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

通常,網路上若有教育人員談教育感想的文章,通常是很少人在看的!因為,這種感想,教育人員較能感同身受,並予以認同,但,教育人員的資訊來源通常是較封閉的,不太能接收得到網路上較新流通的訊息。

與其他教育同仁相較,我自認對網路上的訊息會較敏感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所以,當我從噗浪收到這篇文章的訊息時,距離這篇文章發表已經過了一年四個多月了。

「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一文發表於2009-06-13 23:08:31,截至2010-10-27為止,共有43,786人點閱過該文,有121篇的回應,9,622給這篇文章按了讚。觀察該篇文章的回應,是在2010-10-20後開始開始暴量的,可能是那時候有人把該文推到funp、facebook、噗浪、推特之類流通力極強的管道而引起許多人注意,該文作者在99年10月24日22:35留言表示:五天來已經有兩萬兩千人點閱這篇文章。這些反應模式或許也是個值得討論的題目。

相信許多教育界的朋友已經看過這篇文章了,但,沒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佔的比例更高!希望經由這裡的轉貼與介紹,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中所呈現的許多人不想正視的現實。

以下是原文內容 

 

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

十六年前,有一位老帥哥在他的課堂上說「尊師重道」是狗屁。他是一位以新潮思想為特色,並讓身為英文白癡的我欠一份人情的民進黨籍英文教授。我畢業後的某年,還看過他在立法院發言的帥樣。
 
十六年後,是我也登上講台的第七年。這七年中的前三年,我的講桌上貼著一句格言:「師嚴而道尊」,結果不太有作用;後四年,我不想貼,而且不敢貼了,但是,它在我心裡面的體悟,卻只有越來越深的份。

「嚴師為難,師嚴而道尊」。不管小孩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我們都要想盡辦法讓小孩相信老師、喜歡老師、崇拜老師,才有可能讓孩子接受這位老師「所僅有的一切教育機會」。縱然不是每位老師在「家長」的心目中都是完美的,然而一旦不能做到前述這點,就什麼都沒有了!

上級長官常提醒我們:「教育是服務業……。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但是事實上,教育不是服務業,從來就不是。

服務業只是「第三級產業」的一種,而教育不是一種「產業」,教育是一種「事業」(有的分類法說這種是「第四級產業」)。「事業」是花錢的單位,是國家基於不得已,必須設置的花錢單位;而「產業」是用來賺錢的。

教育,是要建立學生的優良人格,糾正學生的道德偏差;簡而言之,是「他沒有的東西要他有,他有的東西要他沒有」,這種事情大多不順遂,怎麼會有「滿意」、「快樂」的價值觀呢?當教育演變成「家長導向」,甚至於「學生導向」的時候,教育的尊嚴是不存在的;當教育的尊嚴不存在的時候,教育便是不存在的。

眼看私立幼稚園的老師,對學生扮小丑,對家長扮業務,我完全無法相信這有什麼教育的機制存在。

眼看私立高中、私立大學,完全不會寫考卷也可以「考上」,而且多如繁星的學校還搶著招生,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為什麼要花這麼多自欺欺人的錢。

服務業,是要賺錢的;賺錢的手段,是要討好顧客。教育,是花錢的;花了錢之後,來教育學生、教育家長、教育社會大眾;把幼稚的小孩、不良的學生、敗壞的社會風氣,帶領出一片光明。教育是要靠著教育人員的道德良知,來領導學生,間接的領導社會,走向正確的路;服務業卻是基於賺錢的目的,被顧客領導,提供顧客需要的服務。這兩者截然不同,怎麼可以混為一談?

打從教育思潮演變成「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教育是服務業……。」之後,教育的成效一落千丈,再也一蹶不振。以前的教育,是老師挑學生,家長配合老師;現在的「叫慾」,是學生挑老師,老師配合家長。結果呢?七年級世代的被稱為草莓族,八年級的希望根本看不到。速食店的店員,點餐態度傲慢,擦桌子是在拿抹布塗桌子;出納小姐留著長指甲,上面厚厚的彩繪煞費功夫,卻使她根本無法點鈔;錯別字一大堆的文案充斥於生活中,不只攤販錯字連篇,連電視、電影、報紙、甚至政府宣傳品,都一一淪陷了。整個社會的知識水準和道德修養陷入了極大的困境,更具毀滅性的八年級炸彈、九年級炸彈還在後面等著,但看出這片悲觀的人大都不是在關切真正該關切的事情。他們關切著「教育品質如何提升」。

大學聯考總分十三分的學生,他老媽對記者說,她才不會讓小孩去念爛學校;犯下多起姦殺分屍案的某狼落網,對記者露出冷血的笑,阿嬤還大剌剌的質問為什麼要抓她的乖孫。


小孩不好不怪小孩,只怪別人。社會早已陷入一場「溺愛戰爭」,一切都是溺愛惹的禍!

