常用的句型。
但這並不代表文法不重要,
而是把學得的文法應用到閱讀裡,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克漏字測驗」。
而許多閱讀測驗題組文章或選擇題裡的句子,
除了瞭解文章大意,
有時一些關鍵字句也要透過文法解析,
才可以解開句意。
例如許多的動詞時態、子句、代名詞等。
所以,文法不是不重要,
而是要把文法應用到新的情境裡,
這才是真的學會文法。
對於程度中等或較好的同學,
把教科書和習作的題目做熟、練會,
會考基礎題並不難過關。
程度較弱的同學,在這僅剩的30天,
就把心力放在記憶單字的聲音和字意上,
面對英聽、單字測驗和簡易的文章
就有機會多得一些分數。
三、應用英聽、閱讀策略,
掌握關鍵訊息,沉著應戰
英語聽力策略和閱讀策略一樣,
先掌握大意,再來抓細節。
而英聽每個大題前都有一個作答說明,
這個一分多鐘的時間,
同學可以往各個題目的選項瀏覽一下,
進行「預測」策略。
1. 程度較優的同學,不只要瀏覽選項內容,
更要推測播出來的對話內容可能在談什麼。
2. 程度中等的同學看完選項內容,
抓出一些關鍵字句,
例如數字、時間、地點等,
讓自己準備在播音內容裡
找出答案的蛛絲馬跡。
3. 程度較弱的同學,
試著看每個字,心裡默唸該字詞的聲音,
瞭解意思,
在播音稿內容比較簡單的第一、二大題掌握句意,
再來找正確的選項就比較有答對的機會。
======================================
閱讀方面,考文章大意的比例非常高,
幾乎每篇都考,只是提問的方式不同而已。
對於程度較弱的同學,
可以試著讀簡短的題組,答對的機率也頗高的。
程度較佳同學,在閱讀時,
建議第一遍快速瀏覽下來,掌握文章大意,
再根據問題而回文章找答案。
在掃瞄文章的過程,
對於關鍵字句要做一些記號,
如圈圈、畫底線或連結線,
甚至做簡單的心智圖表,
把複雜內容簡化,
讓自己快速掌握文章裡的訊息。
因為文章分量頗多,閱讀速度要快。
除了靠平日大量閱讀和訓練閱讀技巧與策略,
還要多看不同議題的文章,豐富視野,
所以,想要在英語拿到A以上的同學,
平時的功夫就要做足,才可能在會考達標。
四、不同程度,做不同的練習配置
英語學習得好或能力較弱,
背後有太多複雜的因素,我們不在此一一探討。
但是,對於學生學習表現差異大的狀況,
我建議分層次處理,在這僅剩的30天,
做自己可以挑戰的目標設定。
英聽不論程度,每天勢必要花上20~25分鐘;
閱讀也花20-25分練習就夠了,
兩者合起來不到1小時,
因為還有其他8科的內容要看呢!
家庭經濟狀況較佳的同學,
可以考慮買題本練習。若經濟拮据者,可
以在會考網站下載民國90年以來的基測會考題,好好的練習。
再來,根據不同程度,做不同的練習配置。第一部分單題,
每人每天都要做10~15題。
而閱讀就看個人的程度,練習配置也稍有不同:
1. 程度較弱的同學。題組挑簡短的,先從「大意」著手練習。
2. 程度中等的同學,每天各做一篇克漏字和閱讀題組。
3. 程度較佳的同學,每天不只做一篇克漏字和閱讀題組,
在每個週末再做一個題本,並要計時。
在時間到之前完成作答和留下10分鐘可以檢查。
英語學習得長期累積才看得出成效。
過去不管是成功或失敗的學習經驗與歷程,
在這僅剩的30天,一樣有得救,
同學不要任意放棄,
讓自己脫離C,邁向A咖!
前兩天是國二(下)
段二考試的日子,
平時努力的
學習成果
也在考試中
一覽無遺的呈現,
在學習的過程中是
必須專注的,
再經由統整、
貫通再記憶運用,
但這過程對於
我們來說
是ㄧ種壓力,
能不能
轉壓力為助力,
就看我們的功力了!
哈哈~
因為剛考完
抒發一點心情,
其實今天要來
開箱喔!
珍珠奶茶是
台灣的代表飲料,
不論是觀光客或是
他國的明星到台灣
一定要來上一杯,
你有遇過有時
想喝但又
懶得出門的時候嗎?
