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工具列5安裝篇

前言: 

拖延了半個月,終於願意動手做google工具列的安裝教學了。若不懂我在做什麼的人請先參閱以下這兩篇文章。

瀏覽工具列-google工具列5超好用搜索功能   瀏覽器工具列–懶人必備工具

不過,要使用google工具列前,你需要先有個Gmail帳號才能充分發揮google工具列的效用。如果你不知道搞個Gmail帳號有什麼用,請看我的google生活

[@more@] 

安裝步驟:

一、http://www.google.com.tw/intl/zh-TW/options/

請先到上述網址,這個網址裡有google的各項產品列表,你可以好好的試看看。有問題別找我,我也只試過其中幾樣而已。請點選「工具列」。

 

二、安裝google工具列5頁面

到這個頁面時,會自動幫你偵測你開這個頁面的瀏覽器是IE或是Firefox,並出現不同的工具列版本給你安裝。像我比較無聊,兩種瀏覽器都有在用,所以就得各裝一次。好了,接下來很簡單,按照下面的圖所指的位置,用力按下去就對了。 

如果你安裝過程式的話,接下來的步驟很簡單,無非就是「我接受」、「執行」、「下一步」之類的,安裝成功後你的畫面會變成下面這個樣子。

安裝完成!

 

三、設定

沒興趣使用google帳號專用功能的,請跳過1, 直接到2。

1.登入

首先你需要先登入你的google帳號(即你的Gmail帳號),如下圖。 當然,你沒有google帳號也可以用google工具列,頂多就是幾項專為google帳號服務的幾項功能無法使用而已,搜尋基本上是沒多大影響的。另外,你登入後設定的工具列狀態,google會幫你記錄, 這表示,你以後只要到一台有google工具列的電腦,登入後, 工具列會和你原先帳號設定過的一樣。

上面說要登入你的電子郵件,例如你的Gmail信箱是axx@gmail.com,你就整個填下去,不過,我懶,我發現你可以只填帳號部分就可以了,後面的@gmail.com是可以不必填的。

登入完成後你會發現原本的「登入」的燈變綠,且變成你的帳號了,如下圖。

2.設定項目

這裡看起來會很複雜,實際上,如果你自己試的話,也確實很頭痛,不過,如果你懶得試太多,可以直接拿我的sample去用, 省去你的大把時間。當然,想玩的人可以好好再摸索一下。

請先按工具列最右邊這個小按鈕。

接下來會出現下面一大堆令人驚恐的選項給你選。不過,我們這邊是要無痛安裝的,如果你只是想要有和我之前介紹的工具列相同的功能,你只要在「自訂按鈕」和「工具」處(如下圖有打勾的地方)勾選幾樣東西就可以了。

3.自訂按鈕

下面這些是我的設定,很簡單,要的打勾,不要的就取消他的打勾,最後記得儲存就好了。

4.工具選項

同上,也是勾你要的就可以了,個人覺得勾太多項占空間,但這也是個人喜好啦。

5.其他

當然,google工具列不是只有這樣而已, 有興趣可以試試其他部分。像是「自訂按鈕」裡你可以用他的新增更多按鈕幫你加入更多有趣的按鈕,但那些按鈕項目太多了,請自己玩囉。

6.接下來你就可以像瀏覽工具列-google工具列5超好用搜索功能裡所說的那樣輕鬆的使用工具列各項搜尋功能,也可以用瀏覽器工具列–懶人必備工具裡的隨身書籤功能了。

搞定,收工!

 

 

 

 

 

並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巴士底監獄的故事

剛剛寫了關於全球暖化的東西,想到了之前看到巴士底監獄的故事,應該也蠻值得提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並不是你所想的那樣──巴士底監獄的故事

不過,我的文筆沒那麼好,也沒辦法評這篇文章的好壞,只好偷個懶,直接引用這篇我很喜歡的文章。(以下文章及圖片全部引自於MMDays部落格並不是你所想的那樣─巴士底監獄的故事一文) 

[@more@] 

Posted by Mr. Friday

前一陣子,由於政治人物的發言,「巴士底監獄」的名字又出現在台灣的新聞媒體上。但法國大革命裡面群眾為什麼要進攻巴士底監獄?是為了營救哪些政治犯嗎?關於歷史,好像大家都不是搞得太清楚…。

我對於巴黎、法國大革命與巴士底監獄故事的了解,主要來自林達的『帶一本書去巴黎』。巴士底監獄建於1370年。有30英尺厚、100英尺高的圍牆,還有 80英尺寬的壕溝。早期它是用來保衛巴黎東方的一個堡壘,在百年戰爭之後才被當作監獄使用。路易十三在位時才有第一個囚犯入內。

路易十四是法國有名的專制君王。在他的時期裡,將人關進巴士底監獄並不需要任何明確的理由,只要國王簽署密函即可──那的確是對人權相當漠視的一個時代。然而當路易十四過世之後的二天,路易十五的攝政王奧爾良公爵,就立刻對巴士底監獄囚犯重新清算過一次:結果發現,有上百名囚犯根本就是被路易十四以空白手札送進去的。換句話說,關進去的人可能是政治犯、可能是竊盜、可能什麼罪也沒犯,只是路易十四看不爽他,便以莫須有的罪行把他關起來。當中還有一位囚犯,被關了35年,出獄以後竟要求監獄再度將他關入獄;只因他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毫無理由地被關入獄,已經太久沒有接觸人群、釋放後竟不知如何在社會上生活下去!