「溺愛戰爭」是商業週刊近期刊登的一則篇名,揭示了溺愛所造成的社會價值崩解問題,它不是只有台灣有,而是全球的問題。當溺愛戰爭已經席捲全球,台灣卻還一直傻呼呼的喜歡聞外國人的香屁。

台灣從民國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初期至今,十多年來許多知名學者大力鼓吹人本主義(正名:教育心理學之人本學派),好像人本主義是新新時代潮流,不信人本主義就是老古板。實情是臺灣人特別崇洋,而且喜歡撿外國(正名:某些白種人的國家)剛出爐不成熟的東西炫耀一番,表示他很先進,或老喜歡撿人家在外國已經證明失敗的東西來臺灣玩(例如建構式數學,正名:建構主義精神在數學科教學上的不當應用)。人本主義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可取之處,但跟它唱反調的行為主義學派在白人社會中並非如臺灣捏造得好像是個過氣的東西,而是依然能和人本主義支持者分庭抗禮的。

再者,我們也不要去談論什麼學派了。光看「教育心理學」,或「心理學」這門學科好了。心理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其實是一門很年輕的學門,簡而言之,它是一個很不成熟的學門。如果它是成熟的,那麼它應該會被研究出一套定理,而不是出現許多長期以來沒有定論的學派,甚至糟糕的是這些學派好像只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而提出學說的人們各自為政,每套理論並不是朝向一個統整的路在走。


「心理學」有多年輕呢?答案是一百年。就這麼一百年!人類真正將心理學視為一種科學,而脫離空談(說好聽叫「哲學」)的層次是拖到二十世紀初才起步的事!反觀有多少的學門是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之久啊!不說千年,那些發展了幾百年的學門如物理、化學,都曾經發生過革命性事件;心理學這門學科,又是如何值得人們咬定它說的都是真理呢?

九年前,我在師範學院修習教育學分的時候,也曾經對一些教育相關理論科目認真的研習過,但進入教育職場真正接觸學生之後,七年來我只覺得這些理論離我越來越遠、越來越不切實際了。我每天都要面對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學生行為偏差,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家長溺愛狀態,根本來不及去碰觸教育的高深理論,就已經被現實所打敗!


教師教學績效不佳是因為輔導專業能力不足?

有人苦口婆心的勸我要去進修輔導專業知能,因為如果我的輔導專業能力不足,在這個職場上將會是一個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我要有空的話當然會願意,如果輔導技術高超,確實可以幫助許多學生成長,但是「輔導學生」能夠真正解決所有學生的人格問題嗎?我覺得現在我真正「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應該是討好學生、巴結家長、粉飾太平的「專業能力」不足!偏偏,這個專業科目沒有人寫書,並且設立學科、正式成為師範學院的課程。

教師應時時留意教育思潮的變革,與時俱進?

「教育思潮」的謬誤實在太多,因為「思潮」常會混雜著許多不專業的民意,偏偏在民主社會中,這些不專業的民意卻會被冠上正當性與領導性。近年來世界性(尤其臺灣,前面講到)的教育思潮,基本上都指向了溺愛。

就以「體罰」這件事情來說吧。在台灣,現在好像已經沒有人敢大剌剌的說他支持體罰了。別說在學校體罰被視為違法,私底下好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們也把「體罰要偷偷進行,只能做不能說」,或「體罰不是不行,但是要老鳥才能做,或等你成為明星老師,才可以體罰」,變成「還敢去想體罰就是落伍、無能、不適任教師」。不只學校,好像連家庭凍結了體罰,因為我這個月想去五金行買以前很容易賣到的藤條,竟然找了好幾家都沒有賣了!

那些反對體罰的書籍,名正言順的說「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支持體罰」(是嗎?)我看到的卻是「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反對體罰」,因為行為主義的各種實驗,都是利用體罰作例子的(行為主義有表示獎勵的效果比處罰大,但沒有明確的實驗區分處罰的種類及其效益差別),而反對體罰的理論者也沒有實驗證明體罰和不良影響的「因果關係」!

最好笑的是,這些心理學界的所謂理論權威,甚至學派創始人,當年建立理論的過程其實是極其粗糙而備受質疑的。以「認知學派」的創始皮亞傑實驗為例,後世就證明了他個人的經驗心得只是因為他對小孩子問話的技巧不足。可是學術界很奇怪,我們總是對於某些已經變成教科書的理論,被推翻的過程避而不提;就像學界早就質疑進化論的真實性,並證明進化論不可能是真的,但課本上卻不願意面對進化論已經被推翻的事實。「人本學派」的創始人羅傑斯,發現跟學生談話不要告訴他答案,只要問他問題,就可以使學生自己找出答案並滿意的離開,卻沒有告訴大家他是一個「高中」老師!不是小學!更何況,人本學派創始初期,那些受實驗的對象,都是些過去飽受體罰的學生,他們對於有個老師竟然不體罰了,當然是奉為神明,全力擁戴,所以得到良好的成效啊!而今天我們眼前的孩子,卻是從小的溺愛,根本就不稀罕大人的勸導或讚美啊!