最近發現一款
即沖即成的
「即食珍珠」,
任何時間想吃時
把珍珠再加上
鮮奶、
紅茶、
糖就大功告成,
真的很方便,
重點是
珍珠Q彈表現不凡,
讓你就算是
深夜11點
也能來上一杯喔!
我覺得我們
處事可像
珍珠一樣,
遇任何事都能用
伸縮的彈力
化解壓力,
讓自己的人生像
珍奶一樣香濃有料!!
Repost from
會考倒數・自然篇|
重視實驗,
「用說的」複習跨科概念
會考自然科已經不再以繁雜的計算題,
或是考倒學生為方向。
生活化、重視圖表、實驗探究題目,
反而是近年的趨勢,
尤其自然科涵蓋了
生物、地科、理化的知識在內,
跨科間的知識整合能力
也是學生在複習階段必備的能力。
台北市仁愛國中理化老師李美惠
分析會考考題趨勢,
對即將進考場的九年級生,
提出五個複習方法,
協助考生面對會考的最後衝刺。
邁入五月天,
迎接106年自然會考試題的挑戰,
最後這兩周,要做些什麼事,
可以讓自己再多對幾題、
讓自己守住自己原有的程度呢?
分析國中會考的歷屆考題可以發現,
考試重點在測驗學生是否具備應有的自然科能力。
試題設計以
基礎、核心及重要的概念為測驗重點。
命題也朝向科學知識理解及
生活應用的科學素養傾向:
注重圖表資訊分析、
設計情境式試題評量學生
能否引用科學原理進行推論,
實驗探究試題更是不怕占版面,
將實驗過程繪圖呈現。
題目趨勢一、難題少,掌握重要概念
會考自然科的考題,著重基礎觀念,
而不是以刁鑽的難題為主軸,
沒有額外的陷阱題,
也少有需要繁雜計算的題目。
最後衝刺階段,
同學可放棄需4條計算式以上的試題,
只要能紮實的把觀念釐清,
掌握課程內容的基本、
重要的知識與概念,要拿高分並不困難。
題目趨勢二、考題生活化
試題生活化是近年來的趨勢,
著重在知識的靈活運用,而非把學生考倒。
建議學生要連結生活經驗,
別只陷在課本中,想想這知識的生活應用,
會幫助你記憶這些知識。
尤其許多生活議題皆與科學相關,
學生可以跟著新聞複習理化概念,
也是活化知識複習的實用策略。
課本每一章節最末都有重點整理,
同學可據以確定自己是否
對任一個基礎知識熟稔或遺忘,自我補強。
試題練習部份則需注意
實驗研究方法、實驗設計及儀器使用,
強化對生物、理化、地球科學
基礎觀念全面化的融會貫通,
並結合生活應用、實驗原理等同步複習,
才是拿高分的關鍵。
=======================
以下是幾個複習方法:
複習方法一、加強訓練圖表閱讀
圖表中的細節往往比文字豐富,
別放過課本及試題中的任何圖表,
每一個都要看仔細、想清楚。
建議學生要多注重圖表閱讀的訓練,
練習歷屆會考試題或仿會考試題練習。
複習方法二、整合跨科概念
自然科試題設計為評量學生統整跨科能力,
因此學生也要學會整合不同概念的資訊,
強化
對生物、理化、地球科學基礎觀念
全面化的融會貫通。
複習時,可以將學過的相關內容一併複習。
例如理化九年級課本中「直線運動」、
「牛頓運動定律」與「功能與機械」有連貫性;
在試題出現「小蘇打」時,
可以複習它與「蘇打」的不同。
複習方法三、把理解的重要概念「說」出來
理解重於一切。
複習時回歸課本,
看看目錄頁的標題、節名,
有沒有辦法用自己的話說出那是什麼意思?
