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圈推動資訊運用的想法

難,難上加難!!

如果你對老師資訊教育或教學資訊化上有期待,有很深的期待的話,可以確定的是,你一定失望。接著,不止你失望,老師也會對你失望。

[@more@]

何解?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從宜蘭縣推動資訊教育以來,搞了多少資訊方面的應用?花了好多時間,好大力氣之後,留下了什麼?當然,居上位者只看到數字以及承辦單位送上來做得漂漂亮亮的成果冊,覺得他有投入,而且也有政績了,他不知道基層使用者獲得多少提升,但在我們眼裡,會嘆氣。其實,這只是期望太深了。資訊教育的推動,雖然是趨勢,但,沒用資訊當教育的基礎,教育還是能照常運作,所以,期望全面提升,實在是想太多了!

推行者失望是合理的,因為他們期望太高,那被推的人呢?他們又在失望什麼?

他們(或說包含我們)期望的,是一個解決方案的出現啊。推行者常希望提供一種工具,覺得工具是可以有很多可能性的,只要老師們花時間、精神去研究或使用,就會有成果。但是如前面所提到的,沒去用資訊工具的結果,教育還是能照常運作,而且,研究或使用過後,更多的可能是產生一些以後用不著的玩具或得到浪費時間的答案,和老師原本期望的解決方案差距太大,這叫他們如何不失望?

當然,把觀點放在兩極之後,會強化反面的思維,那換個角度來看看好了,再重新想想,這幾年的資訊化推動有成果了嗎?有了什麼樣的成果了?

成果有了嗎?當然有,隨著資訊工具的普及,至少絕大多數的老師會上網了,而且看到許多人在資訊工具上很棒的運用了。雖然上網不一定是在查詢教學相關資訊,但有上網的能力、興趣及習慣後,才能期望他能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與發展吧!看到別人很棒的運用不代表他就會去用或能用了,但發現這樣的可能性後,才能有想法去進行當試啊。當然,這得感謝教育處班班有電腦的政策,讓教師能真的和電腦親近。

另外,教育資訊網結合各項實用功能,讓教師習慣工作是需要資訊化的,因為需要,所以學習、運用的動機會更強。所以,教育資訊網的介面若能再好好設計,讓老師對他依賴或使用需求更深,意願會更強。

資訊工具家電化,使得老師使用資訊工具的意願提升了。這應該和縣府爭取各項補助,讓各校提出計劃來爭取校園資訊環境建置有關。以往要使用單槍,絕對是件麻煩透頂的事,現在呢?許多學校能把環境(專科教室或班級)的單槍固定架設好,擴音設施也先建置好,讓老師在使用時,就像在使用家電一樣,開關打開就可以使用了,多方便,多好。這樣子老師願意用嗎?當然願意!願意使用之後,其他的資訊運用也就會跟著跑進來了。

所以,只要方便,合用,其實就是解決方案了,但上位者對於基礎建設的推動,是不太感興趣的,或者,突然有筆建設經費,就雨露均沾灑下去只求下面記得呈報成果上來就好了。研究者(如碩博士生及大學教授)著重的點還是放在未來的可能性,基礎環境的改善他們使不上力,所以只好把方向放在可能性及未來。基層使用者是有資格去拒絕使用資訊化設施和教育方法的,畢竟,這只是一個選項,而這個選項是很有可能浪費他時間的。

但,我們也不能期待環境自然改變,教師也自然改變吧。推動者也該能做些事讓對的事或東西能早日進到老師的環境旁讓老師能早日接觸到並運用吧。找出一些對老師實用的應用、系統、教學模式或實用經驗來進行推廣,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在這之前,得先記得”實用”是對老師而言,而不是單單你覺得”實用”就是對他們實用了。這樣子的前瞻性雖然不高,但實用性倒是還不錯。少一些花俏,多一點踏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