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防毒奶 教部要求學校全面清查
楊惠芳 臺北報導
中國毒奶粉事件愈演愈烈,引起家長恐慌,為防止毒奶製品入侵校園,教育部昨天緊急發文給全國各級學校,下令學校全面清查營養午餐、餐廳、合作社販售的食品,只要不確定來源,或使用中國生產的奶類、奶精等原料,一律下架,全面停售、停吃奶製品,包括學童愛吃的布丁、奶茶、調味乳、優酪乳及牛奶糖等乳製品。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校園防範毒奶一定要做到「滴水不漏」,教育部已經研擬「防範毒奶標準作業程序」,並以電話通知各縣市教育局處,要求學校全面清查、停售,直到衛生署公告合格,才可以重新販售。
毒奶事件爆發後,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吃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是否也受到毒奶的影響,紛紛向學校打聽或了解菜單,有的學校反應快,已遵照衛生署公告辦理,但有的學校反應慢半拍,到現在還供應玉米濃湯及乳製品飲料。
在營養午餐部分,王俊權說,如菜單有濃湯等勾芡類食品,在沒有確定原料來源前,必須暫停使用。教育部也呼籲學校營養師,為國中小學的營養午餐食材嚴格把關,包括常用的植物性蛋白食材,如豆皮、豆包等加工的豆類製品,如不確定是否安全,最好也不要食用。
在附送的飲料部分,包括乳酸飲料及調味乳等飲品,教育部也建議,如不確定來源,暫時不要供應。但臺灣產製的牛奶及有百分之百鮮乳標籤的乳品,則可以繼續飲用。
趙瑜婷、吳啟綜 臺北報導
白色制服好乾淨,卻可能隱含可怕的螢光劑。消基會抽檢十所國小制服和運動服發現,臺北市敦化、新生、博愛、力行國小及臺北縣秀朗國小,檢測出可遷移性螢光物質。消基會表示,螢光劑附著性強不易洗去,除造成肌膚過敏外,接觸中更會誤食,建議學校評選廠商時,應清楚要求檢視成分、材質等檢測報告,嚴格把關。
螢光劑是否對人體有害,目前尚未實證,但消基會副祕書長吳家誠說,螢光劑分子結構複雜,學童誤食後,與胃酸結合,可能產生更毒化學物質;穿運動服上戶外體育課,一流汗,螢光劑容易附著在皮膚上,甚至加速紫外線吸收,讓皮膚受到更大傷害。
有些家長認為,新制服多洗幾次就能降低螢光劑含量。吳家誠說,螢光劑有很多類,附著性強弱都有,許多清潔劑也含螢光劑,根本解決之道是家長要求學校做螢光劑檢查,也可購買紫外線電子燈或驗鈔機自行實驗。
對於北市四所國小制服、運動服含有螢光劑,北市教育局表示,將要求學校暫停販售,再將有問題的制服或運動服送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新生國小校長蔡志鏗表示,對於有問題的短袖制服上衣,將先暫停販售、穿著;家長可以向廠商要求退貨、退費。敦化國小訓導主任黃忠信說,學校也已暫時停止販售,並積極了解學童有無皮膚過敏狀況;今天將邀請廠商與家長委員召開說明會說明清楚。
諶淑婷 臺北報導
由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組成的「兒少新聞鑑定團」,昨天公布今年五月到七月監測《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兒少新聞的結果,發現標題聳動渲染,照片和內文也侵犯隱私或過於詳述細節,對閱聽眾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臺少盟祕書長葉大華說,監測的五百多則兒少新聞報導中,以違反兒少法令新聞最多,其次是兒少安全新聞。整體來說,五成的新聞標題過度誇大,與新聞不合;七成的新聞照片沒有適當處理,暴露當事人的隱私或長相。
針對未來政府修訂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建議,「兒少新聞鑑定團」認為,應加強兒少在新聞照片的隱私保護;受虐兒童等傷害照片,應比照性侵害新聞標準不刊登;推動兒少受訪同意書,保障他們的隱私權和自主權。
陳祥麟 臺北報導
位於「風的故鄉」的臺北縣石門鄉老梅國小,以天空為教室,把風箏教學當成特色課程,從幼稚園到六年級學生,都可學習各種放風箏技巧。風箏隊學生更可操作高難度的四線風箏和飛行傘,就算學業成績表現有時不盡理想,卻在風箏天地裡找到自信。
校長高元杰表示,一般人以為放風箏很簡單,其實有很多技術,高年級學生還特別學習「鬥風箏」,把風箏放上天空後,利用特殊技巧讓風箏在天空纏鬥。
