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很早就有了,但看到madmax的校長遴選之抬轎與坐轎一文中所言「我們都心知肚明:凡涉及教育事務者,幾乎都會將所有的行事建立在某些看似具有「正確性」的修辭基礎上;然而,實際的操作卻很少會同說辭像卡榫般地那樣契合。這一來,搞得制度的理念要嘛不是顯得過於冠冕堂皇,要嘛就是遭受訕笑,準備被搞歪得更具政治正確性些。」才看到一個能清晰且精確表達這個想法的說法。
早幾年,我對新聞上報導關於大學生、高學歷者、教師的犯罪事件所採用的譴責語氣非常反感,我當然知道社會上對這群人有較高的道德期望,認為大學生是父母辛苦栽培大的應該如何如何、高學歷者是社會體系付出多少資源才培育出來的,且讀那麼多書了應該如何如何、教師為人師表又該如何如何……。但大學生也只是剛長大的大小孩,高學歷者和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我能理解大家對具備這些身分的人有怎樣的期待,但犯罪者就只是一個犯罪者,不管他是什麼身分,他犯罪了就代表他這個人觸犯了法律,該受到制栽,與其他具相同身分的人有何相干?
人是很具智慧的個體,為了適應環境給予的壓力,自然而然的會有一些調整。以大家都想管的教育來說,不管有想法沒想法,有聲音就可以發聲,不管有理無理,常常是大聲最重要,但回答的人不得「無禮」地據理力爭,必須給予滿意的回應才行。所以,被管的教師在修辭學上必須修練到能隨時隨手拈來就有「正確」教育想法的大帽子來扣在各種行為和欲執行的計劃上,這樣,才比較不會有被攻擊的地方,至於實質如何則是另一回事,修辭正確才是要優先考量的,這直接造成教育政策的圓融。什麼叫圓融?我所指的圓融就是沒有銳利的角,不得罪人,相對的,也沒有明顯的方向和信念!
我也是個教師,在這個公共的空間裡,我自認己比很多和我同身分的人敢講很多話了,但仍有太多話,我必須對這個身分所受的期望妥協而無法發表,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在對一個人有期望之前,請先記得,在他有此身分之前,他也只是一個人,對他的期望該是他做好他身分上該有的「工作」而不是期望他擁有正確的修辭學所營造出來的面具。
嘖嘖嘖,真是一篇生硬又酸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