重要概念、專有名詞、定律、基本運算等,
如果真的背不起來,
至少要理解它的意思與用法。
內文的黑體字、實驗或活動、
重點整理、習題內容也必須再重頭翻過。
建議學生可以利用最後兩周
把課本每章節的重點整理再看ㄧ次,
並且練習舉例說明講給別人聽。
複習方法四、重視實驗或活動
為評量學生在實驗中培養的能力,
會考也開始有結合實驗相關題目。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實驗室」的器材篇,
103年~105年都有出題,
可見得實驗室器材的正確選用,也是趨勢。
因此,
課本中出現過的生物、理化與地科的實驗,
均需詳細閱讀與理解,
才能在未來結合實驗的各種多元化考題中拿到高分。
複習方法五、從歷屆試題下手
歷屆試題的重要概念,
可以幫助學生複習時掌握命題重點。
例如每年考題都會出現「摩擦力」,
這種必考概念就一定要弄清楚。
會考試題每題都有「誘答力」很高的選項,
練習時不是搞清楚標準答案就好,
將每個選項都弄懂,是幫助自己完整釐清概念。
============================
自然科考題並不難,
考生很多失分原因是粗心和緊張。
自然科老師從歷屆考生最常犯的錯誤中,提出以下應考策略提醒:
應考策略一、耐心讀題
長考題是趨勢,靜下心將題目的文字敘述或圖表及選項耐心看完。
應考策略二、圈出「關鍵字」
例如105年的考題:
現今智慧型手機可下載許多不同的App(應用程式),
其中一些可用來量測週遭聲波的音量,
當音量愈大時,App顯示的數值也愈大,
則此數值的大小主要與聲波的何種性質有關?
<A)波長 <B)波速 <C)振幅 <D)頻率
同學只要知道音量與波的振幅有關,
抓到關鍵字就可以回答出正確答案:(C)振幅。
例如105年的考題:
甲苯是一種碳氫化合物,
常溫時為無色的液體,
具有特殊的氣味且難溶於水,
是製造塗料、黏著劑與指甲油時常用的溶劑,
長期接觸可能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根據上述,甲苯應為下列哪一類有機化合物?
<A)酸類 <B)醇類 <C)酯類 <D)烴類
這是簡單的ㄧ題,但許多學生看錯重點,
ㄧ看到有特殊氣味就選酯類,
卻忽略試題第一句話
「甲苯是一種碳氫化合物」就是:(D)烴類。
應考策略三、作答不要空白
別被學習自然科時的挫折嚇到了,
其實會考的自然科並不難。
不篤定的題目也可以用刪去法,
增加答中機率
repost from >> http://bit.ly/2q7nR5D
作者:林柏嘉
數學是很多學生的死穴,
面對大考也有不少學生選擇放棄。
但是台北市北投國中數學老師林柏嘉表示,
不論程度高低,同學都可以從考古題下手,
熟悉考古題跟課本的範例,
並且維持算數學的手感,每天練習一小時。
只有當練習量足夠,
才能將數學公式內化成直覺,
在考場運用出來。
會考的整體設定是難易適中,
基測是中間偏易,以整份題目來看,
會考都是難於基測的,
尤其在104年的會考,
前10題都不如基測的前10題來的簡單,
差別很明顯。
不過105、106年,
會考的前10題逐漸向基測的方向看齊,
變得比較簡單,
然而為了維持會考「難易適中」的設計,
後面的題目,難度也略為調升,
因此整份題目的層次更為分明。
======================================
不論程度高低都要做考古題
每天練習題目量上,
建議每個人都要練習
大約20~30題,一個小時左右,
維持天天有算數學的手感。
做過的題目依據做題當時的情境,
分成幾個層次,
1.最有效力的是在學校大考中,
如段考或模擬考時做過的題目,
2.再來是一般平時考時做過的題目,
最後是平時自己寫的題目。
這些題目就是很好的素材,
尤其是你在關鍵時刻、有壓力下作答的題目,
把這些做過題目重新釐清,非常有幫助,
但是程度不同的同學可以
有不同範圍、程度的練習。
=====================================
程度頂尖的同學,
需要完全熟悉歷屆的試題,並且花時間研讀、
研究自己模擬考易錯的、
害怕的單元或者數學知識。
程度中等的同學,
以課本習作、歷屆試題為主,尤其歷屆試題,
可以多做幾遍。
這個區塊的同學
可能無法掌握歷屆試題中比較困難的題目,
但是課本習作一定沒問題。
建議可以整理歷屆試題中
無法掌握的題目是哪幾個單元,
把這幾個單元的課本習作中的範例,
拿出來再算一遍。
程度落後的同學,
目標就要放在拿下有把握的單元。
在歷屆試題的部分,
把重心放在前十題,
找出前十題中會做的、較有感覺的題目,
分析他們屬於哪些單元,
把這些單元的課本範例做一遍。
同學也可以試試看找同學討論,
最好你能夠教同學怎麼做,
在教的當下,
就能判斷自己是否真的了解題目與解法,
而非只是「背誦」。
第二個方法是,
試試看自己能否把題目改成類題,
再算一遍。
============================
看到幾何圖形要拆解圖形元件
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是
國中的三個最重要的幾何圖形,
這裡頭*平行四邊形是比較簡單的,
*三角形提供的素材是最豐富的。
三角形可以拿來計算,也可以拿來證明。
大致上來說,單純只論一種圖形,
即使是證明題,也不會太困難,
通常是結合了兩種以上的幾何圖形,
甚至連結了尺規作圖,
才會變成一個困難的幾何題。
在學幾何難題,
建議不要從追求漂亮解法,
要去拆解這些圖形的組成原件,
清楚的看見它們、掌握它們。
例如複合圖形中,哪些三角形是全等的?