這個悲慘的故事,深深影響了法國人。從此,巴士底監獄的監禁功能雖然還在,國王雖然一樣可以用密札關人入獄,但是它變為輕微罪犯的囚禁之處,最後演變成全法國生活條件最好的監獄之一。

大名鼎鼎的伏爾泰也入過這個監獄,但多數人不明白他為什麼入獄。年輕的伏爾泰是個才華洋溢,可是也充滿衝動的一個人。他偶然地跟另外一個年輕貴族有了糾紛。貴族設了一個埋伏,痛揍伏爾泰一頓。於是心有不甘的伏爾泰跑回家,天天喊著要報仇雪恨。當時伏爾泰已經相當有名了,為免他再惹事生非,皇室先下令警察監視著伏爾泰,最後乾脆把他關進巴士底這個高級監獄。等到伏爾泰清醒過來,法國皇室就釋放他了;伏爾泰只被關了15天。巴士底監獄後期的用途可見一斑。

圖:Prise de la Bastille

眾所周知的法國大革命,進攻巴士底監獄的緣由跟過程,似乎是最多人誤解的。在三級會議演變成一場暴動之後,一開始巴黎民眾是帶著斧頭、短刀上街頭的,但是國王的軍隊有槍械,民眾的武器水準跟不上,怎麼辦?在這種民眾心理、跟一點流言蜚語的催化之下,儲放著武器彈藥的巴士底監獄就這樣成為了民眾的目標。

攻打巴士底監獄的過程真相是特別讓後人驚訝的。巴士底監獄當時的司令是侯爵洛奈:Bernard-René de Launay,他只率領著114名守衛。在攻打的過程裡,他和攻城民眾曾經談判過一次。攻城的兩名代表向侯爵保證,只要Launay侯爵不要把大炮對準民眾,也不要與民眾為敵,他們就會回去勸阻民眾不進攻。侯爵不但答應了,還留他們下來吃午餐;然而,當Launay侯爵下令停火後,暴動的人民卻拒絕了他的投降;衝突最後仍然爆發,直到城堡豎起白旗為止。

當暴民衝進巴士底監獄的時候,他們如預期地搶到了武器與彈藥,但遵守承諾投降的侯爵,卻沒有受到人民理性的對待;在押送的過程中,民眾改變了心意。他們砍下Launay的頭,挑在高高的槍尖上遊街。相較之下,與此同時被釋放的巴士底監獄的囚犯,竟只有七個人。史學家記載著,這七人,其中一位是貴族家庭中被皇家密信所逮捕的「放蕩罪」犯人,兩位是精神病患,四位是偽造犯。

隨著巴士底監獄的陷落,法國大革命所帶給後世的,並不只有「自由、平等、博愛」這些光明的口號,它同時也讓極端的激進民粹份子站上了國家殿堂,從而開啟了恐怖時期。在那個時代裡,只要稍對敵人有些同情遲疑,立刻就會被指為「反革命」而送上斷頭台。革命前正與閣員商討君主立憲的路易十六上了斷頭台;率領革命的拉法耶特不久前還是英雄,沒幾天就被指為反革命而不得不逃到奧地利,被關到40歲;革命的三巨頭馬拉、羅伯斯比、丹東,不是被暗殺就是也上了斷頭台。法國大革命給世人的啟示,不是只有簡單的「自由、平等、博愛」符號,巴士底監獄最後也不是關政治犯的地方。當時基本教義派上台後造成的國家混亂、人民自由與法治觀念的相衝突,或許是目前台灣更需要借鏡的地方。

現代大眾對於巴士底監獄的認知,或者來自於19世紀浪漫學者對革命的歌誦、或者是以訛傳訛的錯誤印象,但是如果我們要解讀、引申這個歷史事件的涵義,在媒體前喊話的政治人物、傳達訊息的媒體名嘴們,是不是至少先Google一下比較好?

