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做道具之時,曾擔心飾演「神樹」的小朋友無法記熟台詞,打算幫他做「小抄」。直至平時的排演過程中,為求「安全」起見,最後仍是幫「神樹」準備一份美美的「小抄」。而為求美觀與私密性,跟「旁白」所用的劇本架一樣,我跟學校借了兩支譜架,在譜架上放著劇本,譜架另一側則是利用牛皮紙皺摺與噴漆的效果製成樹皮的感覺,以製造小抄的私密性與舞台的整體效果。
在平時的排演過程中,協同教師–楊惠雅老師以她專業舞台劇的經驗,給予小朋友莫大的助益。這其中除了聲調的指導之外,還包含兩手的肢體動作、臉部的方向感與走位等一次又一次的訓練與矯正,讓小朋友們在短期間之內進步神速。再則,由於小朋友們因多次排演而累積的熟練度,亦增加其表演的自信心,連較弱勢的小朋友都可見其大幅成長。另外,我發現小朋友都太過於依賴,因此,平日即訓練他們如何以兩人為一組的方式,彼此互相幫忙對方穿戴所有服飾;排演完畢後,更訓練他們如何按部就班的將自己的服飾與道具分類收拾整齊。
然而在正式上台前,面臨了另一項真正棘手且亦是本班第一次公開表演時所遭遇到的問題--「無線麥克風」。由於經費不足,最後楊惠雅老師大刀闊斧,捐助了兩部擴大機與十二副耳掛式麥克風。但是本班有十七位小朋友,而耳掛式麥克風不夠怎麼辦?因此,安排一部分台詞較少的小朋友在平時的排演時,只需對嘴與做肢體動作,其聲音則由其他配有耳掛式麥克風的小朋友在幕後代勞;而另一部分的小朋友則安排使用固定式的有線麥克風。其實,我也是因本班表演藝術課的關係,而第一次接觸耳掛式無線麥克風。原來,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範疇,也是讓我們在平時排演與第一次公開表演時,吃盡苦頭的一件事。因為它必須事先調好頻率與音量,且需一試再試。在加上耳掛式無線麥克風極耗電,需要注意更換乾電池,否則即使小朋友台詞說得再好,也會因為麥克風沒聲音而臨時壞了大事。因為麥克風必須於小朋友穿戴戲服與假髮之前即須配戴完成,臨時無法在舞台上更換乾電池或檢查麥克風的其他問題。而且中年級的小朋友無法獨自將麥克風配戴完成,皆需由老師一人協助,因此我常是忙得焦頭爛額、分身乏術。
另外,在排演時,負責「旁白」的小朋友更是身負重任,他也要隨時幫忙忘了台詞的小朋友接台詞;或是誰的麥克風突然出問題,他更要馬上支援,讓臨時狀況降至最低。而幕後的級任老師我也要熟悉每位小朋友的台詞,萬一「旁白」無法解決臨時狀況時,我必須立即使用我手上的有線麥克風來幫忙接台詞。當然,這所有的準備還不夠。因為小朋友在排演時,都是在無觀眾的狀態之下進行的,無法訓練出正式表演的膽識,因此,正式上台前,我們特邀隔壁兩班的老師與小朋友給予觀摩和指教,讓小朋友儘量暴露出正式上台時可能會出現的狀況,並找出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