全等的原因是什麼?
哪幾個角是相等的?原因是什麼?
足夠練習量才能「用公式,不背公式」
能夠在考試中使用的公式,
通常不是背的,
而是你用了好多次,就記住了。
舉例來說,四則運算的時候,
要先乘除後加減,
這個概念可能剛開始學的時候或許是用背的,
但是後來必定是直覺的聯想。
因此,要掌握一個公式,
一定要有這種從背到自然記住的過程,
如果單純只是背,
在考試中通常是無法拿出來用的。
公式的學習路徑是這樣子的,
剛開始擺在旁邊看,
多嘗試幾種類型運用這個公式的題目,
練習量足夠之後,
再回去重新審視公式是如何推導的,
最後你就會自然記住了。
=======================
考前提醒:非選擇題一定要寫寫看
上考場前最後提醒同學要耐心看完題目。
會考的題目設計,不會有多餘的資訊,
因此每一個敘述、每一個數字
(無論幾何或統計)
都是用得到的。
把它們標記起來,
圈出關鍵字或是畫在題目上。
如果這個題目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標記起來,
通常你就會做了;如果不會做,
可以試著用這些敘述或者數字
去創造一個簡單的例子,有機會答得出來。
作答非選題的原則是一定要寫寫看,
即使沒有把握全對也沒關係。
非選題會有代數跟幾何各一題,
代數題建議把對題目的理解用文字寫下來,
舉實際例子,
整理成自己能夠瞭解的數字關係,
再利用設未知數或者數字推理來解答。
幾何題要連結題目中延伸出去的幾何性質,
例如問三角形,
就要想到SSS、SAS這些全等性質,
再試著推理、歸納線索和規律,
或是從題目要求證明的結果反推。
由於題目設計一定是由易到難,
答題順序務必從第一題開始做,
留一點時間回來最後檢查。
Repost from http://bit.ly/2r20N5q
會考倒數・社會篇|用心智圖整理筆記,
避免「已讀不會」
作者:洪敏勝 2017/05/08
運用心智圖做社會科複習能讓學生
見樹又見林。
洪敏勝提供
面臨大考該如何複習?
尤其在社會科,內容多且複雜,
學生經常讀了這個,忘了那個,怎麼辦?
新竹市私立光復高中老師洪敏勝在臉書成立
「翻轉地理教室」粉絲頁,
用心智圖,
幫助學生架構所學的知識內容,就能從容面對大考。
我時常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引導學生想像與感受,
當我們走進一片森林,看見了周遭的幾棵樹。
接著,再用鳥的角度,去俯瞰一整片森林。
能否發現,觀看視角不一樣,尺度不同了,
對於森林的認識,也就有層次的不同。
我們再把場景拉回到書桌上成堆的
各科課本、參考書,還有老師上課發的講義等等,
這些各領域的知識內容,
是國中會考、高中學測或指考必讀的教材。
但是學生是否仍時常有種在這浩瀚書海中的迷途之感呢?
