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星期,在某次與小玉(化名)以Gtalk聊天時,小玉開我的玩笑,說我在他們班上有個外號叫「鯨魚老師」, 我楞了一下,也就想清楚了,想來應該是我上課時常會比較激動,加上唾液分泌也比較多,所以上課有時真的會有「口沫橫飛」的情形,但這種學生只敢在私下流傳的笑話,小玉會告訴我,是蠻令我驚喜的。在和她確認這個外號的來源後,我慎重的向他道了聲謝謝,感謝他向我提供這個訊息讓我知道自己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不過,事情還沒結束。我想,之前那樣的致謝應該蠻出乎他的意外的,所以,在這樣的鼓動氣氛下,他把對我的稱號改成「音調平老師」。咦?這又是怎麼來著的!原來是我上他們班社會時,部分學生在每節課的後半階段常有下巴或臉頰靠著桌面,想打瞌睡的現象。這現象也讓我頗為費解,怎麼會有這狀況發生呢?透過小玉傳給我的訊息,我終於理解,可能出在我表達的語調上!社會領域的內容其實蠻有趣的,但若是沒常舖一些梗,或是以一些有趣的故事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學生的集中力不容易維持太久,再加上我的語調,雖然不是太過於低平或變化太少,但在缺少調動他注意力的爆點之下,講說的內容及語調用心少一些會讓學生更容易陷入催眠的狀況。這是我該留意的地方,就算說話語調的改善有限,至少該在上課中後段內容裡多用力地找一些可以提神的梗來提昇、維持學生上課的活力。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麻煩在於,教師是寂寞的,長期當班級的「老大」讓教師不太會接收並思考別人給的建言,以上對下態度教學生教慣了,不太擅於以適當方式將建議提供給算是平輩的同事。可以從學生身上得到自己沒察覺到的問題,很讓我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