現在全世界,只是以訛傳訛的,以國傳國的,接連認為體罰不對,應該禁止,提不出個有力的證明,然而人類由體罰而成長的歷史卻是長達萬年,恐怕從史前時代就開始的狀態。若演化論是真的,恐怕基於演化的道理,人類需要體罰才能健康成長的基因早就定型了,現在「突然」不要體罰了,大家為什麼要相信結果不會滿盤皆輸?古有明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要提醒我們,教育是長遠之計,一段教育歷程的成敗,必須要一百年的時間才能蓋棺論定,不是一個小小的幾年的實驗、新理論,就可以證明某種教育方法是正確的。教改以來我國也步入了廢除體罰的死巷,然而,如果不是體罰的廢除造成了草莓族的蔓延,難道是學生人數從五十人變成三十人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師資培育水準從師範變師專,師專變師院,師院變教大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學校越來越有錢,從黑板變成電視,從電視變成單槍而造成的嗎?難道是教科書越來越精彩,字體變大、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教具多樣化所造成的嗎?

教育失敗,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面對教育的失敗,原因是什麼?誰要負責?誰要改進?卻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然而不管聲音多麼分歧,臺灣現在的聲音都只有一個共同點:很少聲音把矛頭指向家庭教育的失敗,更少有人明確指出教育失敗是家庭溺愛所造成的惡果(我現在只聽到證嚴法師幾天前說了),只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將矛頭指向「教育品質」這塊。不管是質疑課程,質疑學制,還是質疑學校、質疑師資等等,反正都是針對提升教育品質在思考。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去想「誰證明了教育品質有退步」?除非是教育品質有退步,我們才能夠朝這塊努力嘛!然而教育品質不斷的在進步,卻是接觸過教育現場的人很難感受不出來的。就算我們沒空接觸教學現場好了,請問現在的教師有誰在上課「留一手」,放學後向學生收錢補習?現在有哪個老師利用校外教學或其他油水中飽私囊?現在有哪個老師在教室賣自修,收取回扣,並且利用上課時間聽股市買賣股票?哪有教師晚上酗酒,隔天蹺課,叫學生自習的?這些故事,以前都有過,現在哪有這些狀況?現在的每一個老師,都深愛著學生,白天上課,晚上改作業,寒暑假還要準備課程,弄得自己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少,做得比牛多。

如果教育品質沒有退步,那誰要對教育的失敗負責?

這樣認真的教學,最後受到質疑的,竟然就是那些認真的老師!那些想要認真管教學生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被老師揪出偏差行為。那些想要把學生教得更優秀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喊苦,無法接受小孩子做不到老師的要求,就跟家長哭訴的場面。家長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師無法在學校就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讓他們回家就不用再管孩子的事。

大家都忘了學校教育只是輔助,家庭教育才是主體。

這是在我們小時候的社會課就有上到啊!那些家長當年的月考也考這個,為什麼如今同樣出身五、六年級世代的家長,都忘了呢?

學校裡的老師「根本」就「不可能」在沒有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把孩子教成一個完整的人!

成功的學校教育,只能建築在成功的家庭教育上!退一步說,家庭教育就算不力、不彰,那至少可以「支持」學校教育吧?現在最需要教育的那些孩子,卻總是那些家庭叫慾在跟學校教育扯後腿的。以前的社會貧困,家長教育水準不高,也許沒辦法指導孩子課業,但是對於品格的要求,卻十分嚴厲,而且懂得尊師重道,謙卑的認為「老師在幫我們教小孩,我們也要努力把小孩教好,不要把壞小孩送去學校丟臉」。那時的小孩被老師處罰,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掩飾、隱瞞,絕不能讓家長知道,否則還要再挨上幾頓打——媽媽再打一次、爸爸再打一次、如果還有姑姑舅舅也輪流全部各打一次……。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者卻常做出反教育的行為,小孩被處罰(而且還不是體罰喔),只想質疑老師「為什麼處罰我小孩?你是不是對他有偏見?」處處和學校教育作對,使學校教育綁手綁腳,雙面夾殺,不但談不上對孩子能有什麼教育,連自保不被投訴,不被認為是「不適任教師」都有困難。

第一線的教育人員才是教育的專業人員,永遠都是。他們不需要修習特別多的教育專業知識,不需要充足的教學經驗,即使是一個最菜最菜的菜鳥老師,也比讀過一堆教育書籍的家長,要專業得多。因為:他在這個環境中。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瞭解三十幾個孩子的狀況,而看到一個小社會的整體。這是眼中只有自己孩子,當局者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比對出三十幾個孩子的親子關係,知道什麼樣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小孩,這是眼中只有自己教法,當局者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家長為什麼要質疑老師的專業?這完全是耽誤孩子的成長機會,一點也不切實際啊!