全球暖化大騙局: 事實的真相總是不若想像的簡單

要介紹這篇東西之前,其實也頗為掙扎,因為這些影片現在已經無法從youtube找到了,而且影片內容又和我們現行觀念有很多衝突,更重要的是,誰對誰錯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所以,我把重點放在標題的後面那部分-事實的真相總是不若想像的簡單。

請看以下連結的內容:

全球暖化大騙局: 事實的真相總是不若想像的簡單

[@more@] 

無論如何,請先看完連結裡的文章內容。這裡並不是要告訴你真相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希望讓大家去思考一下,其實,很多我們以為是對的東西,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或確定的,你需要學習能夠去質疑去思考,這樣,你才比較不會受人所操縱或愚弄。

另,裡面所附的youtube影片因原著作來源提出版權宣告而死掉了,所以,影片來源要另外找,我以影片原名: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找到以下影像連結:

英文版  簡體中文版(大陸的土豆網影片)

我不確定這些連結之後會不會也掛了,但有英文原名,相信要找應該不難。

再多點相關評論,讓你在觀看影片之餘多點參考

英第4頻道紀錄片引起爭議 全球暖化是大騙局?

全球暖化大騙局

請記得,這些都是讓你思考的材料,絕對不是提供你做結論的材料,你應該很清楚,任何結論都需再更多證據驗證的,所以,去思考看看自己的理解邏輯是否能因應這些令你意外的真實的檢驗。

 

 

 

後記:常常聽人家談論消息,說什麼什麼事是報紙刊登或某某人所說的,似乎這樣說就代表他所說的話具可信度和權威性,但這種話,我習慣會打上很多的折扣,原因如下:

一、他口中所說出來的和他引用的消息來源會有多大差距?絕對有差別,所以如果我在意這個消息,我會希望知道他從哪裡知道的,直接去看來源比相信他話裡傳達出來的話或結論有用。

二、消息來源的真實性有多高?這也是很可以打折扣的,我們常看到的新聞或政治人物的言論,他們真的說了一些事,但他們的話可性度如何?

三、消息來源是真實的,但這些片面的真實就代表真相嗎?就像全球暖化議題,他引用的東西許多是源自於真實,但背後的真相真的就是那樣子嗎?讀者是需要有質疑和思考力去理解那些真實的局限制及所能代表的意義。

很像繞口令,晚上睡不著的話看這個後記可以幫助你入眠的。

Youtube影片–The Miniature Earth(縮小版的地球)

Youtube影片–The Miniature Earth(縮小版的地球)

[@more@] 

另一流傳也蠻廣的版本

影片內容翻譯: 

如果這個星球只有 100 人…

那 61 個人會是亞洲人、12 個人會是歐洲人、8 個會是北美人、5 個會是南美人以及加勒比海人、13 個非洲人、1 個大洋洲人

50 個男人、50 個女人

47 人住在城市

9 個人是殘障

33 人是基督徒、18 人是回教徒、14 人是印度教、16 人沒有信仰、6 人是佛教徒、其餘 13 人信奉其他宗教

43 人居住的地方沒有基本的環境衛生

18 人居住地方水質沒經過淨化

6 個人擁有全部的 59 % 的財富

13 個人遭受於飢餓跟營養不良

14 個人無法識字

只有 7 個人受過中等教育以上

只有 12 個人有電腦

只有 3 個人上網

1 個 15-49 的成年人有 AIDS

花費了 1.12 兆美金於國防軍備,而只花了 1000 億美金於幫助弱勢族群

如果你有冰箱可以放置食物、有衣櫃可以放置衣服、如果你有床可以睡,並且有一個有屋頂的房子,那你比 75 % 的人有錢了

如果你在銀行裡面有一個戶頭的話,那麼你是前 30 個有錢人裡面的一人

18 個人每天維生的費用不到 1 美金

53 個人每天維生的費用不到 2 美金…

珍惜你所有用的,並且盡你最大的努力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

內容、畫面及背景音樂搭得很棒,很讓人有感覺。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段影片或文字,但看過了,然後呢?

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的已逐漸將學生的眼光放到全球,在他們對這世界有一定的認識之後,給他們看這段影片,應該可以給他們一些課本及老師口水所無法傳達的意念。

 

後記:無論如何,這只是一個網路上流傳甚久的郵件及影片而已,他的正確性有多少?這是何時的資料?都會令人在引用時會覺得不甚放心,所以,向google大神請教後,發現,這段影片應該是根據《如果世界是一百人村》所製作出來的。

「如果世界是一百人村」是源自一封電子郵件。在美國911恐怖事件之後,日本翻譯家池田香代子(本書作者)收到一封郵件,受到其內容的震撼,邃以該郵件內容為本,寫下了這本書。她參考了各種統計、年鑑,以及各專門機關的報告,將數據加以修正,以便更貼近真實。而為了將「電子郵件」這種「數位媒體」傳播的訊息,轉換為「紙張媒體」,本書採用了最能模擬電子郵件的「繪本」形式,加上抽象的粉蠟筆彩圖,日、英文對照,提出在現今混亂的世界中,地球村民應該做些什麼、應該如何思考這個世界的未來,也期望「100人村」的村民們,能夠和平共存。在後記解說中,有詳述各個電子郵件版的發源以及傳播的過程。

