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民教育調查:新世代不盲從傳統?!還是公民教育的失敗呢?!

公民教育調查:新世代不盲從傳統?!還是公民教育的失敗呢?!

 

唐澄暐 | 台灣立報 20111128 下午10:39【記者唐澄暐綜合報導】

 

天下雜誌教育特刊15周年以「公民教育」為題,針對全台3,7151217歲國高中(職)生進行「公民教育」調查,探討新世代的「公民價值」與上一世代的落差。調查發現,年輕一代不盲從「犧牲小我」的傳統價值,「性別平等」素養高,但「網路公民」觀念與古典公民社會的期待有差距。

 

調查分成「公民義務」、「社會參與」、及「網路教育」進行「公民教育」獨家調查,探討新世代的「公民價值」,與上一世代的落差。調查分成兩部分,包括天下雜誌的「公民教育調查」與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的「閱讀力調查」,抽樣方法皆採分層比率抽樣法,以郵遞問卷分別針對國高中(職)生進行調查。執行時間為201110171114,總計寄出5,05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715份,回覆率為74%。

 

調查結果發現,國高中生並非照單全收傳統「公民義務」的觀念。在消極義務部分,系統化推行的核心概念,如國家認同、服兵役及繳稅等義務,獲得超過6成以上國高中生的認同。71.8%受訪者贊同「聽到國歌、看到國旗或國家元首,應該起立,表達敬意」,高達68.5%受訪者表示,即使因為信仰及工作等非自願性因素,仍不贊同「閃兵」行為;就算不滿意政府施政或政策,61.5%的受訪者表示繳稅是公民應盡義務。

 

但如「國家和他國發生戰爭時,你願不願意自己或家人為國家上戰場?」,僅38.7%的國高中生回答「願意」,比「不願意」的人數,落後了近6%44.3%)。天下雜誌認為,青少年對「公民義務」的強度,會因為個人利益產生變化。傳統「公民義務」中「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及「絕對服從」的公民情操不再是年輕人心中不可撼動的價值,涉及「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的難題時,過去單向的宣傳與說教模式,已無法讓年輕一代買單,必須強化理性溝通,讓年輕一輩了解「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在「社會參與」的面向上,新世代思考「所得報酬」與「公共資源分配」的先行標準,已從傳統的「性別差異」轉變成「能力取向」。調查顯示,近9成國高中生支持「職場不分性別及同工同酬」,也有89%年輕人不認為性別差異是決定公共事務領導者(如班長)的關鍵因素。台灣年輕世代性別觀較多元,近7成受訪者(66.9%)認為同性婚姻與異性婚姻一樣,應該要合法。

 

天下雜誌也發現,青年世代對網路重度依賴。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兩成受訪者每天花超過2小時上網(23.5%),卻只有不到1成有讀課外書的習慣(6.3%)。青少年在網路閱讀頻率最高的是「社群網站」與「網路影片」。56.7%青少年贊同「路見不平可以用手機拍下來,放在網路上供網友做人肉搜索」,22.7%的國高中生也表示可以「默許」這樣的行為。天下雜誌認為,網路世界雖有隱匿性、及時

性以及互動性等解放特質,卻缺乏因果關係、邏輯思考及深度表達的訓練,較難實踐著重反覆思辨與對話倫理的古典公民社會。

 

公民教育除了從課程中學習外~傳播媒體影響更大~而一些公眾人物的表現~更是一些孩子的模仿對象~例如:閃兵的男演員~還有愛打架的民代等~都是錯誤的示範~

哎~

雅菁師2011/11/29(一) 吻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E5%85%AC%E6%B0%91%E6%95%99%E8%82%B2%E8%AA%BF%E6%9F%A5-%E6%96%B0%E4%B8%96%E4%BB%A3%E4%B8%8D%E7%9B%B2%E5%BE%9E%E5%82%B3%E7%B5%B1-14395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