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那麼多特殊生的經驗,深深覺得家長的一念之間,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願意配合老師鑑定及行為改變技術,孩子進步很多,即使不吃藥也有進步,只是導師和老師們及同學們,比較辛苦 !
但是不承認孩子有狀況的,孩子整個犯一堆錯,一再重犯!唉……
送鑑定不是要孩子被標籤化 (並不會告訴同學他的身份),而是要他可以有好多教育方式來因材施教,及適才適所!
特殊生有很多偉人阿!
有家長質問我,妳也是剛當媽媽,2孩子的媽,如果妳被班導說,你孩子要送鑑定,妳做何感想?
我說,我會謝謝老師,願意配合!早一點找到教育他的方式!
家長們…..老師立意良善,不會害孩子!請三思……
孩子是無辜的!他值得更適合的教育方式!
雅菁老師2013.12.17(一) 
Question:怎麼樣才算過動兒?ADHD
Ans:
當然此症的診斷不是只靠父母或老師填寫幾個活動量評估量表而已,還必須包括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和父母及孩子的臨床晤談以及醫師對孩子的觀察,需要時加做智力和其它神經心理測驗作為佐證,最好父母在帶小孩尋求專業的診斷前先準備好有關孩子的生產及發展紀錄(內附疫苗接種卡的兒童健康手冊中有記載,能帶給醫師參考很有幫助)、有無任何嚴重的疾病或外傷、以及學校老師對於孩子學校表現的問題之看法等等資料,如果可能的話也最好父母雙方都出席。
父母的觀念也會影響子女的想法,若父母對藥物抱持正面的觀感,孩子的配合會提高,目前外國已發展出較長效的同成分藥品,可以解決病童中午在學校忘記或抗拒服藥的情形,若能儘早引進國內,對他們及家長是莫大福音。不少學生需要服用到青少年或成年以後,因為有不少個案仍會受到不專注或相關問題的困擾。
ADD注意力不集中障礙:
父母師長協助、學習成效加倍
藥物治療是ADD改善之基石,但若父母或老師能掌握指導或互動技巧,成效更好,
下列有幾個重點提供父母參考:
(一) 協助子女在讀書或工作時,要作事先的規劃與安排。經由這個安排過程的體驗,可養成子女組織及計劃的能力。
(二)在規劃時要把握具體、簡單及結構化的原則。例如將作功課規劃為先寫習作二十分,休息十五分、再算算數三十分,然後找資料二十分,休息二十分、寫作文……,每次規劃好,就要寫下來,以供其不時之參考。
(三) 做功課時,桌面上要減少不必要的擺設、書本、物品或聲音。
(四) 儘量陪伴或定時監督其做功課,必要時請家教或入安親班。
(五) 養成文具用品要定點存放,用完要歸位的管理習慣,減少做事時須尋找的困擾,且減少親子衝突。
(六) 父母要保持好心情,少咒罵子女,特別忌諱情緒化字眼。
(七) 善用幽默或鼓勵、褒獎來化解子女的拖拉或不佳的行為。
(八) 越早治療(小學低年級就開始),ADD不良的後遺症會越少,治療成效越佳。
(九) 發掘子女的優勢,因勢利導,小孩更有成就感。
(十) 培養子女的社交技巧,改善人緣。
這類子女不若其他兩型ADHD衝動或過動,因此自控力很好,但相反的是較內向與易焦慮,父母也需要了解其情緒反應,不要期望高,否則造成子女壓力,甚至引發懼學或拒學症,就得不償失。若有合併學習障礙或智力不足時,資源教育或特教就有需要。
總而言之,父母對ADHD之疾病要有正確觀念,它是種腦部疾病,並非個性壞,也非父母管教不當所引起。除非是很輕度的個案,長期藥物治療是極重要的,會讓其他的協助有加成事半功倍之功效。父母們一定要用智慧,敏銳地觀察子女的需要,掌握協助的技巧,適度的督導與指導,再運用耐心、寬容與體諒協助他們。若如此,子女依然可以快樂地學習,對自己及周遭會充滿自信與安全感,慢慢地,當度過就學的階段,一方面大腦功能獲得部分改善,一方面社會對專注力或認知的要求相對減少,雖不一定有很高的學歷或職業,只要品行良好、個性樂觀,仍然有很多的工作適合他們,所以父母也要保持信心與樂觀。
不錯的網站: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adhd.club.tw/qa/qa_1.asp
http://www.adhdinchinese.org/index.asp
http://www.dore.com.tw/learning-difficulties/adhd.php
http://www.wretch.cc/blog/yu14ching/1343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