不過,我手邊沒這本書,有興趣的可以買來看看。以下是從郵件轉載出來,可能是本書內容的文字。

如果世界是個100人的村落

今早,當你睜開眼睛,你對今天充滿期待嗎?
今晚,當你閉上眼睛,你對今天感到滿足嗎?
你是否感到你身邊的一切都很珍貴呢?
如果你不能馬上回答「是啊,那還用說。」

那麼這封電子邸件是給你的。讀過之後,你周遭的事物看起來或許就不會太一樣了。

目前全世界有億人口
如果世界縮小成只有100人的村子,會變成怎樣呢?

這100人之中,
52人是女性,
48人是男性。
30人是小孩,
70人是大人,其中7人是老人。
90人是異性戀者,
10人是同性戀者。
70人是有色人種,
30人是白人。
61人是亞洲人,
13人是非洲人,
有13人來自南美和北美,12人是歐洲人,剩下的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人。
33人是基督教徒,
19人是回都徒,
13人是印度教徒,
6人信仰佛教,
5人相信樹木或石頭等,所有大自然的事物都各有其靈魂。
24人信仰其他的宗教、或都沒什麼宗教信仰。
17人說中國話,
9人說英語,
8人說印度話和烏爾都語,
6人說西班牙語,
6人說俄語,
4人說阿拉伯語。
這些人佔去全村一半的人口。剩下一半的人口包括了說孟加拉語、葡萄牙語、印尼話、日本話、德語、法語等語言的人。

在這個有各色各樣居民的村子裡,
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去理解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並接受他人原本的模樣。

另外,也請你試想一下,在這100人的村民之中,
有20人營養不良,1人瀕臨餓死我邊緣,但也有15人過於肥胖。至於全村的財富,有6人擁有其中的59%,而且他們全都是美國人。
有74人擁有共其中的39%,
有20人分著剩下的2。

至於全村的能源,
有20人耗費掉其中的80%,
有80人分用著剩下的20%。
75人的食物來源不虞匱乏,
也有地方可以遮風避雨。
可是,剩下的25人可不是這樣。
有17人喝不到乾淨、安全的水。

如果你銀行裡有存款,
錢包裡有錢,家中的角落還看到零錢的話,那麼,你是8個最富有的人當中的1人。
如果你擁有一輛車,那麼,你是7個最富有的人當中的1人。
村民之中1人受過大學都教育。2人擁有電腦。14人不識字。
如果你可以免除被干預或被逮捕、被拷問或死亡的恐懼,並本著你的信念和自我意識來行動和發言的話,那麼,比起無法這麼做的48人,你真是幸運多了。

如果你可以不必畏懼空襲、武裝襲擊、地雷等形式的殺戮、或來自武裝集團的強暴和綁架,那麼比起無法脫離這些恐懼的20人,你真是幸運多了。

1年之中,村裡會有1人死亡,
不過,1年中也會2名嬰兒誕生,到了年底,村裡就有101個人了。

如果你可以讀到這封電子郵件,那意味著這一刻,你的幸福將會增加2倍甚至3倍。
那是因為有人想到你,而且,還寄了這篇文章給你,另外,就是你擁有閱讀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活在這個世界上。
曾經有人說過:從你手中送走的,會再回到你手中。
所以請你發自心底歌唱吧!自在的跳舞吧!用心的活下去吧!
就算受傷,也當作沒受過傷似的去愛吧!
請你去愛這個有你和有其他人的村子吧!
如果我們之中有更多的人懂得愛這個村子,
相信一定可以拯救這個村子,
使這個村子不因暴行而有所分裂。

全國電子廣告-開口說幸福、周杰倫MV–稻香及保力達B廣告–2009新年篇

這一切,其實是從看到下面這篇文章開始的。

MMDays 生日快樂!!!

