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是前幾天我對某同仁所說的一句話!
在與時代脈動有點小脫節的教育圈裡,常存在著一種現象,那就是「對某件事”知道”,但總僅止於”知道”,那接下來呢?沒有接下來了!」。
[@more@]
例如”網咖”這個場所,九成以上的老師會認為網咖等同於不良場所,然後呢?嗯,接下來的詮釋絕大部分也會向不良場所的方向再自行延伸。
例如”線上遊戲”這玩意,九成五以上的老師會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且會讓學生沉迷的玩意兒,然後呢?嗯,接下來的詮釋絕多數也會向浪費時間且沉迷的方向再自行延伸。
我不是說老師的印象是錯的,但這兩樣東西的本質卻不只是這樣子的!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最大的原因應該在於,老師們只有”看到”,但甚少真正的”進入”其中吧!
就像今天要談的MSN也是如此。
再前幾天,看到一則電視新聞報導<下班不休息! 你我似曾相識>
裡面提到「大部分上班,一天的行程就從打開電腦螢幕開始!電話一通又一通,電腦MSN也沒閒著,透過聊天視窗也在談公事。同事明明就坐在旁邊,溝通一樣利用電子郵件、MSN!」
大部分人看到這裡,應該都會會心一笑,且笑過就算了!但我所觀察到的老師反應是,覺得那種被電話、電子郵件、msn綁住的生活是讓生活太緊繃的重要原因。
我想,他們所理解的並沒有錯。 但,然後呢?
這些忙碌的上班族為什麼選擇這些工具來連絡彼此甚至於是交換資訊?
電話,哈哈,相較下最傳統的連絡工具。進步到近代,更變成無所遁形的手機連環call大法,讓你脫離不了。
電子郵件,資訊時代的產物。雖然近年來由於垃圾郵件的問題使之聲勢有點下降,但仍然是傳遞訊息的重要工具。
msn,為什麼同事明明就坐在旁邊,溝通一樣利用MSN?為什麼上班族為什麼用msn來當成連絡及交換訊息的方式?原因只在於人們習慣使用msn,更是因為msn實在是太好用了!!
這問題對常在使用msn的人來說,是個常識。因為msn太方便了,只要你在電腦前,你可以和朋友隨時互相傳遞訊息,文字形態、語音形態、檔案形態、連結形態、符號形態…都可以。
那對於沒有用msn的老師來說,msn是什麼?
「喔,是很多人用來聊天旳通訊軟體!」
沒錯,但不盡然!由於他們沒讓msn進入他們的生活,他們就根本無從體會起msn對人際溝通往來的影響。
所以,當我看到坐我旁的的同仁要傳檔案給我時,只見他說得很簡單,但操作起來卻是有些麻煩的上傳、下載的囉嗦步驟,再加上另外一個同仁問他某個網站連結要怎麼進去時,得叫他人過去,並當面告訴他要怎麼按,怎麼點才能到達所指定的網頁時,我怒了!
我馬上叫他辦個msn,只見他回答:「以前好像辦過,但很久沒用,帳號密碼要找一找!」 這,標準的老師反應!上過研習,試過,但研習結束,生活或工作上沒急迫需要的話,自然冷藏。
於是,我幫他下載安裝msn,互相加為好友,並幫他設定一些設定,讓他電腦一開機後就能啟動msn,讓他能傻瓜地用msn和我傳東西。於是,他要給我的檔案馬上能用msn傳給我了,我想讓他看的網頁,馬上能用msn傳給他了,我再用msn傳一些訊息給他,並傳一些趣味的檔案及音樂檔案給他,這時候突然聽見他說:msn好像還蠻好用的!
至於其他人,慢慢來吧,等他們有需要,我再丟給他們使用。而我這個同仁,嗯,先想一想明天要丟什麼東西給他來誘使他msn上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