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電腦~電腦~Microsoft Office Word2007~病毒~病毒~真惱人!!!!

電腦很聰明也很笨~有年限~也有脾氣~

該當時不當~不剛當時當~Cry

常在不該中毒時~中毒~

也在不該休息時~休息~

再來Office 2007不推啦~

還是Office 2003好用!

最近一堆事要處理~

責任感使然~

常把學校事擺第一~

自己的事擺後面~

不過未來要考量自己的體力及能耐了~ Yell

晴天霹靂~居然打字到一半~我的資料不見勒~

也救不回來!!!唉唷!

繼續努力以赴~

一定要在請假前,把刊物處理好到一個段落~

最近忙孩子比賽的事,明明是孩子的疏忽~

孩子的錯~家長打電話道歉~

偶跟家長說~您教育孩子來跟偶道歉~

不要幫孩子道歉~ Yell

真的!所有的爸媽們~不要當孩子的"多啦a夢"~

要不然您的孩子~就會是"大雄"!

希望未來我也不要是"多啦a夢"~

我是靜香~ Kiss

繼續編輯刊物~

正咩兒100.5.10 Smile

【閱讀】親子天下—別逼孩子打招呼及教出禮貌好小孩

 【別逼孩子打招呼】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個兒小不表示自尊線也很低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我常想,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應該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兒呢?

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此外,成人的話是一種教導,「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許,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自尊心也被默視了,所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們,也看不見幼兒的自尊心?我們看不見那站在巨人叢裡的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我們看不見小小孩的罪惡感,因為連他心愛的爸媽(甚至爺爺奶奶)也覺得他不夠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視下數落他。

是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籤(沒禮貌、太吵、不聽話……),「警惕孩子」的目地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嗎?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有什麼問題呢?

(其它看網路或去買書唷!)

【教出禮貌好小孩】

現代小孩為何沒禮貌?
「家長都太放任了,總認為沒什麼跟孩子好計較的,但教養和計較是不同的事,」一位網友觀察親子公共場所的親子團互動,有感而發。

觀察小孩為何不夠有禮貌,與家庭結構組成產生變化,媒體的惡性示範,以及當前過於單向、宣導式的品格教育,都有關係。

少子化浪潮席捲下,小家庭成為主流,每個孩子在家庭受到的關注與寵愛遠高於過去。再加上小家庭都會化的緊湊生活,少了親朋好友頻繁往來,缺乏應對進退的練習機會,是家庭中禮貌教育最大的難題。

最近貞宜老師推薦看第二三期的親子天下,於是立刻看一下,我比較喜歡第二篇的論點

說實在的,很不喜歡一些學歷高,然後長期住國外,然後偶爾回台灣演講再賺個錢,又回到外國,然後再評論台灣的教育,當然其論點也有可以信服的點,但就是覺得怪…….

就像同學到外國唸書,一回台灣就說你們台灣多髒~你們台灣怎樣~疑?那你是哪一國人ㄚ? 

正咩兒2011.5.10(二) Yell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23期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851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851

【教育】一 位 老 師 的 沈 痛 心 聲(Email轉寄文章)

聲 Yell(Email轉寄文章)

 我的心中非常沈痛,教書近十年了,一直以身為老師為榮,但是最近一年來卻深感心痛與無能為力,今天上課時,一位學生趴在桌上睡覺,於是我說:「某某同學,你生病了嗎? 如果沒有生病,請你不要趴在桌上。」  

然後那位學生連甩都不甩我。我又說了一遍,他回答:「我高興!」 於是我請同學請班導師來,等班導師來時,我說明了原因,那位學生對我回嘴說:「你哭夭〈台語〉喔。」 

我說:「是你還是我?」 學生馬上又回:「我又不夭,你哭爸咧!〈台語〉」 然後大搖大擺地跟著導師出去,導師在場卻沒有任何制止的行動,後來我詢問了導師的處理情形,導師也無能為力,只能記過處理,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位學生是學生中的老大,後面總跟著一群嘍囉,平時打人、鬧事、恐嚇樣樣精通,記過對他來說其實不痛不癢,他的母親是從事特種行業, 所以根本無法管教他,我曾經親眼隔著一棟樓看過這位學生去恐嚇其他學生,那種狠勁,我心中在滴血。  

