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oogle地圖制作家鄉地圖

我喜歡看地圖,總覺得地圖裡實在是蘊藏著太多太多的東西,真能對地圖有多幾分的理解,便可對環境有多幾分的認識。當然,這是以空間的角度來看環境的,環境並不只有空間而已,不過,這不損地圖對認識、理解環境所能帶來的幫助。

[@more@] 

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我一直有意無意的在教學上使用google地圖,隨著google地圖功能一日一日的強大,甚至我還希望學生們能把google地圖當作日常生活上好用的工具。然而,這些都是我的期望,以及教學工具使用上的偏好,不過,在上次期中評量後,發現有幾位學生對所在地環境的感受力不夠,連學校往西方看所能看到的山脈是雪山山脈,往南方看所看到的是中央山脈都不是很能夠體會,因而有了幫他們做「家鄉地圖」並讓他們認識宜蘭縣、頭城鎮、竹安里在整個環境中所處的位置。

定了方向後,發現雖然常用google地圖做教學,但對google地圖功能的挖掘其實還不夠,至少,我找不到台灣各縣界的圖層,也找不到各鄉鎮市界的圖層,當然,竹安里範圍的圖層就更別想了,所以,只好自製了,以下圖片中的自製地圖若是簡陋到讓你吐血,在此先說聲抱歉了。

 

一、一切的一切,都是從台灣開始的。五年級社會的重心放在台灣整體上,所以,需要讓學生多感受台灣整體的地圖,並找出宜蘭所屬的位置。當然,在看這張圖時,順便把各大山脈、平原再點出來,算是複習、強調及深化。

 

二、鏡頭拉近到北台灣,讓學生發現在太平洋、雪山山脈、中央山脈三方夾著的空間就是我們主要的生活空間-蘭陽平原。

 

三、第一件拙件出現了!加上宜蘭縣和其他縣的縣界加上去,讓學生知道,宜蘭縣並不是只有蘭陽平原而已,還包含不少的山地區域。

 

四、再拉近一些,把重心放在宜蘭縣的範圍裡。

 

五、第二件簡陋的作品出現了,頭城鎮的範圍,讓學生理解頭城鎮位於宜蘭縣及蘭陽平原的北端。

 

六、恐怖的圖形又來了,竹安里的位置,讓學生感受到竹安里位於頭城鎮的最南端,並被礁溪鄉和壯圍鄉包圍著。

 

七、這張是做給沒看懂上面圖的朋友看的。

 

八、以竹安為中心再拉近,讓學生辨識附近重要的地貌,以便學生自已找尋位置能找到協助他們找到目標位置的「燈塔」。竹安附近最明顯的地貌是靠海,並北邊有外型很好認的烏石港,北端是著名的竹安河出海口。 當然,東邊的龜山島也是一個特好認的地標,由於拉近後有點距離了,跑出了圖的範圍,但若比對上一張圖,就可以很清楚理解龜山島位置和竹安位置的關連。

 

九、和上圖比對,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竹安里的西界其實就是竹安河,依此讓學生對竹安里的形狀有所認識。

 

十、接下來呢?當然是找出自己家的位置囉,這樣的經驗才有真實感嘛。不過,在讓他們找自己家的位置前,還是要先給他們幾個重要的參考地標,不然,找不到自己的家而迷路的人一定不在少數。這些地標由北往南分別是泰安廟(桃紅色)、竹安裡家俱行(綠色)、竹安國小(橘色)、鎮安宮(桃紅色)、T型路口紅綠燈(綠色)、加油站, 以及時潮村的馬將軍廟(桃紅色)。學生有這些明顯的地標當指引,應更能快速的找到自己的家。

 

十一、學生分組去找自己家(更精準的說法應該是家裡的屋頂)囉。學生每個人對教師所說的東西理解程度各不相同,但同組看別人找,自己也多少能觀察學習一下,若自己操作不是很好,其他同學也可幫忙提醒,所以看他們找得很high,尖叫聲(找到自己家了)此起彼落,看得蠻高興的。

 

十二、找得到不算什麼,還要到我電腦前指給我看才行,我可不知道學生家的位置,所以學生必須說清楚或比手畫腳,以我所能聽得懂的方式說給我聽才行。能找和能說可是不一樣的喔。

 

加上一些註解後就變這樣了!

 

可惜,因為是白天,所以投影在布幕上的效果拍起來不是很清楚,但現場看是夠了。

 

十三、這張地圖是很有意義的,它把學生居住位置具體的以地圖的方式表現其分佈形態,甚至許多人這時才知道某一位不住在學區裡的同學的住家位置。另也可從中發生學生住家在鎮安宮附近蠻密集的,以及住在時潮村的各個同學是住哪兒,這些都是這地圖做出來後我以及許多同學才發覺到的。這是目前的進度,以後應該還有很多可能性可以挖掘的。

http://maps.google.com.tw/maps/ms?hl=zh-TW&ie=UTF8&msa=0&msid=110389837878590791206.00045d7ff47041d1a3de8&brcurrent=3,0x346ef3065c07572f:0xe711f004bf9c5469&s=AARTsJqX8QbrHqIeZNgQ8ivB1ySqeSKVCA&ll=24.827793,121.813402&spn=0.046739,0.051498&z=14&output=embed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