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古蹟博物館紅毛城
有人說紅毛城是一座見證臺灣三百餘年歷史的建築,更是淡水歷史文化的表徵。
在「淡水古蹟博物館紅毛城 」主題中,邀請到淡水古蹟博物館紅毛城的秀治姊姊,
帶著大家一起去參觀探詢紅毛城的城堡秘密!
「紅毛城」位於北台灣的淡水鎮,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國家頒訂的一級古蹟,也是淡水歷史文化的表徵。
自從十六世紀新航路發現以後,西歐的航海強權國家逐漸由海路到東方尋求貿易利益,荷蘭與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遂在那時分別登陸了台灣,並各自劃定範圍佔領統治, 荷蘭人控制南部,而西班牙人佔有北部,為了鞏固統治權力, 他們都選擇港口要塞作為據點,建造了防衛性極高的城堡, 荷蘭人於1624年在今天的台南市安平建造了「熱蘭遮城」, 即現存的「安平古堡」,而西班牙人則在1628年在淡水建造了「聖多明哥城」。
[@more@]
1642 年,荷蘭人北上驅逐了西班牙人,佔領了聖多明哥城並重建該城, 加強主城結構,建造成堅固的石堡,成為紅毛城的主體建築, 當時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因此「紅毛城」之名也沿用至今。
到了十七世紀,原為航海強權的荷蘭及西班牙已被英國和法國所取代, 英國尤其注意台灣的經濟利益,乃於1867年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 將紅毛城改設為「英國領事館」,並大肆整修,在東側增建一棟紅磚洋房做為官邸,
紅色的拱廊及綠瓶欄杆,與紅毛城相互輝映、增色不少。
「大員」是甚麼?
大員,是由台灣南部平埔族台窩灣社(Teyowan)之名轉化而來。
最初係指台灣南部的一個海岸沙洲,亦名「大鯤身」,位在今天台南市安平區。後來大員一詞指稱的範圍擴大,有時亦作為全台灣島的代稱。
十七世紀初期,當地的海岸線位在今台南市西門路一帶,潮水逼近赤崁樓。而外海有十一座沙洲:「海翁線」、「加荖灣」、「隙仔」、「北線尾」、「大鯤身」、「二鯤身」……以至「七鯤身」,與海岸線間圍成一片潟湖內海,稱為「台江」。
其中北線尾與大鯤身間的水道最深,可容海船通過,是出入台江的主要港道。
延伸閱讀:
紅毛城介紹 http://forestlife.info/Onair/304.htm
鄭芝龍介紹 華夏文化南海…傳奇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