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年的讀書會日期

親愛的大家

今天非常熱鬧的讀書,拍簽名照,午餐,激勵協進會年會
都過去了
晚上想起上午說的關於明年的日期
原則上先預定在每月最後的周六
但遇見其他重要的活動時可以討論提前或挪後
我先暫定以下的日期
1/29.2/26,3/26,4/30,5/28,6/25,7/30,8/27,9/24,10/22(10/29可能去美國演出),11/26,12/24(再下一周是12/31)
此外
下午鄧雅穗說希望能來加入我們的讀書會
她來過一次  大家應該還記得她吧?
我已經同意了
這封信也寄給她了
曉清

在教導過程中常見的回饋內容有三種層次

在教導過程中常見的回饋內容有三種層次:

一、互動回饋(Interactive feedback)

它是來傳達教練對受教導者的言行的回饋,例如以動作(點頭)來回應表達鼓勵受教導者繼續說下去,或是發出簡單的「嗯」的聲音表示自己專注的聆聽對方的話語。這個層次的回饋主要作用在於有效促進教導的對話。[@more@]

二、行為回饋(Behavior feedback) 

好的回饋是行為描述,教練在教導時應該使用描述性話語,而不是評價性話語。亦就是描述客觀的事實而不是教練自己主觀評斷,行為回饋可提供許多寶貴的訊息給受教導者。我們知道要檢驗事實的最重要的標準是客觀,觀察者的主觀意識、判斷、過度的期望、偏見、和擔憂反而會使得客觀的事實遭到扭。例如「你與同仁溝通時很沒有耐心!完全不懂溝通嘛!」這樣的回饋就帶著較多的主觀評斷而沒有指出客觀的事實。在描述行為及其影響時,教練要秉持誠實坦白的心態,也要給予適度的支持來促進受教導者在了解後可以採取行動。

三、建設性回饋(Construction feedback) 

建設性的回饋的目的指引出受教導者可以再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指出他的缺失或是想讓對方為難堪;因此教練要運用專注且認真的方式、以真心來協助受教導者的角度來做出回饋,回饋時要注重實際並且將重點放在受教導者可以控制的事項上,促使受教導者可以立即採取積極行為。例如:「這份報告的結構……很清楚,有一點值得再做調整的是,在提案建議部份,你只說明問題點而沒有列出問題原因,讓看的人不能了解問題的原因,以及你為何採取這樣的建議方案,這部份若是能再加以補充說明一定可以更好。」,在建設性的回饋後教練可視需要與受教導者共同討論和訂定行動計畫。

基於上述,教練在教導中若能善用這三個層次的回饋方式,可以讓受教導者知道他作對了哪些部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以及如何改進,而且進一步使受教導者了解不足或不好的地方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做到的。最後,過程中要記得多給予鼓勵和肯定,只要看到受教導者稍有改進就要立即給予讚賞。

教練們要記得稱讚、鼓勵和肯定也是重要的回饋。(本文刊登於總裁學苑。歡迎您在讀者論壇上交流發表)

如何將意識會談運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

這學期負責一、四年級的英語課教學,我對班上明白宣告的一件事就是:請他們「先舉手再講話(當然得先經過老師同意)」,但偏偏班上的學生很喜歡「不舉手就講話」,英語課似乎很難用意識會談來上課(但是用發問的方式其實效果還不錯,例如呈現一張課程內容海報時問學生:what do you see?程度好的學生就會回答:I see a lion,I see a monkey…),但英語課不只是教英語吧?學生的學習態度、生活禮儀、師生應對都應該要教不是嗎?

[@more@] 

於是我想到何不用「意識會談」與他們談一談「我希望他們改變的事」呢?當然我自認為希望他們改變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方便我上課,而是這些事若能做到應能對他的生活、生命有所幫助,這比英語的得分多一分更重要吧?!

但是我遇到一個問題:該用什麼題材和他們談呢?

我想到有多年經驗的宋老師及常在用意識會談的同修們,所以有誰能提供我一些題材呢?

我希望學生養成舉手再發言的習慣(深入而言應該是懂得並做到如何聽和如何講的態度)

我希望學生的心能靜得下來,不要常常動手打來打去(也就是懂得友愛同學,至少也要和睦相處)

希望有帶過這些主題的人提供我一些題材,最好還有問題設計及帶領經驗談(我好像有點太貪心也太懶了),就算是一本適合用的繪本名稱、甚至關鍵字也可以哦。

如果我們能針對「想解決教學什麼問題」–>適合用的題材–>題材的問題設計–>實際帶領的分享,來匯整大家的智慧並放在網站上,應該能更快速地讓大家真得將意識會談用在教學或日常生活上。

情緒管理工作坊真的開站了耶

這是一個由某幾位「熱心的」老師所建構的網站,包含any、宋老師、國賓、小芬、淑君、茂林、欣翰…..﹝通通把你們點出來看誰不來留言,哈哈!﹞

謝謝國賓建立、並把我們拉近來「共寫」這個網站,但我們希望能引發更多老師對於提出問題的討論,或是輕鬆紓壓的方法。真的,一個快樂的老師,才能有快樂的學生。

情緒管理不好,可能累及家庭、學生、工作、人生,但要管理的好似乎也不是一蹴可成。也許這個網站就如同蘇格拉底站在菜市場,逢人便問:「你覺得人生的意義為何?」「你覺得生命的價值在哪裡?」也許沒有幾個人理它,但也有可能某些問題觸動到你,讓你思考,引起不小的共振效應。

看到國賓拋出來一二十個好像有點硬、有點摸不著頭緒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都來自於「生命花園」這一本書,這本書談到了每個生命都會面臨到的問題,有點哲學、有點深刻、但很多時候卻都是如如實實發生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刻。如果你願意加入我們,不管你有沒有看過這本書,都歡迎你與我們一同探討生命、管理情緒,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