當家長要我們看「優秀是教出來的」、「56號教室的奇蹟」,家長是不是也要看點書?不要再去找百家爭鳴的育兒書了,應該看一看「溺愛戰爭」、「這些孩子的心裡長了蟲」。

錄影,還真不只是件好玩的事!

從好一陣子之前,就一直在鼓動老師試著用數位相機去拍一些影片。這些影片的畫質雖然遠遜於DV,但勝在操作簡單,且可以很方便迅速的上傳到youtube上分享,這會是一個極佳的教學歷程記錄工具。

但,現在,我不這麼想了。或者說,我不只是這麼想了。


 

先說明一下,本篇文章裡所有的影片都是用數位相機拍的!如何,畫質還算可以吧?!

以前,常認為自己拍照或攝影時應該將自己抽離出來,客觀公平的記錄,學生最好能無視我的存在。拍了許多自以為方向正確的短片,回頭再看時,嗯,沒感覺!雖然是自己拍的,但沒代入感,對別人來說,想來更會覺得疏離或無意義!心中不由想到,攝影就只能這樣嗎?於是,我開始試著將自己帶入影片中,以對話、我帶到的畫面視角,組織一些我想給觀看者看的到想法。

這種想法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只因為我覺得與我原先操作的方法不同,所以才被我拿出來寫自己高興的自爽文,因為,我確實在事後看這些短片時有了不同的感覺-我和學生因影片產生互動、學生因錄影使他自己在無意中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了調整、學生在互動後期望看到自己表現的模樣。若把這些東西放在教學上,想必會有許多火花產生,但,這裡先不管會有什麼火花,還是先看因錄影這件事讓活動執行不再只是執行而已。

 

我蠻喜歡這段的!相信許多教師常常遇到向學生問話時,有時會遇到學生不太理睬或是緊閉嘴巴考驗教師和他心電感應能力的狀況,這些都很讓人覺得無力,但在這裡,並沒出現!雖然玩鬧仍多少會有,但基本上態度是蠻恰當的。

以上是從記錄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表現,但對我自己來說,這段影片的意義在事前與事後。

由於一些原因,我曾花一些時間和小祥建立關係。在這段影片拍攝之前,我才特別對他進行使用鋤頭鬆土的指導,並對他多加鼓勵。之後,在我回辦公室整理照片和影片時,他自己跑來找我,為的就是想看剛才自己表現出來的樣子。

他聽進去別人對他的指導並在意受指導後的表現了!他聽進去別人對他的指導並在意受指導後的表現了!!

這對別人來說或許很正常,但大家應可從我重覆說的那句話及後面的驚嘆號感覺到一些我的感受。

他與以前又多了些不同,一些美好的改變在他身上悄悄發生了。

看來,我將不再因為自己是藏鏡人而感覺融不進他們之中了。

除此之外,下面這段,也蠻有意思的。

原本也只是拍而已,想把這個過程以及他們幸苦的樣子記錄下來,但在我碎碎唸及與他們的對話中,我看到了笑容,我看到他因與我的對話而在眼中閃過對未來的期望,對他來說,似乎又多得到了一些認可與理解,以及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這一切,只因我把自己帶進去,開始有了一些蠻讓人意外,但感覺不錯的改變。

沒圖沒真相!照片與影片是說故事極佳的工具。

「沒圖沒真相」是網路上常聽到的用語。當然,有點智慧的人都知道,有圖也不一定就是真相,畢竟,角度、補捉鏡頭的瞬間是否能代表整體,以及PS(修圖)盛行,讓照片無法成為說服人的唯一鐵證。

但,圖和影片確實是給讀者強烈印象的工具。最近期的典型莫過於時代雜誌的這張割鼻封面照

更久遠一點的,這張禿鷹與小孩也萬分的震憾人心。

一張照片確實能給人強烈鮮明的印象!

當然,我不是什麼理論大師,也沒在這方面有什麼鑽研,只是,在這次1021宜蘭水災中,觀察到了一點東西,因而有了些想法。

你要如何有足夠的說服力讓別人對你所說的事情有強烈的印象或體會以致投入並關注你的陳述?

下面這篇應該可以吧!

