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電子版來囉!

國語日1

 [@more@]

能源教育徵文第一名 愛地球 一家三代都是節能高手

楊惠芳/臺北報導
由經濟部能源局主辦的「能源教育徵文、攝影比賽」,昨天舉行頒獎典禮,共有六十九名國小師生獲獎。
這項比賽是以「珍惜能源、摯愛地球」為主題。臺中縣龍津國小四年級學生楊又綺以〈我家就是節能家〉,獲得徵文比賽中年級組第一名;高年級組第一名則由臺南市東光國小陳怡卉獲得。她們都是以簡單、容易實踐的節能小祕方獲得評審青睞。
楊又綺說:「我們一家三代都是節能高手,爺爺是『堆肥高手』,會把廚餘、蔬菜外葉及落葉,拿到菜園當肥料。奶奶是『省瓦斯高手』,常常會煮菜分給我們,因為一次多煮一點,可以省瓦斯。爸爸是『省石油高手』,常常走路或騎腳踏車去要去的地方。弟弟是『省水高手』,洗完澡會把水留下來沖馬桶。媽媽和我是『省電二人組』,開冰箱時,限時三十秒關上;開冷氣時,會調到攝氏二十七度或二十八度。」
陳怡卉是以〈節約能源從生活做起〉獲獎,她認為目前地球上的各種能源都面臨了即將枯竭的重大危機,人們必須改變生活習慣,例如隨手關燈、全面使用省水馬桶等,都是簡單易行又有效的方法。
輔導學校推動能源教育計畫的主持人胡開惠表示,這次徵文比賽總計有五百多篇國小中高年級學生來稿,最後選出前三名及佳作。攝影比賽則選出前三名及佳作的國小教師。
另外,「能源教育週」系列活動也從即日起在各縣市能源教育種子學校展開,活動包括臺師大與國語日報舉辦的能源知識有獎徵答活動,本週六及週日在國立科學教育館進行的能源科學小實驗等。

▲TOP

表揚特教人員 32教師獲獎

楊惠芳╱臺北報導
教身心障礙的學生,比教一般學生辛苦多了,但許多特教教師仍然懷抱愛心、耐心,針對學生的個別需求,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希望每個學生都快樂學習。教育部從全國各級學校選出三十二名教師,今天上午十點半在國立臺中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舉行表揚優良特殊教育人員頒獎典禮。
獲獎的臺中市育英國中教師曾燕玲說:「以前我教的是『我認為對孩子有幫助的』,但現在我會思考『什麼是孩子最需要的』。」臺南縣公誠國小教師葉金芳說:「一般人聽到我在特教班任教,還教過許多不同類別的學生,都會說:『那些學生不會很難教嗎?你好有愛心。』但我認為,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教師的挑戰。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絞盡腦汁,想辦法讓學生適應環境,安定情緒,並設計適用的教具和方法,適合學生的需要。」
三信家商教師羅文蘭表示,教特教學生就像給孩子一雙翅膀,讓他飛行,所以特教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特質,並研擬「個別化教育計畫」,與家長討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接受適切的教育。羅文蘭說,學生的進步是教師的成就,這正是特殊教育工作的樂趣。
教育部表示,得獎的教師大多長期在特教界服務,具有犧牲奉獻的精神,無論在特殊教育教學、學生輔導方面,或在研究發展、改進教材教法教具方面,都有很多具體方法,值得其他教師效法。