MMDays是一個很不錯的部落格,最近我常去那邊逛,對他們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在那裡得到不少很棒的想法和觀點,以後我會介紹一些這裡我覺得不錯的文章給大家看看。

先不說上面連結所附的文章內容前面部分提什麼,在後面的祝福詞中,"Mr. Monday:  希望各位讀者都能夠在自己的工作中、生活中找到樂趣。雖然這是一個很壞的年代,但是在最壞的時候,希望大家要保持希望。放棄,永遠是最容易的選項。希望大家熱情不墜,永保初衷 :)"以及其他裡面部落格寫手的祝福詞, 我感覺到了真誠和正面態度的祝福,這感覺,是最近很難得擁有的。回想過去一年來,讓我比較有這樣子感覺而且真的能說進心坎裡的,大概就是下面三段影片了…

[@more@] 

全國電子廣告–開口說幸福

https://youtube.com/watch?v=muynm1yyN6s

 

周杰倫mv-稻香

https://youtube.com/watch?v=OjNtAtdkuXU

 

保力達B 2009新年篇

https://youtube.com/watch?v=DV-PWI8uMWY

整個景氣這麼糟,我們看到太多悲觀、灰色、責難的意念,尤其在電視新聞中,會覺得似乎一切都沒希望了。這環境就已經是這樣,我們無法控制,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心態!但曾幾何時,台灣勇於面對困難的韌性及向上的鬥志似乎看不見了,怪政府、怪美國、怪資本家及怪自己以外的所有一切似乎已成為全民運動!罵一罵是過一天,被罵的人也無法因你多罵幾句而讓明天會更好,還是收拾起這些不甘之吧,惜福感謝也是可以過一天,珍惜我們身邊所擁有的一切,未來,或許還會再苦下去,但還是有希望的。過去,我們知道了,現在,就是這樣,未來呢?在我們手中,只要我們願意去努力…..

祝大家新年快樂!!

 

閱讀!?那是誰該做的工作?

前幾年,大概是因為學校裡有許多人在研究所進修,所以也常常接到別人的拜託,幫忙填一些問卷調查,由於是拜託老師填寫的,所以語氣及態度都盡量偏向客觀或客氣,不太會去問一些讓老師看了都覺得難堪的問題。我想,這大概就是問卷調查的漏洞所在了!

我有一個疑問,很大的疑問-在推動閱讀教學的老師們,自己在平時有多大的閱讀量?(請先扣掉新聞、教學指引)

對不起,這裡不向下引述什麼,只丟這個很多人都不想問自己的問題給大家。

怎麼看部落格裡的回應

這篇是在2009.1.23所寫的一篇文章,出自某些原因,把這篇文章改了個日期,達到置頂的效果,來提醒自己搞部落格的一些初衷,並希望和會來我部落格「連回」的朋友分享一下這些想法。預計放到12:00,有人看到就好了。

 

 

維持部落格有兩個重要動力,一個是自high,另一個是訪客(外部)的回應(我先把賺錢這個因子排除掉…)。自high這件事,每個人狀況都不相同,爽就好了,這邊不多聊,我主要來扯一些我對於回應的想法。

但,要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對網路上的虛擬身分有一些概念。

[@more@] 

網路上的虛擬身分

網路上可以有無數虛擬的身分,你可以任意創造另一個安全且隱秘的身份,讓你放心的發表你所想發表的言論,就像我現在所說的這些話,基本上我是不太會和身邊的其他人說的。為什麼?因為我必需考慮他的身份和我的身份及我們互動所可能性生出的影響,和身邊的人談這些話可能被覺得擺譜、愛現、嚴肅、無聊、過於認真…..,所以,為讓自己處於一個較不受異樣眼光的真實生活環境(或者說是藏在安靜的大眾之中),我們在現實的發言,會考慮太多東西。但在網路裡,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我可以是挺馬的,也可以是挺扁的,甚至是挺共的,雖然網路上凡走過還是會留下一些痕跡,但我們是小人物,他們大張旗鼓查到這些資料也沒什麼意義,除非你的行為太顯眼或已具犯罪嫌疑而被盯上,要不然,你是可以打破平常真實環境的限制暢所欲言的,鄰居?親人?同事?那是什麼東西?!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從ptt文化中可見一斑。

可是,若說虛擬身分是假的,倒也不正確。一個人會有那樣的發言,必是反應了心中的某些想法,直說、反話、繞圈子、過激、偽裝……,只不過這樣的發言和他真實環境中可被觀察到的他有所不同,但若問哪一個是真實的他,想必大部分人都無法那麼肯定吧。

但是,虛擬身分也是可以被經營起來的!因為網路上除了提供安全的發言環境之外,也提供了另一個社交的機會!罵人、吐槽很爽,但許多人更希望的是在網路上得到溫暖和感動的,這時候,就需對這個虛擬身分的經營更加用心,讓其他人對這個虛擬身分有個較具體一些的印象,並因這個印象而產生親近感,進而產生更多的互動,甚至到最後進入真實生活中。

 

先從我自己對虛擬身分的態度談起(其實是個人碎碎念,建議跳過!)

在談之前,我先強調一下,每個人如何處理自己身分的態度都應該被尊重的,除非他的處理方式對別人造成困擾,那就另當別論,所以,千萬別認為我在自吹自擂說自己有多好或多正確,我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讓大家參考而已.

