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從經驗中得知「一日之計在於晨」,今人從實驗中得到同樣的結論,人在睡眠的第四個階段會分泌跟學習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當我們一覺睡到自然醒時,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已經補充足了,學習的效果就會比較好。也就是說,早晨起來讀書是最有效的。
那麼為什麼只推「十分鐘」呢?因為閱讀是個習慣,不是本能,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人教他說話,他會說話;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沒人教他識字,他是文盲。對一個還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不能一次讀很多,會產生反效果。十分鐘很短,只有一個小時的六分之一而已,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可以忍受的長度。所以趁孩子剛起床精神好時,讓他讀些有益身心的好書,開啟一天的學習。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愉悅的晨間閱讀開始一天的學習之旅,到了晚上在床上親子閱讀,終止這個歷程,如此持之以恆,一定能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之門。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看到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新加坡推O歲閱讀,孩子一生下來,政府就送兩本布做的書,從小養成他愛讀書的習慣。凡是習慣都必須被「養成」,需要持久的重複,晨讀雖然才短短十分鐘,卻可以透過重複做,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
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後,一生受用不盡,因為閱讀是個工具,打開人類知識的門,當孩子從書中尋得他的典範之後,父母就不必擔心了,典範能讓他自動去模仿,就像拿到世界盃麵包大賽冠軍的吳寶春說:「我以世界冠軍為目標,所以現在做事就以世界冠軍為標準。冠軍現在應該在看書,不是看電視;冠軍現在應該在練習,不是睡覺……」,當孩子這樣立志時,他的人生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晨讀十分鐘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讓我們一起來努力推廣。
今天學校也開始推動晨讀十分鐘活動
班上進行得很順利 我昨天就把今天的聯絡簿讓孩子先抄好
所以今天就安靜的看書吧
孩子一開始還不習慣 突然一早來就無事做 只要看書就好
他們抱著懷疑的眼神看著我….不是老師每天早上都排滿了嗎 考試 作業 訓話..等
今天老師竟然說看書 他們只見老師也拿書出來看 不管他們 老師就自己看起書來了
就這樣全班 今天有氣質的安靜看書 音樂只有十分鐘 我們班是看了一個早自習
今天的早晨真好 我不用一早來就開始指揮學生 一早來就開始追作業
不過第一節上課鐘聲響 又開始忙碌上課了..
偶而這樣安靜的晨讀真好
只是實在有太多級務要處理 不然每天都晨讀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