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全球化了的我在哪裡?

全球化,瞧!學者寫的文章就是不一樣,同學們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其實簡單來說,如同把一顆球滾出去,球是圓的,大家都會互動的,如同台語說的「相遇的到~Tongue out

小菁菁兒2009.3.31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裡?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89 2003/12/15    文/龍應台

早餐吃完麥當勞,看了CNN,穿上義大利西裝,再開著德國車……你的二十四小時,是擁抱了全世界,還是被全球化所淹沒?全球化影響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是什麼力量在「轉化」?
……不僅只是食衣住行的物質,還包括育樂的文化價值和觀念,在全球化的運作下,都成為統一的商品,滲透了我的二十四小時,令人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或者正面地說,全世界在我的手指尖,為我所用。
        一百年前梁啟超那個時代,知識份子談所謂的「西學東漸」。西方的影響剛剛來到門口,人們要決定的是究竟我應該敞開大門讓它全部進來,還是只露出一條保守的縫。
        一百年後的今天,所謂「西學」已經不是一個「漸」不「漸」的問題,它已經從大門、窗子,地下水道,從門縫裡全面侵入,已經從純粹的思想跟抽象的理論層次深入到生活裡頭成為你呼吸的世界,滲透到最具體的生活內容跟細節之中了。
        然而什麼是「全球化」呢?這個詞其實是有問題的。影響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是什麼力量在「轉化」誰,誰被誰「化」掉啊?滲透到我的二十四小時生活細節裏來的,難道是印度或埃及或阿拉伯的影響嗎?
 

全球化裡的不安
       不是的,仔細看這二十四小時的內容,代表「全球化」的東西中,其實百分之九十九是西方的影響,是西化,然後再細看西化的內容,譬如說物質的品牌,非常高的比例是美國來的東西。所以對我們而言,所謂全球化的內涵其實是一種「美化」的過程。
       因為全球化挾帶了大量的美國化,所以許多歐洲人對全球化也是戒慎恐懼的。激進者甚至於訴諸暴力,對他們認為象徵全球化的符號──星巴克、元首高峰會議、麥當勞等等,進行抗爭。
       人們所憂慮的,一方面是資源的壟斷──韓國甚至有農民以自殺來凸顯全球化所帶來的本土產業枯竭問題;一方面是價值的壟斷,因為價值被包裝成為商品,隨著跨國企業的操作,似乎威脅到本土文化的獨特性和完整性。
       所以全球化是一個既讓人歡迎又讓人不安的現象。文化,還有人們安身立命的價值,都和商品一樣一卡車一卡車卸貨,直接送入家門。歡迎,因為我們突然多了選擇,不管是洗衣粉的牌子還是政府的型態;不安,因為這種選擇往往是強迫性的──雖然我們或不感覺,只不過是強勢推銷的產品,不見得是對我們最好的;更因為,選擇往往破壞了家裡原有的秩序──伊拉克人究竟要不要歡迎美國士兵帶進來的文化和價值呢?為什麼要又為什麼不呢?

那麼,對全球化的戒慎恐懼,和對國際化的追求,有沒有矛盾?你不是一直呼籲要國際化嗎,那麼為什麼對全球化又不是一心地擁抱?
 

北京、台北、香港
       國際化跟全球化兩者之間有著非常關鍵的差別。全球化,在我的理解,是商品──包括物質和精神商品──的無遠弗屆;身處亞洲,我們往往是那「輸入」的一端,備受影響,當然要無比的謹慎。國際化,是對於國際有深入的了解,掌握知識,從而發展出一種與國際溝通和接軌的能力
        文化內涵而言,香港其實是最薄弱的。相較之下,台北的人文風景最活躍,北京的歷史文物最豐富、創新企圖最旺盛,但是,在國際舞台上的演出──不論是參與或者是觀光客與人口的比例,香港卻是最高的。台北和北京都不太懂得要如何將自己的內涵呈現出去。我們說,香港最「國際化」的意思就是,香港比較懂得用國際的語言和手段「呈現」自己。
      