史英先生,因為人本主張學生不可以打罵、不可以管教、不可以處罰,一有學生家長宣揚說:老師處罰學生,這位老師馬上陷入眾聲撻伐的境地,所以誰不自私?明哲保身要緊,何必去管別人的小孩? 所以我們只能以記過處理, 先生,您聽過報紙曾報導一位國中生被記18支大過,卻洋洋得意嗎?  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反正又不會少一塊肉,照樣可以畢業。 

 

但是各位人本的大學者,你們都是高知識份子,高所得、高生活環境的人,但是,不要忘了,台灣有許多鄉下學校,父母鎮日忙於掙一口飯吃,肚子沒有填飽前,誰有精神餘力去陪孩子管教孩子?

 

或許我比較白目,我總希望能憑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喚醒這些迷途的孩子,但是我所得到的是屢次在課堂上學生以哭爸、哭夭罵我,其實我知道這種話是學生次級文化的語言,我傷心的是有誰願意去管教這些迷途的孩子呢? 老師不應該體罰學生,我贊成但是,親愛的人本學者們,請你們到鄉下的學校去教看看,不要老是以高姿態說那番大道理,人本太過的主張只會使所有的老師灰心,使中低階層的孩子更無人管教而已。  

學校一位老師在上課時,一群學生連甩都不甩他,聚在一堆玩撲克牌,那位老師也很白目〈因為我現在覺得去管教學生的人實在是太不識相〉,開口制止學生不要玩認真上課,當然學生不會理會他,繼續玩撲克牌,於是這位”白目的” 老師走下講台抽起一張牌走回講台,一回頭,一位比他高壯的學生也走向前抓起他的衣領,劈頭就是甩老師兩巴掌,老師當場傻掉,事後校方聯絡兩天才找到這位學生的家長出面處理,學生勒令轉學處置。 

校長還當全校老師的面誇讚這位老師沒還手,真是好老師,事情也較好處理,等於送走了一顆不定時炸彈。 

原來老師處罰學生會被告上法庭,可是學生打老師可以完全沒事,而且被學生打不出手的才是好老師,學生依舊可以在另一個學校悠遊自在, 我茫然了……原來人本所要的就是一個打壓老師、提升問題學生權力的教育環境啊!  一個遍體鱗傷的老師! 

一項需要你在『明哲保身』與『責任』之間做選擇的工作。  「人本」在一昧訴求人權應被尊重的同時,卻未對社會環境做評估。 當學生的人權被尊重,卻未被告之,他也應尊重他人的人權時,學生只得到放任與無知。 

試問:如果再繼續惡性循環下去,台灣勢將沉沒!?

 

台灣的孩子要在哪立足?生存?面對人生? 

給他用力的轉出去,讓大家都知道! 

 

家長們:請傳閱! 為什麼要讓加害的學生如此囂張,被害的學生不敢聲張!!?? 體罰真的不好嗎?大家要省思呀! 

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禮貌!什麼叫做倫理! 家長師長,民族幼苗就這樣長大了,以後會是個什麼樣國家呀?? 沒有人敢斥責違法的青少年,因為怕被他們桶一刀嗎? 

我們的道德勇氣盡喪無疑!身為大人的我們有責任呀! 醒醒吧!什麼民主? 什麼人權?這些跟禮貌或倫理有衝突嗎? 

 

沒有把自己的孩子教好才是社會敗壞的幫兇!

看了這篇,你有何感想呢?

 

不是當老師的人很難體會這種感受吧!

 

不過話說宜蘭的孩子已經算很單純了,

 

比較難教的有可能是家長,因為家長溺愛孩子,

 

一直幫孩子找藉口,不知是幫他還是害他? 