我己不再年輕到對人世間所有事都懷有那麼強烈的正義感、熱情或衝動了,也對生活中某些太過虛偽的應對有些反感,因此,我對自己在網路上(應該說專指這個部落格系統裡)的留言或回應負責,那些留言和回應都我有想法或感覺時留下的痕跡,我也懶得去搞個假名來匿名爆料或指導,所以,除非是別人冒名的,要不然署名wills的回應應該都是我留的。這是為了表示我對網路環境的尊重,也是為了讓別人從這些wills裡面認識我在網路上經營的虛擬身分及人格,你不必真的認識我,也能對我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當然,如果你留一點心,一定可以從某些文章的內容知道我的工作場所甚至是我的職務及真實身分,但,那又如何?這些並不妨礙任何人在網路與我的互動。

前面所提的負責,並非強調法律或道義上的部分,畢竟, 這種責任該怎樣就是怎樣,不是你說負不負責就能免掉的。而是我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那些話確實展現出了我的態度, 我的想法,雖然同樣的文字,不同的人在看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但,我沒必要因為想迴避某些事情就去否認我確實留下這些文字的事實。

可是,不否認並不代表不改變,像是在"宜蘭縣教育討論區"裡我曾對教網中心沒開放學生使用這套部落格系統有些小抱怨,但在得到中心解釋及自己從其他角度再深思之後,我也承認自己考慮不夠周延,至少在了解狀況後我想到許多難以克服的難關,這些體會讓我留言肯定中心那樣的做法並承認自己確實想得太簡單了。這種改變代表我是沒有堅定立場的牆頭草嗎?不,網路人格和真實人格一樣,也應該有調整想法的動態性變化,沒轉還餘地的堅稱自己一定是對的則偏於固執。

 

從自己部落格文章回應裡看回應者的態度

ok,有了上述對虛擬身分的認識後,後面就簡單多了,你可以從回應的內容及頻率中看出回應者的態度的。以下分幾個類型來探討一下:

1.不知情且態度偏肯定的第三者

這是指閒逛過來,沒多少先入為主的成見,對你沒多少認識,但對你文章有些小興趣,留下簡單正面回應的人。看到這樣的回應,心裡該是覺得很高興的,因為連路人看到都會給正面回應,而這些正面回應可以幫忙你”養版面”,讓整個回應內容顯得正面,當然,你應該針對這些回應給予感謝,雖然他們不一定會再回來,但在網路上,給予認同就是一個很大的肯定了。

2.不知情且態度偏否定的第三者

這情況很少,尤其是在咱們這個部落格系統裡,愛串門子的人實在太少了,其他人更是懶得花時間去回應一些什麼事的。但這種狀況也不是不會發生,這比較會發生在主見較強的身上,且他自認為你的某個想法有偏激或讓他看不過去的地方,因而留下較偏負面的話。對這種回應的反應,是展現部落格主人能力的時候。因為這種回應不是要否定你的一切,你若能以簡單回應去闡明你的思路(別急者用否定對方回應的態度去回應人),反而能藉著此種回應把你的想法說明得更清楚和圓融!

3.熟人

這是你部落格裡重要的資產,可以給你意見、回饋、溫暖與認同,別忘了也要常去這些熟人的地盤上串串門子,或許你們可以有更深入的交流。

4.明顯的負面批評者

在部落格寫束西不是要和人家吵架的,某個程度來說,更多是修身養性的!因為你看重這個部落格,你需要負責任的為這個部落格的想法與言論所展現出來的虛擬人格負責,更需為肯定你的想法的人負責,所以,吵架、生氣是沒有用的!因此,當別人對你進行批評時,先檢視一下自己的心態或行為,或者你可能真的做錯了什麼事(在網路中,別怕丟臉,能反省才能幫自己成長,別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這些批評可以讓你想得更多,絕對不是沒意義的!當然,也會有些是明顯來搗蛋的,你可以在回應裡提醒搗蛋者言論過激了,或者從邏輯上指出對方言論不合理處,甚或是感謝對方的批評指教,那就夠的!盡量別針對這樣的回應回以更激烈的辯論式回應,這只會引起煙硝味及戰火,對寫部落格的你和看部落格的訪客沒啥好處的。

 

自己給別人的回應有什麼用?

作用可大了!請看看我部落格的回應,若沒那些回應,我只能自high,然而,自high能有多少動力推動自己寫東西?因為有那些回應,讓寫文章的人知道有人在看,有人可以和他討論,那是非常爽的一種感覺!被需要和被認同在現實和虛擬環境中同樣有著非常恐怖的推動力的,所以,當你看到有感覺的文章時,順手留些回應給他的,讓這個你有些小欣賞的人願意再多寫一些東西。

 

 

剛開始寫部落格的時期-別期望太多,也別否定一切!


