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社會資源推動環境教育~~四健會<綠色栽培>
一、四健作業組<綠色栽培-彩虹田園作業組>
二、地 點:二城國小
三、人數及對象:9至12歲會員25人
四、內 容:
利用二城國小現有簡易網室及鄰近農地聘請農村青年設計網室 ,
栽培示範及如何透過生物防治方式生產安全蔬果課程,
運用四健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教導農村學童了解體驗農作物栽培生產過程,
以培養從農興趣,並藉由栽培過程中輔導參與之農村學童運用栽培紀錄進行彙整,
並定期召開討論會議等,於計畫執行完後並就相關資料、相片剪輯,成為日後成果宣導。
五、進度及簡介
進度(年/月)  | 作業內容  | 單元簡介  | 
103年10月  | 栽培場地整理作業、設置教學  | 示範解說與實際操作  | 
103年10月  | 設施栽培、作業會議  | 介紹栽種方法與過程  | 
103年10月  | 設施栽培、實習及觀察  | 介紹栽種方法與過程  | 
103年11月  | 實習及觀察、作業會議  | 示範解說、觀察、實習與紀錄  | 
103年11月  | 田間管理教學、實習及觀察  | 示範解說、觀察、實習與紀錄  | 
103年11月  | 成果展示與品嚐、作業會議  | 收穫、實際操作、成果展示  | 
六、第一次活動成果照片
認真聽講
介質製作
配合推廣有機米及有機蔬菜使用!!
1031001登革熱防治
節能減碳~~童玩教學<竹槍><竹蜻蜓>
【環境教育】融入教學成果
【環境教育】融入教學成果
單元名稱  | 認識動植物  | 教學者  | 楊淑清老師及城鄉實驗站老師  | |
實施年級/班級  | 二孝  | |||
融入領域、課程單元、能力指標  | 國語第三課【第一次做早餐】 1-1-2-2能運用注音符號,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想法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 |||
教學內容/流程  | 1、口述自己為他人付出(例:慶祝生日、做早餐…)的經驗  | |||
2、「嘣米香」活動,發現原來稻田裡的米可以變身那麼多。  | ||||
3、分享經驗和想法  | ||||
教學成果  | ||||
  | 
  | |||
白米高壓受熱變膨脹變米香。  | 桌上擺滿米製品。  | |||
  | 
  | |||
動手體驗做米香。  | 運用注音符號,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想法。  | |||
【家庭教育】融入教學成果
【家庭教育】融入教學成果
單元名稱  | 家人的相處  | 教學者:楊淑清  | |
實施班級  | 二孝  | ||
融入領域、課程單元、能力指標  | 生活第一單元【我的家】 3-1-1能察覺和家人相處時想法不同的情況。 3-2-1能知道和家人發生意見不合時應該怎麼解決。 3-2-2能和同學合作演出戲劇。  | ||
教學內容/流程  | 1、分組討論和家人想法不同的狀況劇。  | ||
2、分配角色,演練。  | |||
3、演出。  | |||
教學成果  | |||
  | 
  | ||
要分擔家事,幫忙掃地、遛狗。  | 媽媽不買我想要的玩具時…  | ||
  | 
  | ||
我和家人在爭電視遥控器,吵醒在睡覺的爸爸  | 叔叔來,一家人分工招待客人  | ||
103學年度第二次【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推動小組】會議
【防災教育】融入教學成果
【防災教育】融入教學成果
- 單元名稱: 防災教育
 - 實施年級/班級: 四年仁班
 - 教學者: 李慧珍
 - 融入領域、課程單元、能力指標:
綜合領域——寶貝當家<2-2-2 認識生活中無安全顧慮的家電用品以利日常生活>
 - 教學內容/流程:
1、先跟小朋友解說防災的步驟及重點
2、實際進行防災演練
3、檢討演練的過程及缺失
 
六、教學成果


在教室解說防災的重點及步驟


地震來了 躲到桌子底下
地震變小 開始疏散
疏散到操場








































![image_thumb[1][1] image_thumb[1][1]](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sites/177/29203/29203-2729650.png)
![image_thumb[2][1] image_thumb[2][1]](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sites/177/29203/29203-2729652.png)
![image_thumb[3][1] image_thumb[3][1]](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sites/177/29203/29203-2729654.png)
![image_thumb[6] image_thumb[6]](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sites/177/29203/29203-2729656.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