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錯覺的世代 >

瞎

      曾經聽過某位國小校長這麼形容現在的小學教育:「現在快樂學習,以後安樂死!」如此聳動的字眼,出自教育主管之口,乍聽之下的確駭人!但仔細想想其中的涵義,的確值得為人父母與師長者深思。

[@more@]

      現在的新世代青少年,在明顯少子化趨勢的家庭中個個都是寶貝,社會、媒體,整個大環境較諸以往更顯得民主意識高漲,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學習環境中充滿著過度的鼓勵、讚美而缺乏認清真我的價值,這些都足以造成了孩子的過度自戀、自以為是;再加上大量使用e-mail、Msn和手機通訊,缺乏與人直接面對面的溝通學習,造成人際關係的淡薄;做錯了事不認錯、鬥志低落卻又瞧不起別人…,憤怒和冷漠幾乎成了新世代面對挫折的標準處理態度。更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新世代既無生存的壓力,也就失去了對人生目標的追求,逐漸變成了<單身寄生蟲>—成年子女賴在家中,無謀生能力,對未來也毫無目標。曾經看過深入描寫這類故事情節的電影,顯示這的確已是新興的社會現象,值得省思。

       每當在媒體報導師生衝突、親師對立相關事件中,看到學生或家長輕蔑師長的態度時,不禁要長嘆師道式微,孩子的能力錯覺造成自我肯定的無限膨脹,自覺高人一等,如果加上家長的變相鼓勵,教育的無力感遽增,師生間漸行漸遠,管教成效不言可喻。從近幾年的卡奴、卡災現象不難看出年輕人自我的無限擴張,再看到今年100%的大學錄取率,顛覆了以往考取大學的成就感,顯示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教育力量都要再加強,尤其父母的態度影響孩子最大,期待讓家庭教育重新回歸正常,教導孩子以正面、向上的態度面對未來。

–轉貼蔡莉莉教師收聽教育廣播節目心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