部落格剛開張時,所有人對你來說都不是熟人,所以對你來說每個ID所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從零開始,也就是因為剛開始,所以你對每個回應都很在意而灑下不少時間好好應對所有的回應。這是好事,卻也會是一個挫折的開始,因為你的認真,所以回應者覺得受重視而可能願意再回頭光臨瀏覽之後的文章或回應,但是,如果對方對他留下的虛擬身分不在意,是來亂的或只是留個屁之後拍拍屁股走人不再回頭,對於認真回應的你來說,肯定會覺得委曲(別急著否認,差只差在程度上或多或少而已),不過,若你真能對網路上虛擬身分有一些認識或體會,應該可以不致太早就灰心而放棄,你還是可以自high,其他回應者仍是有可能再回頭再和你互動的,別太早因為看到一棵枯木,就以為青翠森林裡的每棵樹木都是枯的。

後記…. 

其實我寫東西大部分都是想到什麼寫什麼,常常會不知道後面會寫成怎麼樣的東西,就像這一篇,邊想邊打搞到自己不太滿意也不知該如何收山。不過,我喜歡寫文章,我覺得寫文章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能夠寫好一篇文章同時也就意味著將自己腦中的知識重構了一遍(以上黑體字引用自http://mmdays.com/2008/01/28/blog-for-what/)。前一陣子思路有些卡住了,在丟下不理幾天後推倒一部分重來,似乎還有點樣子,就這樣子吧!!

你是怎麼看我的部落格?

寫著寫著,也寫了三十來篇的文章,回頭看看自己寫的東西,實在不像一個老師,而像是老師中的小老師。怎麼說?

當老師的,常常需要一些可以當幫手的小老師,他們可能比較勤勞一些,或者在某項領域裡比其他學生還好一點,但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幫老師一些忙,也可以幫其他同學一些忙。他不需要是班上最厲害的學生,但他肯定在某些領域比班上其他同學多知道一些,使他能在他的位置發生作用。看看我寫的東西,似乎也有這樣的狀況,或者,也可以用鼯鼠五技而窮來形容我這種東沾一些,西碰一點,但卻妄想在網路環境中自我show一番,自認這些想法可以幫助一些我認為自己可以幫得上忙的那群人,看,多像個小老師啊!

再回頭想想,差點忘了,其實我也是老師,雖然自己擔任行政職而把許多心力放在如何服務、協助老師身上,但根本上我還是個老師!不過,身為一個老師,我更喜歡觀察其他前輩的觀點與想法,偷師一些、吸收一些,在資訊教育上我或許還可以當個小老師,但在其他教學領域上,我和大家是"共進"(共同學習進步),真希望有更多人能丟更多想法出來讓我偷師,這樣就太好了。

所以,偶而我也會扯出一些和學生有關的話,因為,我也是個老師。 

我是這樣看我這個部落格的,你呢?

瀏覽工具列-google工具列5超好用搜索功能

廢話篇:(這些東西是我的碎碎念,懶得看字的請自行跳過。)

     在台灣,對很多人來說,網路就是IE瀏覽器(甚至點那個藍色上網小icon時他根本不知道瀏覽器其實還有其他的選擇),加上yahoo奇摩首頁所提供的服務和搜尋(很少或沒聽過google大神),似乎這樣就代表絕大多數的網路資源了。其實,網路資源遠比你所能想像到的還多,也有更簡便的、目標性更強的工具,但就因缺少了高知名度以便出現在你面前,所以你不知道。今天,介紹一個讓你找網路上的網頁、圖片、地圖、郵件、影片、都很簡單的搜尋工具來用,讓你找材料不再像以前那樣得先"搏杯"一下,搜尋是搜尋了,但能不能找到得看老天的情形。

其實,我要介紹的就是google的工具列,之前的文章有介紹過一些。

瀏覽器工具列–懶人必備工具

     這邊介紹了一些我有在用,覺得不錯用的瀏覽器工具列,但在介紹做完後,才發現我的google工具列已經落伍了,原本新版早就出來了,我自己沒在留意所以沒注意到,結果介紹到舊版的東西,對使用者來說實用性就欠缺了些,很是尷尬。不過,幸好舊版和新版的一些功能使用概念差不多,大致上也算合用啦。

    
換新版後,由於使用習慣有點小不同,但用上幾次後就很容易可以調整回來並上手了,並發現,新增的搜索功能超好用(其實是不知道前版有沒有這個功能,裝新版後才發現的@@!),尤其是對需要準備教材的老師來說特別合用!所以在這邊特別再介紹給大家看。

[@more@]

運用篇:(這裡開始才是正文) 

    
google工具列對不同瀏覽器(IE、Firefox)有不同的版本,操作方法基本上差不多,不過,以下以IE的google工具列為例。

    
google的工具列除了前頭的搜尋欄及最後的設定部分固定之外,中間的那些小工具都可以隨使用者需要自訂的。至於如何訂, 請先看看運用篇裡合不合你用再考慮看看要不要裝吧。以下是我覺得好用的幾個按鈕。

