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真正水 教學省思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宜蘭真正水  教     

行前準備戶外探勘的重要

    終於在教案設計完要實際進行教學,不過教學前的行前探勘是一定要進行的。這次的行前探勘與準備有幾點發現:

[@more@]

(一)準備跟不上變化:原本活動設計要在烏石港漁會讓學生休息用餐,但是去探勘之後才發現,漁會直銷中心已經休館,所以是無法進入的。不過也還好去走一趟,原本看烏石港服務中心的網頁介紹,感覺並不大,我們人數六十多人可能容納不下,結果探勘後發現,服務中心有椅子、有冷氣、有影片播放、有廁所,最重要它願意幫孩子保留位子,讓孩子中午在此休息用餐完,撥放龜山島及鯨豚影片讓孩子欣賞,結果服務中心是比漁會直銷中心更適合的中午休息地點,所以還是需要行前探勘走一遭,可以減少戶外教學問題產生。


(二)課程主題要扣緊:蘭陽博物館館藏豐富、遊客眾多,所以要帶孩子到此地進行教學,整個參觀路線及教學主題需要好好設計,不然很容易走馬看花,到此一遊就說bye bye,學生只是出來走走散步而已,所以我們這次就將蘭陽博物館的主題鎖定在第二層,教學及學習單都以海之層(海洋教育)為主,當然整體的蘭博特色還是要介紹給孩子認識,探勘時我們特地在海之層停留較多時間,也依此展現的看板或內容設計學習單課程,這樣在進行教學時主題明確,孩子也比較清楚知道所要學習注意的內容。


(三)行萬里路學知識:你知道蘭陽博物館、烏石港、外澳這三個地理位置關係嗎?其 實在還沒探勘前,我並不是很清楚,心裡想反正有車子,要去哪裡請司機開過去就好啦!(這三個都在頭城,應該不會離太遠),結果實際到達現場後,自己哈哈大笑,原來這三個地點就在一起,只要走路就可以到達下一個目的地,實在太棒了,可以省去上下車的時間和麻煩,而且事先探勘可以預估兩站之間所需時間,整個教學流程可以更順暢,所以我想讓孩子用走的到下一站,體驗行萬里路的感覺。

(四)意外的發現:到烏石港看到漁船入港景象很開心,但是很好奇每個漁港進出時都要來到一個小房子檢查,一問之下原來是烏石港的安檢所,這應該是大家平時來到烏石港不會去注意的,但是它卻在我們台灣的國土安全性上佔了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防止偷渡客、處理海上問題等),所以經過探勘後,我想把這個安檢所列入教學活動中,讓孩子訪問裡面的大哥哥,來認識我們的安檢所,讓孩子對於漁港有不同的認識。

(五)老師要先愛海:因為要教學所以要探勘,更要深入了解蘭陽博物館、烏石港、外澳的相關知識,才能豐富的介紹給孩子認識,所以在教學時,老師也會跟著成長學習,因為要教學,我也走出來接近海洋、以不同的心情認識海洋,其實老師要先能愛海,孩子才能感受到你對於海洋的態度,進而放心的親海、知海、愛海喔!

 

99.11.11(四)教學省思

(一)體驗式學習:我們的教學方式是以「體驗式的學習」來能拉近學生與海洋的關係,也才能加深學生對海洋的深刻感受。整個「教學活動」的行程規劃,從加深對海洋的知識到親近海洋的行為,學生的體會從他們的表情與驚呼中透露出來,哪個學生不想走出戶外進行行萬里路的學習呢?海洋教育走出去就對了。

(二)孩子對海的感受更深刻:即使是烏石港遊客中心、路邊裝置藝術(各種魚的立體模型)、港邊漁船(漁人正在做捕鰻魚幼苗之準備工作)、海巡署檢查哨等等眼睛所見、雙腳走過平淡無奇的地方,只要老師對海洋教育有靈敏的覺察、與活動前深入且用心的準備工作,走一趟我們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看到學生在濃濃海味的圍繞之下(真的到了海邊,魚腥味不絕於鼻),對於海的感受更為深刻。

 (三)擁抱海洋:衝呀!大海我們來囉!你在海邊踢過沙灘排球嗎?你看過一大群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衝向海浪嗎?你曾經在沙灘堆過獨一無二的沙堡嗎?你感受過小朋友對大海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嗎?說再多海洋教育的好處、講再多海洋教育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們身處聲光效果環繞的環境中,唯有踏入海洋的懷抱哩,才能感受海洋的美、體知海洋的深奧,下次讓我們再次帶著你、我、他一起加入海洋探索的行列吧!

(四)對於看板體認有限,玩水讚!:就實際教學現場觀察所得發現,在蘭博及烏石港遊客中心,中年級孩子對展館所要傳達的意念,體認有限,對看板文字的閱讀多半缺乏耐心,背包中零食對孩子的誘惑力遠大過探索慾(參觀過程孩子偶爾會問:什麼時候休息吃午餐?)。然而一到外澳沙灘,個個立刻赤足狂奔,或玩球、或沙雕、或追浪。食物、回家時間全被擱置一旁,不需提醒,孩子逕自開啟全部感官,徜徉大海懷抱,美感、樂趣盡收眼裡、心底。瞧!孩子們自發的在沙灘上感性寫下:「老師!謝謝您!」的字眼,以及照相時流露的自然愉悅神情,和在學習單上表達對下次出遊的渴望,就知道「親海」課程的魅力無窮。

(五)有經費補助教學好放心:有了「親海」課程的經驗,才會喚醒孩子「知海」的意願,以及「愛海」的行動。慶幸這次有機會先踏出海洋教育的一小步。只是100學年度前,有多少老師能有機會聆聽、接觸相關訊息,進而願意帶領孩子一探海洋課程?又有多少配套,讓老師在經費充裕之下,孩子安全無虞之下,放心、放膽讓孩子在合格的教練(團體)帶領下去體驗海洋活動?少了支援體系,短少了經費,腳步就會退縮,甚至裹足不前。因此有充足的經費支援,才可以讓老師放心的進行教學。

(六)孩子喜歡 家長回饋多:這次的教學,家長透過孩子的分享和學習單的引導,很多家長都反應此課程很棒,假日時也想帶著孩子到這裡玩,更重要也讓家長和孩子重新認識宜蘭的美,以身為宜蘭人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