大雨、大雨一直下! by ying 

下面這段影片也應該可以吧!

其實,這是位處災區中的人有意識的將自己所見到的拍攝下來而已,在數位相機及可拍照攝影的手機泛濫的今天,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然而,做這些事情有什麼意義?

讓它被看到,讓它被感受到,讓看的人有體會,讓這些好多人的共同記憶(或快樂或悲恐)能被記錄下而,而不再只是幾年後的短短一句話:2010年10月宜蘭淹水。

有印象有記憶才較能有反省,尤其是給那些只看得到統計數字,被批評為不知民間疾苦的上層官員,講難聽點是我們的怒吼,講好聽話是我們在當他們的眼睛,讓他們能真的接收到真實的災情狀況。

所以,各位,請多拍多記錄!尤其是在一些特別的事件時,你的記錄可能會發揮很大的效果,讓想否定或漠視事件的人無法忽視其存在。

當然,您的安全仍是最高的考量原則,就算是下面這種狀況,還是別衝過頭了!

https://youtube.com/watch?v=9cimdTK1rCU

可惜,上面這段影片被移除了,不知是因為他們在影片中苦中作樂的樣子對電視台形象不好或者是其他考量所造成的。

所幸,上面這段內容已被剪入以下新聞內容。特別是1分40秒左右的畫面,可以理解記者要取得有說服力的畫面,但那個角度光看就腳軟了,真的不必那麼拼啦!

 

對了,感謝我們身處在台灣,給予我們足夠的自由去記錄並發表這些照片和影片。(而不是像對岸那樣被"和諧"掉)

部落格平台裡對1021水災的觀點記錄

很幸運的,我沒遭受到什麼災情,沒什麼特別值得拿來說的,但,在宜蘭,確實是很多事情與狀況發生著,許多人在慶幸賺到一個颱風假的同時,先該知道並理解體會為什麼不得不放這個颱風假。

2010.10.21~22金洋逃回宜蘭全紀錄 by 連英捷

大雨、大雨一直下! by ying

只有四個鄉鎮停課不停班的邏輯是什麼? by 小壁虎

哇,蘇澳淹成這樣… by 法師

梅姬豪雨~潘會長協助師生離校 by 永樂國小

永樂水患~環境保護的重要  by 永樂國小

雨 你怎麼下個不停 by vanessa

991021_恐怖的梅姬颱風 by 海角一號

大雨大雨一直下 by yuching

梅姬來時 by chr1029

這款的雨 by Linda

宜蘭河淹水全紀錄 by
青島一號

最新消息~明天停止上班上課 by 小文

颱風名詞解釋–今天宜蘭雨怎麼下不停 by 阿翔

柔腸寸斷的蘇花公路 by 法師

蘇澳救災第一天 in 礁中~青蓉幫

災後的南方澳 by Den (大量現場寫真,推薦一定要看。)

 

個別的網誌,個別的觀感,或許,很快就沉到不知那裡去了。整理一下放在這裡,回頭可以瀏覽一下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觀察,讓你的觀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也更能有體會。

若有其他相關的網誌文章,還請告訴,我會將之匯集進來。

從youtube找到的幾段災情影片

 

 

 

 

 

 

 

 

 

 

 

老ㄙㄨ來了

時間:2010.10.16

地點:宜蘭縣光復國小

研習主題:親師溝通與班級經營經驗分享與歷程

講師:蘇明進

嗯!嗯?蘇明進?!老ㄙㄨ?老ㄙㄨ!口也,真的是那個老ㄙㄨ耶!

老公公、老婆婆,以及「老ㄙㄨ」~

 

首先,很慶幸的發現,現場沒有電器冒煙及突然停電的狀況,這代表這個場地已經受到高人指點加強了防護措施,使得老ㄙㄨ的背後靈-電器詛咒沒能發揮作用,我們也就不必照例的得等電器修好才能開始聽老ㄙㄨ的分享,大幸! 

聽老ㄙㄨ分享,我是沒有做筆記的,因為我在感受。

感受老ㄙㄨ所說的故事、他身在這些事件現場的感受、他如何回應這一些、他是怎麼想的,以及…其實老師是可以那樣當的。

文字無法讓觀看者充分體會老ㄙㄨ的分享所帶給我們的一切,只能很慶幸的說:我來了,很高興有機會獲得這樣的感受,這將讓我受益一輩子。

嗯,一些蠻自high的話先行打住,以下看一下實際一點的照片…

 

現場

 

影片分享,老公公與老婆婆的表演,以及影片中所看不到,老公公與老婆婆的故事。

 

「懂」你的孩子最重要!

 

老ㄙㄨ聯絡簿的操作模式

 

恐怖的東西要出現了

聯絡簿啊?!哪裡恐怖了?

