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折壽喚回寶貝兒,我心甘情願……。」一月二十四日,身為慈濟人的大愛電視台主持人陳凱倫舉行記者會,聲淚俱下談十九歲獨子陳銳涉入黑幫遭羈押事件。鏡頭前,陳凱倫眼神盡是無助,和保持公益形象、長期在「大愛會客室」傳播善念的他,形成高度反差。
高知名度、社會資源豐沛的陳凱倫,是許多人眼中的OK爸媽,為何教養出涉賭圍事的NG寶貝?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認為,陳凱倫父子是典型的名流教養症候群,當遭遇教養困境,這群重視公眾形象的父母親,先想到的是外界看待他的眼光。陳凱倫接受媒體訪問時坦承,他曾對兒子說過,「如果再出狀況,可能讓老爸丟工作。」
家庭最常出現的問題是:
一、父母重視自身形象,甚於子女實質問題;
二、父母扮演全知角色,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無法誠實面對教養困境。
把個人成就當作人生軸心,維護職場強人形象,導致這群高社經地位的爸媽們,當子女出現偏差行為警訊時,寧自力救濟,也不輕易向外界求援。
專業形象擺在第一,加上不輕易示弱的防衛心態,是OK父母最常替子女設下的兩道教養迷障;加上無止境的競爭和比較,肩頭上的不可承受之重,常讓NG子女跌倒後無力爬起。
先生在竹科園區上班的人本基金會新竹分會主任李慧貞,家裡有一對就讀國小的女兒,一天,六年級的姊姊問媽媽,「班上只有我沒去補才藝,我們家是不是很窮?」李慧貞驚覺,竹科電子新貴幫子女強化「競爭力」的激烈程度,連女兒都備感壓力。
李慧貞說,竹科園區上班的爸媽,不但工作高度競爭,連小孩成績也被當個人競爭力的一部分。若上司和下屬的子女同校,主管就存在兒子成績不能輸部屬女兒的莫名比較心態,且篤信花錢補習就該有效果、有投入就該有產出的生產邏輯,孩子考九十分,父母眼中看到的是沒拿到的十分。
王浩威形容這群OK爸媽,提供的是「功能過度發達」家庭,加上缺乏自我反省,埋下依賴、反叛、邊緣化的NG小孩症狀種子卻不自知,外在環境只是或早或晚,啟動一連串偏差行為的扳機。
然而,教養困境沒有速效處方,「親子陪伴」、「自我承擔」是唯二解藥。親子書籍暢銷作家游乾桂認為,OK爸媽習慣一肩扛起全家壓力,「我那麼辛苦,你就得聽我的」,心態如此自然想下指導棋;但只有讓子女分擔父母壓力、面對挫折,讓出子女自我茁壯的空間,才是OK的教養心態。
…………………………………………………………………………………………………………………………………………………………………………………………………………………………….
「名流教養症候群」父母 教出偏差孩子
看到這樣的標題,老師們應該會頻頻點頭,表示認同,的確「OK爸媽常教養出NG寶貝。」
因為有些家長常認為自己的學經歷高,而且喜歡控制別人,認為自己對的孩子教養沒問題,孩子就得聽自己的話,不給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要孩子注意爸媽的形象。
然後常覺得『我的孩子很乖,一定是別人家的孩子帶壞我的孩子!』而且太早給孩子自由,孩子想要什麼給什麼,幾乎都是「物質生活」都給齊了,但孩子要的只是您的「愛」,這個「愛」很簡單,只是「傾聽和陪伴」,而不是錢錢錢!
但這個愛似乎很難,因為現今社會幾乎都是「雙薪家庭」,且總是認為孩子成績好就沒事,沒注意到這個看似成績優良的孩子,藏在他的內在的心靈是否依然光亮或者已經開始黑暗?
沒有人是孩子一出生就會當父母,也沒有老師剛開始當老師就很會當,這些都需要互相聯絡、配合、學習等,才能成長。而老師及家長們都必需放低身段互相學習。
小菁菁兒99.2.4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03/116/1zy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