正咩兒2011.5.2(一) Smile   

宜凱旋國中 獲閱讀磐石學校

兩家報社的文章寫的內容焦點完全不一樣! Smile

 

上週老家附近發生金紙行爆炸~太晚才看到新聞~

還好當天打電話給弟弟~家裡一切安好~

真的是嚇翻了~好可怕唷!

 

正咩兒100.4.28緯弟~生日快樂! Kiss

 

宜凱旋國中 獲閱讀磐石學校

2011/04/22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宜蘭市凱旋國中獲教育部選為全國閱讀磐石學校。

 

 

宜蘭市凱旋國中推動閱讀,1年選出1位學生閱讀名人,製成海報,永掛圖書館表揚,獲選閱讀之星,還可與校長早餐約會,師生受惠外,學校也獲選為全國閱讀磐石學校,獎金20萬元,用來推動閱讀,添購圖書設備。

 

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選拔,宜蘭市凱旋國(凱旋國中才對)在全國眾多學校中,以多元、深化的教育方案「閱讀越好,閱讀越樂」獲評審肯定與入選,昨天獲教育部頒獎,殊榮難得。

 

校長陳志勇說,國中生面臨升學與課業壓力,要推動閱讀不易,但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因此,學校推動閱讀,從晨讀開始,自98年起,全面推動晨讀15分鐘,學生到校第1件事不是讓他們去考試,而是在優美音樂聲中晨讀。

 

從學生晨讀,校方再延伸到成立家長讀書會、導師讀書會、教職員工讀書會,大人以身作則,帶動小孩讀書風氣,學校並推動閱讀標竿班級認證及選拔閱讀名人堂、閱讀大師、閱讀之星,推薦10本凱中學生必讀好書,並辦閱讀之星與校長早餐約會等激勵,效果明顯。

 

其中,「閱讀名人堂」1年選出1人,首位名列閱讀名人堂的是潘亭妤,1學年讀了138本書,她的介紹被製成海報並裱框,將永掛圖書館,象徵閱讀最高榮譽。

 

潘亭妤說,閱讀可以豐富知識,有助學業與思考,她最喜歡的1本書是「佐賀的超級阿嬤」,那種樂天知命的個性很值得學習,從閱讀中,可以充實自己,學到快樂,真的是好處多多。

 

﹝凱旋國中﹞潘亭妤閱讀居冠 入選名人堂

 更新日期:2011/04/22 04:11

〔自由時報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

宜蘭市凱旋國中推動閱讀獲肯定,被教育部選為「閱讀磐石學校」。學校辦理閱讀名人堂、閱讀之星等選拔,去年開辦的「閱讀名人堂」,二年級潘亭妤以一百三十八本書,閱讀量居全校之冠,成了首位入選名人堂的學生。

 

凱旋國中九十八年推動「晨讀十五分鐘」,學生到校第一件事不是考試,而是在優美音樂聲中晨讀;校長陳志勇說,國中升學壓力大,要落實閱讀困難度很高,但閱讀是教育理想的實踐,學校作了問卷,八十五%導師認為晨讀有助班級經營,九十二%同意晨讀增進讀書氣氛。

 

更讓學校高興的是,將近九成孩子,同意晨讀能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也能體會閱讀樂趣;家長更有驚奇發現,孩子原本不愛接觸書本,現在會主動閱讀並分享心情。

 

陳志勇說,學校舉辦「閱讀之星」選拔,每班每月推薦一人,與校長早餐約會交換心得,還有「閱讀名人堂」選拔,閱讀量最多的才能入選,每學年只能一人入選,還可留名校史,學校有閱讀存摺,閱讀量是要認證的。

 

首位入選名人堂的潘亭妤說,讀課外書沒有壓力,她喜歡小說、雜詩,多閱讀可以增進寫作能力,也能改掉不好的習慣與態度,讓自己的思緒變更清晰,有助於課業的學習。潘亭妤最喜歡的書是「佐賀的超級阿嬤」,喜歡阿嬤的樂觀與樂天知命的個性。

 

