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前面沒說完,這邊接著說,但不知能否在這邊完結,看著辦吧!
二、教師很困擾,怎麼老是沒有合乎他需求的研習啊!?
這是許多老師的心聲,也是許多老師因為這是許多老師說出來的心聲所以覺得這也是他的之聲,更是其他因為不同原因覺得這是他心聲的老師的心聲!嗯,若這些繞口的話還沒讓您被搞昏,請接受我一拜!!
沒有合乎需求的研習,可能是一種狀態,也可能是一種心態。在此,我先向眾多教師提問,請問,您知道您需要什麼研習嗎? 下面是我猜測得到的可能答案。
1.知道:
這樣的教師很厲害,瞭解自己的狀況及需求,並應該能自己主動去找到自已需要的研習。不過,困擾的是,研習主辦單位眾多,各自開研習的方向與操作方式與這些瞭解自己需求的老師產生不了交集,期望辦研習的人剛好辦到教師要的研習,還是平日多上幾柱香。
2.大約知道,看研習名稱或計畫大約能評估該研習是否是想要的:
這樣的教師也很厲害,成長動力和學習的積極性頗高,不特定一定要某種研習,但常去瞭解研習資訊,以搜尋可能引起自己興趣的研習,因積極性高,若恰巧遇到許多讓他感興趣的研習項目,還會擔心他想參加的研習會不會撞期。
3.知道:
呃,怎麼又一個知道?這個知道包含幾個方面,那就是教師知道他要參加研習,但這些研習是主辦者知道他的需求之下所辦而且又真的能完全能滿足他需求才行,最好是能告訴他怎麼做是最正確的。嗯…「大家」辛苦了。
4.不太清楚:
是真的不太清楚,不太清楚自己不足的地方,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不太清楚為什麼要參加研習,不太清楚參加研習後要幹嘛,不太清楚什麼時候有研習,不太清楚需不需要參加研習,不太清楚…
5.對啊:
其他老師說得很有道理,對啊,真的是好… 不常把思辨能力帶出來。
6.不需要:
參加研習要花時間,與其去參加研習,不如把這時間拿來…
我想,不同人有不同的選擇,更多人是其中不同類型的綜合體。教師積極是好事,但教師消極也不該把責任推到教師身上,總是有原因讓教師對研習不滿甚至完全不想參加的,提出這些東西,同樣不是究責,而是呈現真實且多面向的狀況,從中去挖原因,或找出可改善現狀的利基點。所以,現在同樣的問題回問辦研習的單位。
你知道教師需要什麼研習嗎?
……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通常只能想像、猜測,也許這樣的題目會是老師需要的,或是把題目丟給講師,讓講師去負責。要不然,如前所言,許多老師是不知道自己需求什麼樣的研習,就算知道,每個人的需求也是有些差異,就算搞清楚,這些需求的資訊也很少能回饋到辦研習的單位手中,就算訊息回來了,辦研習也不能只侷限於這些意見,畢竟辦研習的單位之所以存在,也會負有某些目標和期許在,是他們所需要盡力去達成的啊。
在這樣的困境之下,該怎麼辦?!
其實,不用去做任何改變,日子還是可以過得下去的,只是,看要如何過而已。只能說,在這樣的環境中,只會抱怨的人是不會得利的,積極主動的人才能「獲得」最多。獲得?!獲得什麼?
1.成長
2.一起成長的伙伴
3.寬闊的視野
4.更多的可能
5.發現自己的轉變
6.豐富的生活
有沒有適合的研習,確實是會對教師造成影響,這確實需要辦研習的單位及參加研習的教師去檢視一下是否有辦法讓這種情況改善。但無論如何,讓自己心態正面、積極、主動一些,是最能幫自己得利的,先不管我們難以改變的環境,從自己心態調整起,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