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期 消除種族歧視 共創和諧社會
消除種族歧視 共創和諧社會
2013/02/07 vol. 54
編輯手記
你知道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黑人日(Black People’s Day)嗎?你知道即使是21世紀的現在,種族歧視的狀況仍然時有所聞,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嗎?為此,本期電子報主題特別訂為「消除種族歧視 共創和諧社會」,期待透過多篇文章分享,可以帶領您來一同去除內心的偏見。
為持續深耕校園,人權電子報也常設「校園觀察」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學生運動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封面故事
什麼是「歧視」?法律管得著歧視嗎?
文/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我們生活中,往往會聽到「歧視」這個詞,但到底什麼是歧視呢?
讓我們先看看以下的例子:
(一)美語補習班對前來應徵英文老師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在美國出生的華裔美籍公民)表示,因為他不是白種人,學生家長不喜歡,所以鐘點費較低。
(二)原為越南籍的新移民,已歸化成中華民國國民並放棄越南國籍。去謀職時卻只因其出身與口音,被當成「外勞」,雇主僅願意給付「基本工資」,且要求她必須與其他「台灣人」分開工作。…(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 國內新聞 Local News
- 全台失智估19萬 長照待健全
2013/01/08 中央社 - 動保法初審保留爭議條文 動團:大倒退
2013/01/09 新頭殼 NewTalk - 血手機看人權 高中生行動改變世界
2013/01/10 國語日報 - 濕地法立法 環團盼有民間聲音
2013/01/19 中央社 - 警擔心 違反人權惹民怨
2013/01/26 蘋果日報 - 上百勞工臥軌
2013/02/06 自由時報
- 國際新聞 World News
- 中國通過新決定 嚴控網路言論
2013/01/07 全球之聲 Global Voices - 戴十字架上班 人權法院過關
2013/01/16 台灣醒報 - 食物過敏者 受美殘障法保護
2013/01/20 台灣立報 - 「無人機空襲」人權問題 聯合國展開調查
2013/01/25 新頭殼 NewTalk - 「無國界記者」:中國仍壓制新聞自由
2013/01/30 BBC中文網 - 悲中之悲 印度賤民女性境遇差
2013/01/31 中時電子報
- 全台活動
- 第二屆鄭南榕研究論文獎學金徵選
主辦單位:鄭南榕基金會
申請截止日期:即日起至2013年2月28日截止(以郵戳為憑)
申請結果公佈:2013年4月7日於本基金會網站公佈,公佈後並另行個別通知。 - 未來青年領袖 ─ 人權講師訓練班台南場
主辦單位: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台南科技大學
活動時間:2013年2月27日 8:30─17:30
活動地點:南台科技大學 - 2013第八屆年輕女性引領改變培訓計畫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
活動時間:2013年3月23日至4月21日
活動地點: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Taipei YWCA)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 校園觀察 Observation About Campus
- 學生組織教我的四件事 |
文/莊鈞凱(國立成功大學資源所碩士班二年級) - 近幾年,在研究所推甄申請的管道蔚為主流,又社群網路發達的情況下,不只大學生參與社團認識人的動力變小,且願意全心投入於校內學生社團組織的人,整體也有減少的趨勢。很現實的是,當你發現身旁的同學,總在討論哪個課比較涼,或是又PO了臉書說今天上哪去玩,吃了什麼美食的時候,你卻發現自己手邊有做不完事情,連念個書都沒有閒暇,感覺真的是挺糟糕的。
- 「很後悔大學都在跑社團!」
「事後回想起來,過去參與學生組織做事真是一團亂」
「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寧願…」 - 最近越來越常聽到這類的抱怨,然而有趣的是,我們可以發現大家說「後悔跑社團」這件事,好像總比「後悔每天打電動到半夜」來的義正詞嚴。這可以感覺出,事實上在大家的心目中,經常打電動這件事情被看作是休閒,造成什麼結果要自己負責,但參與社團跟投入學生自治,我們卻有更多的想像、聯想甚至是期待 ─ 在與人相處和工作中學習成長。時常會把它擺在與「修習學分」平等,甚至有時是更高的位置。…(繼續閱讀)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 人權字典 Dictionary
- 種族歧視(Racial discrimination)
- 消除所有形式種族歧視公約(Racial Discrimination,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 人權書房 Book Review
非我族類,也是人類 | 文/王乾任(文字工作者)
書籍簡介
隨著時間的輪盤轉進了二十一世紀,所有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在進步之中;然而,當2007年10月的緬甸軍方開了血腥鎮壓的第一槍,即使在人道主義旗幟飛揚的今日,我們仍然失望地看到:政治性的集體謀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政治大屠殺,是因為利益、權力、還是恐懼?集體殺戮與滅族屠殺的起因一直是很多社會評論家在思索的問題,作者以全新的觀點與複雜的角度來探討,並從社會心理學層面深入研究暴力被合理化的根源,其呈現出歷史與社會學的廣度卻是所有同類研究所不及的,也為集體暴力的研究打開了新的視野。
–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書評
現代人很難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希特勒決定滅絕猶太人,最後造成六百萬猶太人慘死集中營?讓日本人在一九三七到三八年進南京城屠殺三十萬男女老少?英格蘭國王征服者威廉,下令清除約克郡的所有百姓?西班牙的基督徒於一四九二年與穆斯林決戰得勝後,持續屠殺了一百多年?本屬同一國家的塞爾維亞人,大肆屠殺克羅埃西亞人?…
喪盡天良、妖魔…等歸咎於個別人心邪惡的理由,根本無法解釋,數十萬到數百萬的種族大屠殺慘劇的成因,畢竟,如果沒有幫手,就算希特勒喪盡天良,光靠一己之力,也殺不了六百萬猶太人!…(繼續閱讀)
- 人權電影院 Film Review
《衝擊效應》歧視與成見 | 文/闕小豪(部落客)
影片簡介
- 影片年份:2005 年
- 中文片名:衝擊效應
- 原文片名:CRASH
- 導演:保羅海吉斯(Paul Haggis)
- 演員: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唐其鐸(Don Cheadle)、麥特狄倫(Matt Dillon)、珍妮佛艾斯波席托(Jennifer Esposito)、威廉費納(William Fichtner)、萊恩菲利浦(Ryan Phillippe)
- 片長:112 分鐘
劇情介紹
本片揉合了《天人交戰》和《黑色追緝令》的敘事風格,串連起一群不相干的人,讓同時發生的許多事,錯綜複雜地交集在一起,因為時空的交錯,激發了這些人的生命力,存在已久的憤怒和種族歧視,在洛杉磯今日這個大融爐裡一觸即發。
影評
電影的名稱同時也是主題:《衝擊效應》(撞擊),意思是說現代城市人口如此密集,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是彼此影響、撞擊的。若要舉個例子來說的話就像打撞球用力開球一樣,每顆球在球桌上跑時,會彼此碰撞,進而改變原先的前進方向。
※以下部份用詞為電影本身想強調的主題,而非將人依不同種族、膚色區分。
故事發生在美國洛杉磯這個多個種族聚集於此的大城市,電影一開始就出現了幾場因為「感到被歧視」而引起的衝突:…(繼續閱讀)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教育電子報 第 54 期
2013/2/7 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