教育部全國選出十二所「閱讀磐石學校」,凱旋國中是宜蘭、花蓮唯一獲獎的學校,獲頒廿萬元獎金。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1&f_SUB_ID=3022&f_ART_ID=314269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22/78/2q9px.html

 

【教育】台北海外服務團TOPS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aipei Overseas Peace service,TOPS)」前身為成立於1980年的「中泰支援難民服務團(Thai-Chinese Refugee Service,TCRS)」。

1980年越南、柬埔寨與寮國先後由共產黨取得政權而全面赤化,大批遭受戰火波及與共產黨政權迫害的難民,無從選擇地湧入較為和平穩定的泰國邊界;其中包括為數眾多的華裔難民,磨難頻頻,亟待外界援助。

海外志工賴樹盛

世界公民是一種價值觀~與生活態度~更是要身體力行~

正咩兒2011.04.12Kiss 

邊境漂流

康軒版課本第六冊第110頁

資料來源:http://www.cahr.org.tw/tops/about.php#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ZQs1Z_BtG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tBisEDGSc

【時事】驚!地震魚浮海面 長3.8M重29台斤

驚!地震魚浮海面 長3.8M重29台斤

17 小時前 – EBC 1:25 | 181612 次

苗栗一名漁民,昨天在外海捕撈到一尾長達3.8公尺,重29台斤的地震魚,超巨大的魚身,連海產店老闆看了都直呼「大概10桌也吃不完」,只是台灣西部海域,實在很少捕獲…

連結資料來源第一個網址才看的到唷!

先看2009年的新聞~

俗稱「地震魚」的深海皇帶魚

好大隻的地震魚唷!經過專家說明~沒有依據證明抓到地震魚就有地震~別擔心~

正咩兒2011.04.08 Smile

資料來源:http://tw.video.news.yahoo.com/video/general-19458039/3-8m-29-2481901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o99B1iyiUw

【教育】教師可以「期中(上班時間)」出國嗎?

教師可以「期中(上班時間)出國嗎?

 

除了問人事主任以外,也查相關規定,於「上班時間」需經過主管機關的同意(出國申請書),還有去「大陸地區」要另外填「簡任第十職等及警監四階以下未涉及國家安全機密之公務員及警察人員赴大陸地區申請表」澳門不受(大陸地區)管制。但出國要寫出國申請書。

 

但是(週六、日或放國定假日)是可以出國的。(非指寒暑假、休假、補假唷!)不過週六、日很難出國吧!除非是連假囉!但縱使是自己的週末假期,建議也是填申請表囉!保護好自己很重要!!畢竟出入境資料一定可以查的到唷!而且對學校也是一種尊重囉!

 

為什麼要寫相關申請書呢?其實就是要讓學校找的到人囉!還有課務的問題,還有去大陸地區是怕公務人員洩露國家機密囉!所以都要合法申請。

 

申請表格供大家參考!

1.橫式出國申請表範例.doc

2.赴大陸地區申請表.doc

 

正咩兒2011.4.5(二) Smile

『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因公派員出國案件編審要點』

係規範各機關因公出國案件,至公務人員非因公出國是否需由機關首長核准,請依人事管理規定辦理。」另案經轉准銓敘部本(九十一)年十一月五日部法二字第○九一二一八九七九○號書函說明略以:「查公務人員請假規則(以下簡稱請假規則)第十一條規定:『請假、公假或休假人員,應填具假單,經核准後,始得離開任所。但有急病或緊急事故,得由其同事或家屬親友代辦或補辦請假手續。』第十二條規定:『(第一項)請假、公假或休假人員職務,應委託同事代理。機關長官於必要時,並得逕行派員代理。(第二項)前項在假人員,應將經辦事項確實交代代理人。』第十七條規定:『公務人員在休假期間,如服務機關遇有緊急事故,得隨時通知其銷假,並保留其休假權利。』基此,請假規則有關請假之規定,均以有具體請假之事實為前提,機關首長自得依權責就事實認定予以衡酌,是以,有關請休假出國觀光是否仍需經首長核准一節,仍請依上開規定辦理。」。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91.4.16陸法字第0910006422號書函

