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期 促進婦女權益 性別『齊』視不歧視












layout
layout
layout

促進婦女權益 性別『齊』視不歧視

layout
2013/03/29 vol. 55
layout
layout

編輯手記
layout

(電子報如無法正常顯示,請點此連結進入閱覽。)

本期電子報之主題為「促進婦女權益 性別『齊』視不歧視」,配合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關於國際婦女節之詳細資訊,可按此連結參閱編輯部譯稿:2013婦女節主題:停止與防治侵害婦女與女童的暴力行為),將帶大家一同來關注瞭解婦女權益之議題。而為持續深耕校園,人權電子報也常設「校園觀察」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學生運動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網站: http://hre.pro.edu.tw/。而為了持續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亦特別製作了「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還請大家撥空填寫。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layout

大學女生要好「孕」,性別友善校園有責任
文/吳怡靜(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 過了漫長的暑假,10月份是新學期的開始,學生們又回到校園開始忙碌的課業生活。這天,小青來找我,她是一位剛滿20歲的大二女生。
「老師,最近有件事情讓我有點困擾 …」她的語氣有點羞赧。「怎麼了?妳願意跟我分享嗎?」小青有點不好意思的開口,說起那件困擾她整個暑假的事情。「我懷孕了,已經兩個月了,孩子是學長的,我們下個禮拜就要去公證登記結婚,這個學期期末考結束後,我就會休學在家待產,到時候會搬到新竹跟公婆同住。」…(繼續閱讀)
layout
時 事
layout
活動預告
layout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 國內新聞 Local News

  • 國際新聞 World News



  • 司法新聞採訪:培養司法新聞領域的獨立媒體工作者
    主辦單位:台灣人權促進會
    活動時間:2013年04月13日至2013年05月18日(每週)13:30~16:30
    活動地點: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
    報名費用:2000元
  • 二二八人權影展
    主辦單位: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台南科技大學
    活動時間:2013年2月28日至4月28日每週六、日上午10:30下午2:00各1場
    活動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臺北市南海路54號)

四方觀點
layout
知 識
layout

  • 學生自治 Student Government
  • 國際志工之旅─我的人權和社會關懷的啟蒙 |
    文/謝德淵(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四年級)
  • 「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沒有我的歲月裡,你要保重你自己。」離開甘肅的這幾年,我不時會想起在那黃沙漫漫的貧困小鎮的教室裡,孩子們帶著純真的笑顏,大聲地對我們唱著。
  • 2010年,短暫的十四天,遼遠的中國大西北,一趟跨越既有青春框架的國際志工之旅,開啟了我對於偏遠地區發展的好奇心,也啟發了我對社會關懷的想像。儘管在國際志工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的這段時間,不少對於國際志工的反思與批判漸漸浮上檯面,並提出諸如「國際志工是否真正對偏遠地區產生正面影響?」、「國際志工是否易淪為斂財工具?」等疑問。然而,對我來說,那段時間的出走,終究還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並啟發了我生命的核心關懷。
  • 服務據點在甘肅省鄰近沙漠地帶的一個小農村,我們在當地中學進行類似暑期營隊的服務。課程設計傾向開啟偏鄉孩子對於外面世界的想像(雖然後來我們也曾思考這樣的做法是否洽當),因此主要帶一些台灣流行的互動式教學,如透過紙飛機探討簡單的力學原理、英文流行歌曲的文法複習等等 …(繼續閱讀)
  •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 人權字典 Dictionary
  • 性別歧視
    Sex discrimination
  • 兩性工作平等法
    Gender Employment Equality Act



  • 人權小故事 History
    歷史上的3月

十七條協議的簽字
(點圖可放大)

評 論
layout

Comment 人權藝文

  • 人權書房 Book Review

超完美,不美? | 文/白修宸(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系二年級)
書籍簡介

  1. 書名:The Perfect Family
  2. 作者:Kathryn Shay
  3. 出版社:Bold Strokes Books

  -書評
《超完美家庭》,書中透過一位母親追求「完美」家庭的過程,除了顯示女性在家庭扮演的角色或是社會配置,也顯示了女性主義意識提升。
艾琳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即將獲頒教會給予的最高榮譽—「年度模範天主教女性」。艾琳必須接受教會的家庭訪問,才能確保獲獎資格。面對與妻子分居、成天與小三膩在一起的兒子、懷有身孕又即將與女友結婚的同性戀女兒、以及有酗酒習慣的丈夫,艾琳要如何維護「完美家庭」的形象?信仰與家人之間;信仰和現實之間;信仰和自己之間,又應該如何選擇?艾琳更必須面對的,其實是另一個自己,自己的內心。學會「坦承」、「接受」以及「改變」。…(繼續閱讀)

  • 人權電影院 Film Review

獨特的見解與認知——談黛安˙艾柏斯的攝影觀 |
文/黃英雄
黛安˙艾柏斯簡介

  1. 黛安˙艾柏斯(1923.03.14-1971.07. 26),美國當代著名女性攝影師。她的作品以拍攝社會邊緣人物,例如:畸形人如弱智、蒙古症患者、變性人等,帶有濃烈的人文關懷,而受到注目。1971年7月,黛安在格林威治村住處被發現吞服大量化學藥劑後割腕自殺,結束僅僅48年的生命。
  2. 2006 年,導演史帝芬薛伯格將黛安˙艾柏斯的一生拍攝成《皮相獵影》(Fur: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這部既大膽又神秘的電影,就像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一樣,電影本身結合了真實與幻境,帶領我們窺探一個虛構的世界,交織著令人咋舌的景象和複雜的人性。

評論
女性主義的興起帶動了更多女人自主的觀念與訊息,而可以確定的是女人的當家作主是經過長期的自省與檢視,逐漸體現到透過「自由」才能真正達到男女平等,這不僅是一個概念,其實也是許多藝術創作的主軸標的。因此,「獨特的見解」就成為女性在平等的天枰上一個重要的理念。             一九五0年代美國著名的女性攝影藝術家黛安˙艾柏斯,是一名備受爭議的創作者 …(繼續閱讀)

layout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教育電子報 第55期
2013/03/29 發刊

layout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