換個角度就恐怖了,這是「一本」聯絡簿!

幾乎可以被拿來當兇器了!

 

被形容成「開冰箱」,確實很貼切。

 

怎麼會這麼厚?以下給你答案。

 

 

三小時的分享,中間只休息一次,老ㄙㄨ一直被抓著簽名和合照,完全沒能真的休息,好可憐!

我也是讓老ㄙㄨ不得休息的兇手之一,請大家原諒! orz

 

接下來是早上的下半場

 

讓人汗顏的一句話!是的,我確實也曾放棄過許多學生…雖然那都是在我進行努力之後,但,這個曾經,不容我否認!

 

我希望自己能理直氣壯的告訴學生這句話!

 

 

回頭省思一下,我是怎麼操作的…. 是訓誡或是責罵?

 

 

原本只是給學生選擇的機會,到最後,怎麼會演變成這樣子?當我們睡在一起~

 

 

 

時間是中午12點整,老ㄙㄨ這時候給我們看這種東西,是要害我們口水流不完嗎?!

 

中場休息時,我湊過去和阿翔聊天,有位阿翔的女性朋友(或許是同事吧,幸好阿翔結婚了,不然我怕自己會有不當聯想。哈哈!) 過來和阿翔打招呼並搭一下話,她表示,聽了老ㄙㄨ的話之後讓她好想去帶班!老ㄙㄨ散發出來的感染力可見一斑。 

不過,誰有老ㄙㄨ這次演講的簡報檔?想留著好好再啄磨一下…

 

ps.看了any所整理的報導後,有一些想法:

一、請不要怕丟臉,當天有拍照或都想法的人,把東西集合一下貼篇文章出來吧!我這樣不知所云的文章都敢貼出來了,不要擔心會被拿來跟最好的比較,不同面向的東西,都是極有價值的。請記得老ㄙㄨ所分享的:

分享,即是成長!
越寫越健康
越分享越感動

這是真的,不是唬弄人的話!沒去做,永遠無法感受到! 

二、同樣套用老ㄙㄨ的話: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是很重要的!別的地方我看不到,至少在這個平台,你願意發聲回響或寫文章,你,會被看見的,就有機會被志同道合的夥伴串連起來。

 

相關連結:

991016老ㄙㄨ班級經驗分享簡報(已經老ㄙㄨ同意掛在此處供需要的人下載使用) 

老ㄙㄨ的部落格

【班級經營經驗分享】@宜蘭縣 by 老ㄙㄨ (已完成,而且裡面還有引用我拍的照片喔,其中,更有我、any、阿翔和老ㄙㄨ一起拍的合照耶!)

傳說中的“老ㄙㄨ”來宜蘭開講了 by any (此篇內含any在現場漚心瀝血所整理出的筆記,必看!)

991016老ㄙㄨ開講 by Happy Joey

991016_老ㄙㄨ的熱忱與真誠 by 海角一號

991016老ㄙㄨ的演講 by jung

老ㄙㄨ來了!史上最棒研習! by pces2011608

聽老ㄙㄨ談班級經營 by maggie

教師界的偶像–老ㄙㄨ的研習會後心得 by pces601

 

 

「她」這種人是最值得教網中心推部落格時關注的對象

見面會時看到形形色色不同類別的部落格使用者,讓我想到,如果要分類的話,教網中心可以如何以教師看待部落格而加以分類?

一、具資訊專長的使用者

二、自覺有使用需求並對該工具有些依賴的非資訊專長使用者

三、已是部落格使用者,但對是否要再寫下去有所懷疑或茫然的使用者

四、對寫部落格有興趣,目前正在摸索找意義及方向的使用者

五、沒興趣寫部落格,卻因工作及任務關係不得不去碰部落格的使用者

六、知道有人在部落格,有關注,卻沒有下手寫部落格。

七、部落格是啥咪?

 

你是哪一類?或者你本身兼具數類的屬性?教網中心又該對哪些類別的使用者特別多予關注?

這些想法是在看過小壁虎那段讓人笑不停的影片後產生的,沒有標準答案,大家可以想想…

給在做考評資料的你-如何在部落格文章裡漂亮的呈現Word文件內容

本法不限於Word文件,各種可展示在螢幕的文件(網頁、非常好色….)都可以這樣試看看。

最近很多人在做成果,以前的考評會要求直接看整理出來的紙本資料夾,所以,承辦人得想辦法把相關的計畫及照片放在word上後列印輸出,好讓資料夾裡的資料完整豐富些,至少考評委員看到厚厚的資料夾,也應該體讓一下做資料的「苦勞」,不要給分給得太難看。

可是,時代變了,竟然有人要求線上考評!?那是什麼東西啊?要怎麼做啊?