一、 查依「臺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許可辦法」(下稱本辦法)第三條規定,公務員申請赴大陸地區,除合於本辦法第四條至第十一條規定者外,不予許可;至於一般民眾及教育人員,則無事由上之限制。本會八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八十九)陸法字第八九一二一三一號函關於教育人員申請赴大陸地區,雖無第四條至第十一條規定事由之限制,惟不宜以觀光名義赴大陸地區,主要在於說明目前政府並未開放臺灣地區人民赴大陸地區觀光之整體政策。

二、教育人員申請赴大陸地區並事由上之限制,有如前述,如有需赴大陸地區探親、探病、奔喪、參訪或旅遊等情形,應依本辦法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程序向境管局申請許可後,始得赴大陸地區;另基於人事管理上的考量需要,亦應依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先經所屬機構或校院同意。

 

※宜蘭縣政府991112府人考字第0990127171號函修訂「宜蘭縣政府暨所屬機關學校公務員申請赴大陸地區管理作業規範」程序,於赴大陸地區7日前完成申請手續,並詳閱公務員及特定身分人員進入大陸地區注意事項後簽章,向人事室提出申請。

 

※「公教人員申請出國案件審核要點」業經修正為「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因公派員出國案件編審要點」,並自九十一年九月四日起生效,有關公務人員非因公務出國是否應報請機關首長同意,及其差勤應如何處理。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92.1.20局考字第0920050569號函

 

※※有關「教師可否於學期中出國」之疑義,本府補充說明如下:※※

 

一、 本案為本府941118北府教學字第0940794595號函之補充說明。

 

二、 前函說明二所提「教師如欲於學期中休假日出國」之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一)專任教師(除兼任行政職務者)於學期中以不影響課務及校務為前提,得利用放假日出國,惟為維護學生學習權益,不得以調補課之方式加請事病假出國。

 

(二)教師兼任行政職務者於學習中實施休假仍依8842988北府人二字第159167號函辦理,不得以調補課之方式加請事病假出國。

 

(臺北縣政府94121北府教學字第0940819792號)

    「公務人員申請出國案件審核要點」業經修正為「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因公派員出國案件編審要點」,茲以該編審要點業刪除公務人員申請出國觀光以休假、婚假,或放假日為限之規定,為配合人事法規鬆綁之政策,爰放寬各機關公務人員利用加班補休得出國觀光。

 

資料來源: http://www.edu.tw/human-affair/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9271

http://law.e-land.gov.tw/law/public/rule/rule_2.asp?todo=FullText&type=New&no=%A9y%A6%E6160-67&mod=3

【時事】霸凌留言遭斷章取義 美女作家謝曉昀老師辭教職

霸凌留言遭斷章取義 美女作家辭教職

這個新聞播了一週,和學生討論時事………….

 

學生說:「老師~她是個爛老師!居然要霸凌學生」

 

我問:「你從哪裡看到這個新聞?」

 

回答:「新聞呀!」

 

「那你有去她的臉書看嗎?」

 

「沒有呀!」

 

「你有多看幾個報導嗎?」

 

「沒有呢!」

 

「那你就沒有了解全部囉?」

 

「嗯!」

 

正咩老師常在講的…….

 

「媒體識讀」

 

「不要斷章取義」

 

「保護好自己」

 

「新聞自由vs言論自由vs隱私權」

 

「流行vs傳統」

 

「青少年文化vs網路語言」

 

「媒體第四權vs無冕王」

 

「跑新聞vs抓新聞」

 

這個新聞還是告訴大家~要保護好自己……..

 

這位老師以為使用與孩子貼近的語言可以幫助

孩子,沒想到卻重重的傷害了自己!Yell

 

寶貝們~保護好自己!