除了把風箏教學融入課程之外,老梅國小還有一個風箏隊。由於放風箏時,要朝著天空看,為了保護眼睛,風箏隊學生放風箏時,都會戴上墨鏡。六年級的隊員賴翊豪說:「每次只要戴上墨鏡,我就覺得很神氣,也提醒自己要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風箏隊不但會鬥風箏,還會操作高難度的四線及兩線風箏,這種風箏沒有骨架,外觀看起來很像飛行傘,需要很高的操控技巧及臂力。
高元杰說,有時候別校學生來參觀,風箏隊員就會當起小老師,教導小朋友製作風箏和放風箏。過程中,這些原本在學業成績無法得到自信的學生找到了成就感。
莊舒仲 高雄報導
「小愛站起來了!」高雄市五福國中校狗小愛,重傷縫了三十多針後,原本獸醫宣布半身癱瘓,但學生不放棄,不斷給小愛按摩復健,在愛的力量加持下,原本不可能再走路的小愛,竟然奇蹟般站起來,現在又像往常一樣,在校園裡追著摩托車和單車跑,扮演校狗角色。
五福國中生教組長黃芸芬表示,小愛逆境求生的故事感動了許多學生,學校也拿來作為友善校園生命教育的議題,鼓勵學生勇敢面對生活的挫折。
臺少盟、勵馨基金會等關心兒童及少年權益的民間團體,合組「兒少新聞鑑定團」,檢視四家綜合性報紙的兒少相關新聞,並於昨天提出最新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兒少新聞以違法的負面事件最多;新聞處理有待改進的部分是:標題、內容、圖片處理不當,暴露兒少隱私,過度渲染或與事實不符。
有鑑於此,「兒少新聞鑑定團」呼籲媒體加強自律,並倡議修訂「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加強保障兒少權益。不過,此次倡議修訂的法條內容具有爭議,有媒體認為陳義過高,難以落實,甚至有違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之嫌。
兒少權益與隱私受到媒體不當侵害的現象,屢見不鮮;臺少盟等團體長期關注此一議題,並勇於提出諍言,值得敬佩。經過評鑑,兒少新聞處理手法有待改進的媒體,應該勇於自省,以更自律的表現回應社會觀感。至於修法問題,涉及法律專業並須兼顧媒體運作實務,尚須透過更多溝通,尋求共識。
不論「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應不應修訂、應如何修訂,保護、關懷未成年的兒少,應是所有媒體工作者的共識,也應是媒體存在的重要價值。
◆更多新聞內容請參閱「國語日報社網站」◆
※ 棄甲曳兵
棄甲曳兵 拋棄鎧甲,拖曳兵器而逃跑。形容戰敗逃跑的狼狽情狀。〈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棄甲丟盔 拋棄鎧甲,丟掉頭盔。形容戰敗逃跑的狼狽情狀。〈三國演義‧一一四〉:「唬得鄧艾棄甲丟盔,撇了坐下馬,雜在步軍之中,爬山越嶺而逃。」
★本單元內容出自於國語日報社出版「同義辭典」
★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個科學家跟一個詩人搭乘火車時坐在一起,後來科學家覺得無聊,就對詩人說:「你要不要玩個遊戲來解悶?我問你問題,如果你答不出來,你給我10元;你問我問題,如果我答不出來,我給你100元,如何?讓你佔便宜喔!」詩人答應了。
科學家:「地球到月亮之間有幾公里?」
詩人答不出來,直接拿了10元給科學家。
接著,詩人問了:「什麼東西在上山時是四條腿,下山時是五條腿?」
科學家迷惑的看著詩人,拿出了幾張紙,開始在上面寫算。一直到了火車到站的時候,他還是沒辦法解出答案,於是他拿了100元給詩人。
詩人拿了100元就下火車了,科學家衝上前去攔住他,說:「等一下!答案是什麼?」
詩人:「我也不知道。」他拿了10元給科學家,然後就轉身走了。
科學家:「……」
★該擔心誰
阿志帶著太太和岳母一起到叢林狩獵,當晚就在叢林深處紮營。
第二天一早,阿志和太太被岳母的吼叫聲驚醒。兩人慌忙的衝出營帳,發現岳母正和一隻兇猛的獅子面對面僵持著!
太太驚慌的問:「怎麼辦?」
阿志:「不用管牠!這隻獅子惹到不該惹的人,讓牠自己想辦法解決。」
太太:「……」
★勿食香蕉
阿傑與阿明第一次乘坐火車,帶著香蕉在旅途中食用。當他們剝下香蕉皮時,火車正進入一條黑暗的隧道。
阿傑:「你已經吃香蕉了嗎?」
阿明:「還沒。」
阿傑:「不要碰它,香蕉有問題!我才咬了一口,就看不見了。」
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