以這次的環教考評為例,是要求受評學校把學校環教成果都呈現在部落格裡,讓他們不必到學校去,而且學校也不必花大量的紙張印資料就能看到原本紙本所呈現的資料了,省下列印成本及開車的油錢,多環保啊!但,這讓受評的人快哭死了,誰能告訴他在部落格上該如何呈現資料啊?

其實,把考評委員當做是部落格訪客就好了啊!盡量的讓考評委員能舒服且不覺得麻煩的看到我們所準備資料就好了。

以各項計畫為例,大部分學校都會把計畫寫在Word檔裡存放,若想要呈現在部落格文章裡,有兩種最簡單的方法:

一、複製貼上

把word檔裡的內容複製之後,貼到部落格上。很簡單,但很怕遇到格式跑掉或錯亂的問題,尤其是表格,最容易出狀況。

二、連結

把word檔上傳到部落格的檔案列表後,在部落格文章裡做一個連結,讓考評委員下載該檔案後觀看。也不難,但就怕考評委員沒能直接看到要看的東西,覺得不受專重而觀感不佳。

呃,那怎麼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

請先觀看一下下列的圖片,如果是你所想要的效果,歡迎再繼續看下去。

 

 

是的,把word檔做成圖片放在部落格文章裡,就不必擔心複製貼上後格式錯亂及訪客覺得麻煩而懶得點連結來看的問題了。不過,這應該僅限於篇幅有限的畫面輸出,如果像行動研究或論文那樣動不動就是幾十頁或上百頁,可千萬別這樣做,給連結就可以了。

至此,可以揭曉答案了!我是用FastStone Capture做出這樣圖片的。大家可以參考我寫的這篇文章 螢幕擷圖軟體FastStone Capture 5.3免安裝中文版-部落客寫教學文的必備軟體。

 

由於做圖說很花時間,我把步驟及大概要注意的地方先以文字條列出來,讓大家先自行試看看。

一、下載安裝軟體

連結點在上面那個文章連結裡有,請自行下載後解壓縮。

這個程式不必安裝,在要使用之前執行就可以。執行這個程式後,畫面上會出現下圖那樣的浮動小視窗。

 

二、開啟要做成圖片的Word檔案

其實各類型的檔案都可以,這個程式可以把螢幕所展現出來的東西拍下來。

開好Word檔,點選下圖紅框的按鈕後,在word文章顯示的範圍裡用滑鼠往下拖曳一下,FastStone Capture會開始把這篇文章從頭到尾拍下來,然後直接進入圖片編輯介面。

 

三、裁剪後存成圖片檔

在編輯介面裡把以拖曳的方式框出要留下的範圍,點上面的「裁剪」按鈕後存檔,這就成了我們想要的圖片檔。

 

四、上傳後放到部落格文章裡。

這裡應該不需要我再多說了吧!

 

做資料是辛苦的,辛苦是正常,就只怕辛苦出來的東西被人嫌,那就悶死了。希望上面的方法可以幫上一點忙。 

使用光影魔術手製作部落格橫幅

如何做部落格的橫幅?!

曾有許多同事、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曾用過photoimpact做過部落格橫幅,但我知道,只為了做橫幅就要去學photoimpact實在是太小題大做了,所以,只能回答:「可以做橫幅的工具很多,得看你想做到什麼程度而定。」,是實話,但也有些敷衍…

最近有位曾被我形容有點龜毛的朋友在問要如何做橫幅,我再把這問題想過一遍,發現,對入門的人來說,只要軟體能裁切圖片、在上面加中文字以及能調整照片大小等三個功能,就能滿足他們的基本要求了,試了幾個用過的軟體,發現,「光影魔術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下面將以此軟體試做一下橫幅圖片檔案。

軟體名稱:nEO
iMAGING 光影魔術手

軟體原始來源:http://www.neoimaging.cn/ 沒錯,原創於大陸。

繁中化版本來源:nEO
iMAGING 光影魔術手 3.1.1.58 免安裝中文版
 by阿榮福利味網站

下載方式:可由上列連結自行下載或按這裡下載這裡下載。

以上連結下載的是壓縮檔,若你電腦裡沒解壓縮程式,可以到這裡下載安裝解壓縮程式。

此軟體以能簡易地為圖片加入各類多項的效果及邊框特效而廣為多人使用,但這些功能非此次的目的,故不多做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試用看看。

 

下載安裝開啟程式後請自行開啟一張寬度至少超過900像素的圖片。

 

 

 

一、裁剪

裁剪照片中你所需要的部分。

 

使用滑鼠以拖曳的方式框出所要保留的範圍後按「確定」

 

 即完成裁剪圖片的工作。

 

 

二、照片特效處理(非必要)

光影魔術手有許多特效可供使用,在加文字之前,是一個不錯的使用時機。以下以「柔光鏡」效果為例圖說操作之簡便。有看出前後的差別嗎?

