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請假躺在床上 沒事就會看書 念經
最近在看洪蘭教授出的「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這本書
其中提到一篇「生命教育是用體會的」..很有感觸
自己是在教育現場的老師…學校也努力在推行生命教育…我也覺得很重要
但是總覺得每年縣舉辦的生命教育教案比賽…就真的會提升孩子的生命教育嗎?..
記得很久前網路流傳一篇「小小晉惠帝 你我是幫兇」
指出現在孩子沒有同理心 看到貧苦孩子 只會嘲笑他們笨 活該…
身為這些孩子的我們….孩子的老師 我們真的是幫兇嗎?…我不想成為幫兇ㄚ
洪蘭教授書中提到歐洲有一所盲啞學校的校長規定,
新進老師必須綁上眼罩一週,連睡覺都不可拿下,切實體驗盲人的感覺。
校長說老師若不能體驗學生的狀況,便無法產生同理心,就無法拉近師生的距離,便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p.110〉
其實生命教育不是用「教」的,它是用體會的, 讓孩子有時間注意課本以外的生活情形,
週末安排孩子去孤兒院、老人院服務,從實做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就可大幅改善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也要改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心態,不要一味追求高分,讓孩子誤以為只有讀書最重要,其餘都不屑一顧。其實現在多元社會,能力比學歷重要的多。
教養孩子沒有撇步,也沒有捷徑,父母最知道自己孩子的長處與習性,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補,安心的把孩子留在身邊,學習課本以外的人生知識。
分享洪蘭教授的網路小品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pps
「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是句恐嚇的話
人生是公平的,現在你陪伴孩子成長,將來他會陪伴你年老。〈p.112〉
我喜歡最後這句話,真有味道…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