 

正咩兒2011.03.29 青年節快樂!明天要去聖護參訪,希望大成功唷! Kiss

 

【霸凌留言遭斷章取義 美女作家辭教職】

 

【聯合報╱記者楊竣傑/新北市報導】 2011.03.24 10:30 am

美女作家教師謝曉昀日前被踢爆在臉書上煽動霸凌,昨天出面表示媒體「斷章取義」。

 

永和區復興商工美女作家教師謝曉昀,日前在個人臉書(Facebook)和學生開玩笑,寫下「體罰制度不要廢,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痛揍學生了!」「示範正確又不著痕跡的霸凌方式」等留言,被學生投訴媒體。她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沒有一位學生遭霸凌,留言是遭斷章取義,希望社會能諒解,並已向校方請辭。

 

三十二歲謝曉昀畢業於華梵大學美術系,在復興商工已擔任七年夜補校美工科教師,著有《惡之島》、《安娜之死》等小說,曾獲台北縣文學獎小說獎首獎,是學生口中的「美女作家」。

 

作家駱以軍也在謝曉昀的臉書留言「為了目睹了媒體的扁平話語侵入一個細微複雜世界的活生生發生而感慨,加油,送妳兩句我父親生前贈我的話─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今年一月十六日,她在臉書和學生聊天,留下「體罰制度不要廢,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痛揍學生了!」學生在留言下方回文討論「如何惡作劇整同學」,有人認為可推同學,有人表示可以踹同學,謝曉昀馬上回應「明天來看我示範最正確又不著痕跡的霸凌方式!」一位學生認為不妥,日前向媒體投訴,新聞見報後,謝曉昀將留言刪除。

 

謝曉昀說,她和學生感情很好,留言都是與學生開玩笑、互動的紀錄。她解釋,班上有一位廿五歲補校女學生,時常曠課,校方考慮將她退學,謝曉昀po文勸告女學生,女學生竟以髒話罵她,謝曉昀很難過,認為性格剛烈的學生,適合用以前的方式教育。

 

她認為臉書是私密的空間,竟然成為公開被評判的場域,她學到寶貴的經驗,以後會注意自己的言行,並希望媒體或社會不要親易將「霸凌」標籤貼在復興商工或她身上。復興商工表示,謝曉昀是位認真負責的老師,和學生時常打成一片,校方也捨不得讓她離職。

 

【謝曉昀老師的臉書內容】

 

【謝曉昀對"霸凌事件"此事的聲明稿-】

關於《蘋果日報》320日「美女作家師竟教霸凌」報導之回應

 

1. 本人對於相關報導侵犯隱私,擷取本人網路留言之部份言論,未了解前因後果及留言本意,即指稱本人教導學生霸凌及贊成體罰,嚴重損害本人及相關單位聲譽,對此深表遺憾。

 

2. 本人向來對於霸凌行為深惡痛絕,遑論主張、教導學生霸凌。

 

對於「美女作家師竟教霸凌」報導之謬誤,提出說明如下:

 

  在寫明自己對此風波聲明之前,我要先向所有因此事被連累,而身心俱疲的所有相關長輩與朋友們,真的很抱歉讓您們為我煩勞心力,在此致上我最誠心的歉意與謝意。

 

  我在復興美工科的夜補校兼任已有七年多的時間,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裡,我看盡各式社會弱勢、辛酸,或無法想像的百態:夜補校這些孩子很多年紀很大、背景複雜、也有個性衝動易怒,於是變更流浪過許多學校...也當然在這之中,許多學生是非常優秀可愛,天真活潑如天使一般的神的禮物。

 

     夜補校本身的環境,像是由一個繁複異常的萬花筒組成;每個細微的切面與菱角,都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與目不暇給。從第一年教書迄今,每一屆、一屆學生這樣代換更替,世代的變遷與移動,更讓我感到整個世代內部的結構與思想,更改迅速地讓人無法置信。

 

  直到最近這兩年,我開始發現現在的孩子,不能只是記過或口頭上的提醒,這些對他們無關痛癢...但是身為老師所要面對的不只是孩子,還有關於校園各項班級競賽的維護...在各種不同的壓力之下,我逐漸體會到要讓孩子們符合期待,努力向上求學的途徑,便是學習他們這世代的語言,體會他們的思想模式;用真心與他們變成朋友,真正的在意與關愛他們,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真誠的愛....這是唯一使他們能夠每天準時上學,乖乖安靜坐在教室裡上課的唯一動力。