 

三、加文字

 

字型效果請自行嘗試,但建議字型大小別調得太小,免得字太小,要放大時會有鋸齒狀的效果產生。

 

 

 調整文字的位置後按「確定」即可完成。當然,文字並沒有限定只能加一次,可視需要再增加要放進去的文字。

 

四、使用「縮放」功能調整圖片大小

由於橫帳寬度只能展現到900像素大小左右,而你之前所裁剪後的圖片大小未必能剛好符合這個要求,因此,需要調整這張照片,讓照片等比例縮小成為寬度900像素的圖片。

 

 

五、存檔

記得存,免得做白工了。

 

完成後的檔案上傳到部落格的檔案列表中,即可被選用為部落格橫幅。

 

 

 

這次Face Party見面會後所想的事

遲遲沒有動手寫見面會的事,實在是因為「我想講的都被你們講完了」、「我記得的都被你們記在部落格上了」,甚至連影片都不放過,我只不過是慢三天動筆,就發覺不知要說什麼好了!(感謝阿翔提供這段文字的靈感…)

當天的事不知如何記起,那就談一談對見面會這件事的想法。

一、一群可愛的人的集合

從現場不停的笑聲可以得到證明!誰參加過這麼愉快,笑聲這麼多的研習?

 

二、發現自己的影響

宣霖開玩笑的說,促成這次的見面會是仕強老師對部落格的期望以及我這兩年在部落格平台上所寫關於部落格的想法所傳達的訊息所致。雖然這話有點誇大了,但不可否認的,影響力是存在著的,而且是超乎自己以前所預料的。當然,這和平台上較少有人談這種較硬且與平台本身相關的話題有關,也和自己傻傻不怕丟臉的在許多部落格上與人交流有關,所以自己較容易被發現,並產生一點點的影響力出來。但,反過來回來想想,若有心,這一點大家都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很榮幸能剛好適逢其會的在剛好的時間點進入部落格的世界,並剛好有機會這樣的被大家認識。

 

三、發現旁觀自己的表現是一種極佳的檢討方式

老實說,看到自己的畫面,是覺得丟臉的,內容又臭又長,而且因為急,想快點把話說完,反而在發音及咬字上表現更糟,又短促得讓人不舒服,真害!但,也因為看到了,體會到了,自己會更加注意到這些地方,反而覺得,如果能早點看到自己上課的錄影,或許能早一些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自己以改進自己的缺點。

 

四、將來我們會如何看待自己寫部落格這回事

現在已經有一些體驗與感受了,再過幾年,我們又會怎麼看我們寫部落格文章這回事及在這部落格平台上的表現?

 

五、將來宜蘭縣國中小教育界的溝通平台還有什麼選擇

一個群體總是要有個適當的發聲管道或溝通平台,論壇、BBS、留言版、噗浪、Facebook、推特、部落格,或者是直接打電話或捅到媒體上面去,細細思考一下這些管道的特質,部落格似乎是其中較佳的選擇。雖然宜蘭縣教育部落格平台的使用者數量遠遠比不上無名、痞客幫及其他部落格平台,但平台所匯集的,是身分是較有同質性的教育圈相關人士居多,所談的內容也因比較能聚集,若宜蘭縣國中小教育圈裡各領域的領袖人物能進到這個平台,相信能產生極大幅度的意見聚集效應。

 

六、對於部落格,我們還想要些什麼?

穩定與人性化,是一切的基礎,其他的…

 

七、對於部落格平台的經營,教師能幫上什麼忙?

不知道這是第幾次了,接收到Mark想邀宜蘭縣老師經營部落格平台的訊息,每次聽到這種聲音時,現場總難以避免的出現一陣的靜默!這個想法很好,但一個簡單粗略的概念其中所包含的可能性會先嚇走一堆人!畢竟,教師圈中能找出幾個像Mark這樣編寫程式的高手,能出現幾個像教網中心幾個管理者那樣專職的維護者。教師或許有些想法,或許有些專業,但經營部落格平台,若參與的方向與定位沒聚焦,嚇跑人會,吸引人難。但這次Mark有提出一些較具體的東西出來,像是將部落平台首頁的「專題介紹」及「鄉士新聞」交由教師團隊經營,這倒是還蠻具可行性的。以這種定位出發,或許還能找到更多教師可參與部落格平台經營的方式。

 

八、見過面了,想法有什麼改變?做法上有什麼改變?

 

先留下標題,內容慢慢寫。或許大家對這些題目也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相關連結:

宜蘭縣教育影音網

直擊!Face
Party 見面會 第一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