▲TOP

蔡文村一日遊 學童愛上英語

張彩鳳/高雄報導
學英語不必遠赴國外了!高雄縣首座國際英語村——蔡文村,昨天正式開放給岡山區的學校進行一日遊學活動,一早就吸引橫山、深水與和平國小三校學生前往學習。學生進入英語村後,只能用英語和外國教師對話,大家雖然害羞,但是都開心的表示,可以和外國人對話,學到實用的英語,實在太好了!
高雄縣教育處長陳瑞忠表示,蔡文村未來每週將提供四天戶外教學的機會,到年底為止,預計有五萬名學生可以到村內學習。陳瑞忠鼓勵學生到了蔡文村之後,將平日學到的英語儘量說出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橫山國小五年忠班的陳元璟說:「進到蔡文村看到許多外國教師,剛開始很害怕,怕自己英語不標準,說錯了會被笑,還好一天下來,我覺得說英語一點也不難。我要繼續加油,到更多地方學習各種知識。」六年忠班的劉泳酉也說:「英語村很有趣,可以和外國人實際對話,實在太棒了!」
和平國小六年忠班的陳品純說:「到英語村就像到國外一樣,可以和外國人講話,比在學校上課有趣多了。如果可以常來,我的英語一定會愈來愈好。」
教育處表示,蔡文村設有十二個英語情境主題館,現場除了六名外師和四名臺灣英語教師,還有退休英語教師與大學英語系志工,讓學生不必出國,也能在逼真的情境下和外國教師互動,學習英語。

▲TOP

本報60歲 聽廣播拿好禮

吳啟綜/臺北報導
為慶祝國語日報六十歲,教育廣播電臺「教育生活家」節目和本報合作,今天起到十月二十一日每週二「寶貝我的愛」單元,歡迎聽眾分享和國語日報有關的故事,還能Call-in拿獎品。今天登場的是作家林良,他將在節目中談國語日報的誕生。

▲TOP

幫助社區貧童 美國中學生獲英雄獎

在美國布葉鎮中學念書的十三歲中學生迪倫‧德羅薩托,獲得了由美國國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青少年英雄獎,表揚他對於社區服務的貢獻與努力。
根據美國費城詢問報報導,共有三十名紐澤西州、賓州的學生,獲得青少年英雄獎。迪倫‧德羅薩托發起募捐運動,提供文具用品、書籍給家境清寒的學生,目前已有高達六百名學生受惠。
迪倫‧德羅薩托說,他受到社會課教師約翰‧哈格門的啟發,才興起了助人的念頭。約翰‧哈格門在參加一項夏日短期講習時,遇到了一名在圖書館工作的人。對方表示,很多經濟狀況不佳的孩童,相當缺乏文具與書籍。
迪倫‧德羅薩托先在住家附近的藥局,設立了捐款箱,接著,聯絡一些其他的社服單位共襄盛舉,大家有錢出錢,有物資捐物資,很快就募集到一批批的文具、書籍,再由迪倫‧德羅薩托轉贈到需要幫助的兒童手上。
隨著時序入秋,迪倫‧德羅薩托又想到另一個主意,他說:「我要為窮學生添溫暖的冬衣。」
「天氣變化得很快,許多喜歡到圖書館看書的學生,都沒有一件好夾克、帽子或溫暖的手套禦寒。」迪倫‧德羅薩托說:「我認為,行善助人不分年齡,既不會花太多的時間,也沒有大善或小善的區別。透過幫助他人,我更了解自己是多麼幸福。」
迪倫‧德羅薩托說,許多人經常怨天尤人,但世上還有很多更不幸福的人。「無論你是捐款行善,還是花時間開導別人,都是快樂的事。」迪倫‧德羅薩托在校最喜歡上數學課,他的休閒娛樂是打電玩、彈吉他與溜滑板。

▲TOP

「社論日日談」陸生真可解決生源問題?

教育部曾因政治考量,拒絕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新政府上任之後,積極研究大陸學生來臺就學問題,日前,教育部部務會報通過修訂「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增列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法源,大陸學生最快明年可以來臺就學。
在高等教育急遽擴充及少子化的雙重衝擊下,今年暑期大學招生生源嚴重不足,如今,教育部將開放陸生來臺就讀,許多大學有如久旱之望雲霓。不過,雖然政策開放了,是否真如許多招生不足的大學所預期,陸生來臺將可解決生源不足的窘境,答案恐怕不樂觀。
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投資大學教育,不僅招生人數日漸增加,辦學素質也日益提升,部分大陸大學的世界評比,超越臺灣的大學。此外,美國、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地的大學,以十分優厚的獎學金吸引大陸學生就讀。相形之下,臺灣物價較高,學費較貴,想吸引大陸學生前來就讀,並不容易。擁有臺灣經濟發展經驗的技職院校,可能是對外最具吸引力的院校了。
大學想要開拓生源,除了全面提升教學品質之外,建立學校特色才是不二法門。
更多新聞內容請參閱「國語日報社網站」