 

  讓他們知道老師能與他們溝通,而自己是被在乎,與被濃厚的愛包圍的。

 

  然而,如果就我個人來說,我每天早上起床,獨自在書房埋頭寫作,下午一個人讀書,晚上放學回家則獨自看電影(這些都是作為另個作家身分的功課)...我只有跟學生在一起時,才能活生生感覺到人的氣息。

 

  學生對我很重要,他們提醒我是真實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獨自在漂流的孤島中呼吸;所以在最初,就下定決心要會盡自己的全力保護與關愛他們,與他們一起成長。

 

      當初我架設自己的臉書,把那裡設成與他們毫無障礙的溝通平台,本意便是如此-希望能與他們隨時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並且能夠真正明白且傾聽他們生命中的苦楚或歡樂。

 

  我記得年輕時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有一章節 "誤解的詞" 。原本每個詞語 ,在私密空間 和在公共空間、在各自不同的情感與記憶、當下流轉情境,有它非常複雜的表情達意之功能。

 

  而回到像在夜補校這樣背景複雜,卻又年輕苦悶的空間裡,或者說,在年輕人使用話語的嘻耍本質 ,本來就有一種對主流或大人世界僵直話語的諧謔、調侃、仿諷 ...當我們這個社會把一個中學班上,那些像繁花綻放的孩子,還在摸索他們喜歡這個或討厭那個人,想引人注意,或覺得某人太"機車"...這些每天如露亦如電,四十幾個孩子像小氣泡冒起的心思,以及他們並不精準,以為搞笑在模仿大人話語卻嘲笑之的這一切 ,習慣用上"霸凌"這樣的字眼,正是我作為夜校老師,每個晚上疲憊但像看神的孩子,在旁觀他們的所有細微瑣瑣的真摯感情。

 

  而驚動媒體的兩則臉書留言,被人擅自截取其中聳動的一段:

 

 <來看我示範自然又不著痕跡的霸凌>

 

     在這則留言的上方,便是這些小孩們小小的細微心思,吱喳地討論自己討厭的同學,以及幻想如何惡作劇整人的各種可能:A說想去推撞他,B說想要如何如何...我仍舊記得那個夜晚,大家在版上迅速發言如丟接球般俐落,我則在最後寫下了這段驚動媒體的留言。

 

  然而,再留下這個讓人誤解的詞句之後,我發現極大的矛盾點在於"霸凌要如何自然又不著痕跡?"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霸凌絕對會讓心靈與身體,留下永遠不滅的傷痕...留言的學生是以前教過,但現在已無任教的班級。

 

隔天,我其實心裡仍毫無回覆他們詢問的心理準備,於是便刻意留在導師班的術科教室,一直到放學,皆未過去那個班級中。

 

 而這樣的詞句,卻像核爆一樣轟炸了整個社會,以及我的人生。

 

我想,在此必須慎重解釋,此事件沒有任何被霸凌者,而我也為當時留下讓人誤解與矛盾之詞,感到萬分抱歉。

 

  <真希望教育部恢復體罰,這樣我才可以光明正大的痛揍學生>

 

      這則臉書的近況則是在一個極為特殊的夜晚寫下的。

 

  那個讓我寫下這則近況的A學生已經休學,當時因為他曠課的節數過多,快被學校退學...他本身已經快要25歲,才回來學校唸高職一年級。

 

 他在期中便已經無心上課,我希望他至少能夠拿到高職學歷,於是多次為他求請與想盡方法留他。

 

  我記得那天晚上他自己跑去教務處說要辦休學,我人剛好在教務處,聽見他的要求非常難過,然後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那我之前為你做的一切不是白費了嗎?他當時因為我的極力阻止非常不開心,於是用髒話罵了我,我無話可說,走出校門後流下了教書七年來,第一次的眼淚。

