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期:世界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特刊












layoutlayout
layout
世界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特刊
layout
2012/12/29 vol. 53
layoutlayout
layout
編輯手記
layout
為響應12/10世界人權日,本期電子報特別發行「世界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特刊」,並精選兩篇封面故事。內容包含翻譯自聯合國網站之世界人權日介紹、在世界各國舉辦之人權活動,以及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所擬定的社群網站的宣傳等等。而另一篇文章,則帶我們深入探討台灣當前的居住權問題,促使人民反思。
而為推廣正在進行架設的「學生自治與公民教育專區」,人權電子報也增設「學生自治」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layout
封面故事
layout

《譯稿》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聽我說(My Voice Counts)/UNITED NATIONS
原文出處:UNITED NATIONS

關於『世界人權日』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並發表了《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UDHR),並在1950年將每年的12月10日訂為『世界人權日』。『世界人權日』的存在,提醒了世人當前我們所處的社區及全世界,仍有持續的人權問題。而作為聯合國綜理人權事務的首要機關,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於每年『世界人權日』的宣導與協調上,更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腳色。…(繼續閱讀)

都市更新:居住權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
文/黃郁齡(台北藝術大學 藝術跨領域研究生、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 研究員) 根據聯合國特別報告員提供的定義,“適足住房權是每一名男女、青年和兒童獲得和保留能夠和平尊嚴地生活的安全房屋和社區”。
自2009年起,台灣已是聯合國人權兩公約之締約國,現行法律的修法或執行,都應遵循國際法對於居住權的保障。但在文林苑與眾多都更案裡,卻隨處可見人民基本居住權利被剝奪,甚至是利用法律來踐踏人們所擁有的基本權利,而根源便是來自將居住權視為口號,實際卻以金錢價值作為操作手段的都市更新法。…(繼續閱讀)
layout
時 事
layout
活動預告
layout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 國內新聞 Local News

  • 國際新聞 World News



  • 全台活動

layout
四方觀點
layout
知 識
layout



View

  • 學生自治 Student Government
  • 學生組織與創業 |
    文/葉柏廷(國立成功大學經濟系四年級、第十八屆系聯會會長)
    [定義]
    筆者曾經有幸與一位優秀的領導人討論到一個話題:你覺得什麼是學生組織?學生自治會、系學會聯合會、社團聯合會、宿舍自治委員會?個人的看法是,在成大、或者是其他校園內,絕對不止這些學生自治組織才能是「學生組織」;無論是屢屢得獎的優秀影視創作團隊、自行招募及經營市集的團隊、網路行銷與創作團隊等等,這些應該都要被含括在所謂的「學生組織」中。因此,筆者在此將學生組織粗略分為兩種:傳統的學生自治組織以及校園內的學生創業團隊(組織)。
    [比較]
    台灣在1960到1980,是勞力密集之代工出口興盛時期;而發展至今,則是高級代工的時代。如果以一個國家的正常發展進程為標準,台灣接下來勢必要開始以創造自我品牌價值為主要轉型目標,來產生我們的不可取代性;然而,台灣過往,甚至現在還有一大部分的學校的教育目的,似乎是以「生產」企業所需、企業愛用的人才為主。但是,風向已經改變了,學生們開始自覺,自行組織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普遍課堂間難以習得的「軟實力」。…
    (繼續閱讀)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 人權字典 Dictionary



  • 人權小故事 History
    歷史上的12月

layout
評 論
layout

Comment 人權藝文

  • 人權書房 Book Review

也許死刑是種誘惑,但殺,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 文/詹詒絜(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四年級)
書籍簡介

死刑是一種誘惑。
有正義感的人,
多少都曾經把死刑當作是一種實現正義的方式 … …

我們心裡都有一把尺,衡量罪惡與正義。
但是當我們執行了死刑,我們還能保住好人與壞人之間那一點點的差別嗎?
始於法務部長王清峰下台,2010年死刑議題自此開始延燒,媒體與大眾輿論在殺與不殺之間擺盪。作者張娟芬親身採訪死刑犯,讓大眾看見死囚在罪刑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並於此書回溯沸沸揚揚的2010年,剖析台灣司法制度在執行死刑上尚存在的缺失與不健全,讓大家深思以暴制暴之下暗藏的問題。本書提供一個空間更寬廣的思考平台,讓社會大眾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衡量生命的重量。
–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書評
《殺戮的艱難》是一本關於死刑廢存的辯證,作者張娟芬以多方面層次來解析死刑下的生命議題,其中包含以下幾個部分:讓人反思殺戮的艱難、台灣司法體系的不齊全以及媒體對於死刑議題所慣用的框架。
「死刑如果是件這麼替天行道的事,大家怎麼不搶著去做?」──
每看到一件令人髮指的殺人事件,也許我們會想問這個犯案者一個問題:「殺死一個人是不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問問大力支持死刑的自己同樣的問題?如果,我們認為殺死一個人根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讓人難以做到,那麼為什麼我們可以殺死一個死刑犯?是因為這個死刑犯輕易地殺了人,所以我們也可以輕易地殺了他嗎?那麼,照這道裡,殺一個人是簡單與否,完全按照一個人做了甚麼事為標準。然而,生命這件事可以如此輕易地套上這標準嗎?殺,有那麼簡單嗎?…(繼續閱讀)

  • 人權電影院 Film Review

從電影《姐妹》談人權 | 文/邱珩偉(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四年級、 學生電影團隊N&M Studio創辦人)
影片簡介

  1. 影片年份:2011年
  2. 導演:泰德泰勒(Tate Taylor)
  3. 演員:艾瑪史東(Emma Stone)、維奧拉戴維斯(Viola Davis)、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艾莉森珍妮(Allison Janney)、西西史派克(Sissy Spacek)
  4. 片長:146分鐘

劇情介紹
改編自全美暢銷同名小說〈姊妹〉,故事描述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23歲白人女孩史基特剛從大學畢業返鄉,她夢想成為作家,但在保守家鄉的母親認為一樁好婚事才是女人的依歸。史基特從小由女傭帶大,女傭是她傾訴心事的好朋友,但這次返鄉,卻發現女傭不告而別,沒有人知道去向。 … …
影評
談到最近有關人權的電影,不難想到今年年初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獲「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三項提名的《姐妹》(英文原名為The Help,意指女傭),其中最佳女配角被雙提名,最後由飾演米妮的Octavia Spencer拿下此殊榮。
劇情以雙女主角路線出發,史基特為一名剛從密西西比大學畢業的女孩,順利在傑克森日報找到寫作專欄這項工作,雖然婦女解放運動 早已在1920年代漸漸展開,但社會仍普遍不鼓勵女孩子高中畢業後繼續深造,並希望盡快結婚相夫教子,這點可從史基特與她母親的對話中就可略知那時代的風氣。…(繼續閱讀)

layout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電子報 第53期
2012/12/29 發刊

layout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