▲TOP

李老師教你同義詞─梨渦

※ 梨渦
梨渦 本指宋時妓女「黎倩」的酒渦。後泛稱女子面頰上的酒渦。
酒渦 臉頰上的圓渦狀小凹。相傳有此相的人好飲酒,故稱。
本單元內容出自於國語日報社出版「同義辭典」

▲TOP

101個不可思議

★能吸入所有物體的黑洞真的存在嗎?
第一次使用「黑洞」這個專有名詞的人,是天體物理學家──威勒。儘管在40~50年前,幾乎沒有天文學者相信黑洞的存在,但是現在眾人卻認為黑洞可能是解開宇宙如何產生的線索。
學者們說明比太陽更重的恆星,在燃燒的最終階段發生瞬間強烈收縮,產生了黑洞。據說約在150億年前宇宙發生大爆炸(big bang)時,大的物質和小的團塊結合成無數的黑洞。
像這樣在宇宙大爆炸時所產生的黑洞,叫做原始黑洞。宇宙中除了黑洞外,還有白洞和蟲洞。白洞和黑洞完全相反,是將在裡面的光、能量、粒子等物質都送到外面。學者們認為會吸入所有東西的黑洞,和會吐出所有東西的白洞交互作用,產生無限的能量,科學家為了製造人工黑洞,現在仍在研究中。
連接黑洞和白洞的蟲洞,被認為是宇宙間的移動通道。如果可以發現蟲洞的話,我們便可以像電影「回到未來」一樣做時空旅行了。
(本單元容出自於飛寶文化之【小學生最想知道-101個不可思議】一書)

教養文章–施崇棠讓孩子 從匱乏中學惜物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身價上百億,卻有個更值錢的惜物價值觀。這個觀念,讓他的3個小孩不愛名牌、不愛滿屋子玩具……擁有一把衡量「價值和價格」的尺度。

[@more@]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今年大二的小兒子,在美國大學的學校宿舍桌上有個褪色的小狗熊娃娃。這是母親在他四年前高二時送他的禮物。但即使搬了幾次家、也有些髒了,但是到現在還捨不得丟。
他背的黑色運動背包,底部破個洞,大男生不肯換新,原本要自己縫,但帆布厚不好縫,只好求救媽媽。哥哥也一樣,襪子破了也還照穿。
一般人眼裡不過幾千元的背包,對父親是台灣身價百億企業家的小孩心中,卻像「珍寶」般被呵護,而正值花樣年華的小女兒,更是不像時下企業家第二代般名牌滿身。
施崇棠的小孩,絕對有能力購買頂級精品,但他們節儉程度卻更勝一般家庭的孩子。他們天賦異稟嗎,未必。否則,秘訣何在?
首度接受媒體採訪的 施 夫人說:「讓他們從小珍惜周遭的物品。」原來「惜物」兩字,是施家財富教育中最貴重的資產。
也許,一群與一隻Hello Kitty(凱蒂貓)玩偶的差別,最能代表 施 夫人對這件事的感受。

家教一:給多不如給少 如果滿地都是玩具,會剝奪期望的樂趣

施 崇棠女兒讀國中時,當時學校流行蒐集凱蒂貓玩偶。有一天,施夫人與朋友在台北街頭看到一家專賣店,朋友望了店裡失望的說:「我家小朋友全都有了,不知道還要買哪隻?」而施太太看到這些凱蒂貓,「當時,我就心想如果我女兒有其中一隻,一定非常開心。」但她終究沒買,因為如果房間都是滿地玩具,小孩會因為擁有太多,而剝奪他們很多期望的樂趣。

然而,要小孩做到惜物不浪費,口頭說一千遍不如一個施家傳統的「匱乏」哲學。三個小孩念小學時,每天零用錢只有十元,買一個菠蘿麵包剛剛好,不會給多餘的錢。而給零錢的過程中,施太太還會有附帶條件:「零用錢一個月沒來領就沒了。」當時,小孩最開心的事,是可以存錢買一本漫畫書。