  

      之後回到家仍心痛不已,回想起在我們那樣仍有體罰制度的年代,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例子與學生,心裡想或許這樣性格剛烈的學生,適合用以前的方式教育。

  

       於是我寫下了這段近況。

我仍記得近況一PO,回應與讚的人數馬上上升,全都是我的孩子學生們;第一個寫對不起的,就是這個A同學。

  

       我想,我一直非常恐懼我們這個社會 ,或是媒體 對任何事情 ,只是將之扁平,將話語釘死在一種缺乏感性和理解的粗暴和麻木。

 

"霸凌" "霸凌" "霸凌" .....社會似乎已將之妖魔巨大化成某一時空的"匪諜" "不愛台灣"

 

  它成為一個"超級的詞",好像我們的官員到學校,帶著老師學生喊喊"反霸凌",社會似乎就已經除掉了霸凌,把那當成核污染,完全與之阻隔了。

 

社會對於"霸凌"這個詞,只制式性的反射與驚駭,剩下一個空洞而恫嚇的詞!!我懇請這些媒體與所有誤解者,請回想我們的高中時光,每個人的關係心思,那多重層次的組織,如同細微密織的網絡絲線....

 

  彷彿突然之間,現在去讀紅樓夢,張愛玲,村上春樹的小說,裡頭只剩下"霸凌"和"被霸凌"了。

 

  我遺憾的是:人作為那麼複雜,表情豐富,千姿百態的存在,而社會卻變得如此扁平,無能力用顯影數位,用更高的螢幕來看待這個瞬息變化的世代與世界。這是我這些年作為夜校高職老師,一直努力告訴我的孩子們:

  "不要變成人云亦云,簡化生命豐饒可能的悲哀大人"。

 

  我是復興的校友,也在母校教書已七年多,我相信沒有人比我更摯愛與珍惜復興的校譽與一切,我真的很愛、很愛母校,也為這次的事件,真的得到相當巨大與沉痛的教訓;我不是政客或明星 面對臉書的私密性和公開性的分界,也是這次降臨身上才學習思考到的。

 

 我一直都在嚴肅地反省自己,以及想盡個人一切的所有力量,來挽回學校一直以來的優良與光榮校譽。

 

   最後,有一點必須再三強調:我絕不同意任何人如此簡單、粗暴地,把"霸凌"標籤貼在復興美工,或者我個人身上。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231082.shtml

http://ck101.com/thread-1862184-1-1.html

http://mypaper.pchome.com.tw/shadowq/post/1322015298

【時事】心形符號 牛津辭典列英語單字

收錄新字不稀奇,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打破語言傳統,正式把心形符號列為英語字詞之一。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是具有一百廿七年歷史的牛津辭典首度收錄圖形符號。牛津辭典將心形符號列在英文單字heart的旁邊,詞性是動詞,意思是「愛」。

 

心形符號最廣為人知的用法,可能要算是宣揚紐約的圖案「I Love NY」,其中的Love以心形符號代替。這個圖案約於一九七○年代中期出現,由美國紐約州商務局副局長委託廣告公司,替該市策劃行銷宣傳下的產物。

 

如今在牛津辭典的網路修訂版,已經可以查到這個符號和其他新增字詞,例如wagsmuffin top

 

wags」是wives and girlfriends的縮寫,意為大嫂團,乃英國報紙針對貝克漢等足球球星的妻子和女友所發明的新詞。

 

muffin top」指腰際的游泳圈肥肉,形容腹部肥肉在緊身褲或裙頭擠壓下凸出,就像瑪芬蛋糕(muffin)擠出紙杯上緣的模樣。

 

牛津辭典是公認的英語權威,羅列全球英語地區使用的六十萬個單字的時態、意義、歷史和音標。

 

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新的名詞或者網路語言~也都列入辭典~

正咩兒2011.03.27Kiss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4&f_SUB_ID=2925&f_ART_ID=30919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4YKdNXkFPQ

http://oxforddictionaries.com/?attempted=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