這就好比自己在森林裡,
見到了幾棵樹,卻不知自己是在森林中的何處,
不知道這整片森林的樣貌是如何,
所以也就時常讀了這個,而忘了那個,花了很多時間讀書,
卻往往不知道自己讀進去了什麼,
總而言之,就是「已讀不會」。
這樣的症狀,很有可能是因為在讀書的過程中,
並沒有將書本的知識內容,
經由自己的思考邏輯重新爬梳整理,
然後系統化的釐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層次關係所致。
我想,學習心智圖筆記整理術,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也許會是一帖解方吧。
秘訣一:利用課本結構做骨幹
如果仔細觀察,一般教科書的撰寫方式,
都有一定的架構,
課文會由章節標題(第x章)、小節標題(第x節),
以及次標題(一、二、三……)、
次次標題(1.、2.、3……)所構成。而在章節
標題下面,通常都會有一小段文章,
來概要描述接下來要講的內容,
這就是所謂的「摘要」。
所以在閱讀課本文本時,
要先「精讀」摘要,
才能幫助自己快速了解章節大意。
其次,就是「略讀」整篇課文,
然後找「標題」,進行「標題預測」,
從標題中思考內文可能要闡述的概念有哪些,
再進而從
這些主標、次標、次次標中,釐清章節架構。
再來就是拿出一張白紙,
就可以初步轉繪成「心智圖」的骨幹了。
=====================
秘訣二:判斷因果關係
課文中常見的邏輯字詞如:
因為、由於、受……的影響、為了、以、導致、造成、
形成、成為、使、但是、然而、卻、加上、
不僅、除了……也……、首先、其次、接著、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為主。
閱讀時特別留意這些字詞,
對於文章所要表達的
因果關係(因為……所以……)
或語氣轉折(但是、然而……)會更加清楚,
而且也有助於判斷文本中
是否具有項目性質(首先、其次……)的文句,
就可以在課文上先標註1.2.3……。
====================
秘訣三:長話短說讓心智圖長「肉」
練習在課文空白處,進行長句縮短。
也就是理解課文在講些什麼之後,
試著用自己的語言長話短說,
用精練、簡潔的文句,寫在課文旁邊。
這個用意是當你以後再翻課文的時候,
可以幫助自己快速回顧重點,而這些課文旁的筆記,
也就是可以插入於心智圖上,讓心智圖從原本的骨幹長出肉來。
秘訣四:不必拘泥形式
運用心智圖整理筆記的技巧,
網路上不乏一些筆記達人的經驗分享。
然而,
我建議大家還是得找到自己的習慣
且有效的筆記方式。
而且,運用在不同學科,
根據不同的學科特性,心智圖的繪製也會有所變形。
以地理科來說,
文本中經常會有表示「空間意涵」的概念,
在筆記上就應該融入「手繪地圖」的方式來呈現。
手繪地圖的要義不在精美,而在於其實用性,
換言之,可以達到目的之簡圖即可,
不必大費工夫的繪製仿真地圖。
如果遇到有「時間意涵」的主題,
就可以善用流程圖,畫出一條橫軸,
以時間為線,將主要的知識點列出,
一目了然且方便記憶。
還有其他能用「示意圖」表示的主題,
如「等高線」、「集水區與流域」等,
就盡可能畫出自己看得懂的示意圖來表示。
「懂而後能畫,畫而後能教」,
如果你能用你畫的示意圖
去教會其他同學,
那就代表你真的懂了。
總的來說,只要記住內功心法,
變換的奧妙就全憑自己。
==================
秘訣五:迎戰大考,讓自己有「讀完」之感
大家可能要問,面對大考,
如何要在短時間內做總複習呢?
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準備考試,3年有3年的準備方式,
一個月有一個月的準備方式,
一週當然也有一週的準備方式!
現在最至關重要的是,
計畫好到大考前的時間裡,你要讀完哪些教材,
而且一定要有企圖心要說到+做到。
因為考前是否能讓自己有「讀完」之感,
會影響到你面臨大考時的心理狀態。
接著就是針對該科要讀完的教材,
讀書時就準備一張空白紙在旁,先從目錄開始,
釐清該科全部要考試的內容,掌握該科的大架構。
然後,複習一個章節主題時,
就在空白紙上開始繪製心智圖之骨幹,
用來掌握該學習的知識點有哪些,
至於這些知識點需不需要再寫筆記整理下來,
就請讀完這個知識段落,就闔上書本也閉上眼睛,
靜下心來用大腦回溯,檢視自己是否確實學會這個概念,
除非回溯過程卡卡的,
那才讀懂而後筆記,因為那就是你考試時易錯的概念。
持續這樣的練習,你將發現,你的心智圖筆記寫得越少,
並不是沒有認真寫筆記,而是你開始學會善用大腦思考與記憶,
所以心智圖骨幹後面的支幹,
其實早已內化至自己腦中的知識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