這些規定都是為了讓他們懂得錢與物品不是想要就有,必須自己在省吃儉用中才能取得。「不管家境如何,但良好的勤儉習慣不能忘。」 施 太太說。

家教二:不是想要就有,一年僅送三次禮物,產生匱乏後的喜悅

在施家,孩子小時候,夫婦倆刻意用一般家庭生活水平的消費,進行兒女的金錢教育。
「小學時,每年只有一次買像電動玩具般的大禮物,和兩次小禮物的機會。」小兒子說,而且兩個月才能上一次麥當勞。透過適度的匱乏,與匱乏之後擁有的喜悅,讓小孩心中種出一把衡量「價值與價格」的尺度。
小兒子回憶,印象當中,每次跟爸爸、媽媽去百貨公司逛,只要看到喜歡的玩具,卻比同類的貴,媽媽通常就會用手指比一比上面的價格,然後搖搖頭。久而久之,他自然也學會了比價。
三月某一天, 施 太太接到大兒子從美國打來的「求救」電話,竟是要幫他在台灣網路上買的球鞋寄到美國。她心想這球鞋在美國買不就好了?「這球鞋在?台灣買只要三成的價格,即使加上郵費,還比在美國買划算。」原來他已經把兩地方可能的價格全比過了。

家教三:長輩共同身教,從小教勤儉,長大有錢不會手足無措

施家的財富教育觀念,與身為長子,家中有五個小孩的施崇棠,小時候來自公務員家庭的節儉習慣有關。

大學時的施崇棠,在同學眼中就是只會念書不會花錢的「模範生」。 施 夫人回憶,有次到施崇棠家作客,只見他與四個弟弟的最大娛樂,竟是窩在樓梯上玩套圈圈遊戲。

在施崇棠的家裡,有個「留存摺」的美好傳統。

身為長子,施崇棠在出社會工作後,為了減輕家計,就把當時每月只有八千元的薪水,撥四分之一給自己的大弟。等到大弟也出社會,將剩下的錢就繼續存在一個戶頭,連同存摺交給下一個弟弟,等到最後一個弟弟完成學業為止。

透過撙節與分享,金錢變成凝聚家人關係的力量,金錢的價值也在這過程中變得更高。

因此,縱使現在成了企業董事長,施崇棠的勤儉價值依舊,而施太太也是如此,她說,自己大部分都買折扣後的衣服,盡量能省即省。

然而,在富裕的家庭裡,要維持「不富」的環境,相對更難。因此,施崇棠夫婦不只要求自己以身作則,還規定爺爺奶奶等長輩也一視同仁:「不能買玩具、拿零用錢給他們。」

「我不可能永遠都在旁邊牽著孩子的手。」施崇棠說。所以從小扎根,讓他們一開始就建立惜物、學會如何與金錢相處,等到他們長大一下有錢了,才不會手足無措。在施家,愛物、惜物的觀念比給萬貫家財還有力量

「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

樂觀的人,是從挫折中「發現希望」。

成功的新典範:不在你贏過多少人,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藉口!

愛心啊~感恩!

這次水上運動會,育瑋的爸爸媽媽特別製作了美味精緻的三明治,分送給每一位同學,讓同學在水上運動會上消耗的體力得到補充,感謝他們!看看同學吃得很滿足的樣子,大家都很高興!

 

DSC04824 DSC04825 DSC04827

DSC04829 DSC04831 DSC04833

水上運動會

DSC048489/22我們舉行第一次的水上運動會,活動項目有大隊接力、趣味大隊接力、25公尺計時賽以及五十公尺計時賽,活動精采、競爭激烈,相關活動照片請詳閱 :

 

 

 [@more@]

 

首先上場的是大隊接力賽,我們派出班上最精銳的代表參加:

DSC04725 DSC04730

接著進行的是趣味大隊接力競賽,這次只要是沒參加大隊接力的同學就要參加趣味接力,而這些同學也表現得可圈可點:

DSC04753 DSC04760

DSC04766 DSC04771

 DSC04789 DSC04795

最後進行的是二十五及五十公尺的計時個人賽:

DSC04809 DSC04810

DSC04812 DSC04813

DSC04816 DSC04817

DSC04818 DSC04819

 DSC04820 DSC0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