只要你在搜尋欄裡輸入文字,這些按鈕就會出現以下的變化。

各按鈕會出現放大鏡圖樣,你再選擇個別按鈕,就可以這個關鍵字使用該按鈕項目來搜尋東西。以下將逐一說明。

1.自己的picasa相簿:

    
這是最癈的一個功能,我試了之後,發覺唯一功能就是可以連結到我自己的相簿而已,除此之外沒什麼好用的地方。如果你在搜尋欄裡填關鍵字後按這個按鈕,哈哈,會這樣。

 

2.Youtube影片:

    
想必大家都對Youtube相當了解了,這個按鈕最大作用就在於你不必為了搜尋影片還要先進入youtube影片才能搜尋。如果我要搜尋蓮娜瑪麗亞的影片,就會出現以下情形..

點選你要的影片後…

如果嫌這樣的畫面太小,在畫面裡點一下,就可以直接到youtube該影片的網頁去。

    
當然,如果你不想每次都要等youtube的下載,你可以使用Firefox的downloadhelper套件功能把這個影片檔下載後帶著走直接使用。

 

3.搜尋圖片

其實這就相當於你到google的搜尋頁,選擇你要找圖片,然後輸入關鍵字搜尋一樣。

不錯用喔!

 

4.Gmail

    
就電子郵件咩,你可以點這個按鈕直接到你的Gmail畫面,或是點這個按鈕旁的向下小箭頭,他會幫你show出較近期信件的標題….

最神奇的是你可以用搜尋欄裡的關鍵字找你Gmail信箱郵件中有該字的信件。如下例…

    
哇,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5.Googlemap位置搜尋

    
就是直接幫你在Google找地點啦。不過,我有個小小的使用經驗分享給大家一下。上次我去大湖國小,想說上網找一下大湖國小的地點,搜尋結果如下…

    
啊!這不是我要的肯德基…呃,更正,這不是我要的大湖國小,我要的大湖國小在宜蘭,不是在台北啊!所以,若你用的關鍵字針對性不足,容易讓你找到其他地點的話,建議給他多一點的搜尋條件,像我是以"宜蘭大湖國小"來搜尋,宜蘭應該只有這個大湖國小吧?果然…

這才是我要的大湖國小啊!!

 

6.搜尋picasa相簿

    
這和前面自己的picasa相簿不一樣,而是搜尋picasa相簿系統的所有相簿,數量非常可觀的照片庫喔。以下以我最近找過的"油桐花"為例….

    
最重要的是,這邊show出來的並不是一張照片而已,而是相簿的連結,該相簿裡可能有更多其他油桐花的照片,我可以在一個相簿中就可以找到夠多的照片當展示用,不像前面介紹的搜尋圖片功能是找網頁裡的照片,所以通常你可以用的就只有單一張,這中間的差別是很多的。所以,這個項目的按鈕功能,特別適合沒時間多想如何搜尋的老師們使用。

花才是重點喔!(雖然裡面的帥哥和美女還真的蠻好看的。)

另,這一個按鈕,只有IE版本的google工具列有,firefox的並沒有,不知道是為什麼。

結論:

     搜尋可以就是這麼簡單,人的時間、精力有限,無法在短暫生命中獲取知識海洋中所有珍寶,但,利用這樣的工具,可以較有效率的幫你在網路知識海裡幫你初步的篩選資訊。別再為不懂而自卑,請為自己有主動尋求解答的能力及意願而驕傲!

 

安裝篇:

    
晚點吧!!這篇文章把這幾天想寫東西的感覺發洩得差不多了,加上整篇長度也偏長,之後我再搞篇安裝說明。

2009.1.31修訂:安裝篇已完成,請看google工具列5安裝篇

 

沒圖片沒真相!那有圖片呢?

部落格裡,照片是個很重要的元素,他可以讓故事的真實性提高很多,如果沒有圖,任憑你講得天花亂墜,人家對你還是會特保留的態度地,這就是所謂的沒圖片沒真相啊!

[@more@] 

好,要圖片,我給,總相信了吧!?哈哈,網路上什麼都多,騙人的東西最多,就算是有圖片,那也不一定是真的喔!!

https://youtube.com/watch?v=AhXIZOu5RlI

 

https://youtube.com/watch?v=_tOJyWLd8tc

https://youtube.com/watch?v=gH5lc2ozzW0

 

請多用腦袋,別總是以為圖片一定是對的,新聞畫面都是真實的,就算這一些的畫面或影片都是對的,經過引導,這些只從某些角度看到的真實,會把我們誤導得離真相更遠。

(哇,怎麼能扯到這邊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