所以國際化是一個呈現的能力。但是不要誤會為那只是表面的包裝和行銷。就譬如學習英語,一個把英語的文法學得爛熟,語彙背得特多的人,不見得會使用英語,因為語言的背後藏著習俗和價值;不懂得這些習俗和價值,是不可能真正掌握一個語言的。可以正確地拼寫出democracy或者civil society的人,不見得會用這兩個詞。或者說,會使用這兩個詞的人,所懂的絕不只是這兩個字的拼寫或發音而已;字後面有千絲萬縷的歷史脈絡。
        同樣地,當我們所謂懂得國際的呈現方法,一定意味著懂得國際的內涵──文化的形成、政治的發展、市場的運作、競爭生態的改變、新思潮的湧現等等。掌握了對內涵的了解,心中有一個標準,才可能知道如何呈現可以達到目的。
 

誰要二手的感動?
       有了這個標準,「閉門造車」的可能性就減低了。我們會比較知道要做什麼才能和國際「接軌」。一個讓人看得懂得網頁、一個讓人覺得親切的機場,一個城市讓人看得見它的美好、認得出它的特別,都是「軌」接得好不好的問題。可是接軌的意思,是把自己的軌道和別人的接上,以便於將自己的貨物輸出。軌道,與國際一致,火車裡的貨物,卻要求獨此一家,否則,沒有獨特風格,誰要你的輸出呢?
       如果我們有優秀的文學作品,那麼國際化就是懂得如何將這些作品推銷全球,譬如哈利波特的全球化。但不是讓我們的作家模仿哈利波特的寫作。如果我們的石庫門、四合院文化是一種獨特的美學,那麼國際化就是懂得如何保存這個美學而且將它發揚光大,吸引全世界來欣賞它。國際化的意思,不是把自己掏空,更不是把自己的內容換成別人的內容。道理何其簡單:誰要你模仿的、次等的、沒有性格、沒有特色的東西呢?

      
我的問題是:你要求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獨立的「當代」,請問那個土壤在哪裡?當土壤非常薄的時候,創造出來的東西,當然除了性的大膽、文革的恐怖、毛的譏諷之外,就是西方的模仿,不論是建築或是音樂。而你可能被接受,只不過因為你是「神祕」的中國,所以拙劣也可能被當做觀賞的物件。我覺得我們要對自己非常苛刻地追問,要有自己「當代」的花朵出來,請問你的土壤在哪里?
         把鐵軌接好,讓外面的火車送貨進來,同時讓自己的火車開出去,盛滿自己的東西。但是當「國際化」被誤解為模仿和抄襲的時候,我們的城市就逐漸失去它自己的面貌,走到哪裡都似曾相識。我們的音樂和藝術,帶來的是二手的感動。
         國際化是設法將鐵軌鋪好,找到銜接的地方,卻不是把火車裝進別人的貨物。傳統從來就不是死的,死的只是我們自己的眼睛。傳統永遠是活的,只是看你當代的人有沒有新鮮的眼睛,活潑的想像力,大膽的創新力,去重新發現它、認識它,從而再造它。
        因此,在全球化排山倒海而來時,最大的挑戰可能是到底我們找不找得到鐵軌與鐵軌銜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東方,現代跟傳統,舊的跟新的那個微妙的銜接點;必須找到那個點,才可以在全球化的大浪裡,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吧。
 

資料來源:(本文為作者在北京現代文學館的演講)天下雜誌289 2003/12/15

【好文分享】吵架的藝術

吵架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吵架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溝通及解決問題,但往往也讓問題鬧的更大!

男人和女人吵架會因為女人是弱者,男人比較吃虧!

為什麼呢?例如:藝人陳俊生與女友吵鬧,女友哭倒在地上,

民眾單純看到照片,會不會認為是男生打女生呢?

于美人:「傷人不傷心,傷樹不傷根」「動怒不動氣」

吵架的四不沒有

不要作人身攻擊 

對親人攻擊

不要翻舊帳

不要動手

沒有事不要找事吵」

吵架如何收場?

老師覺得要「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如果和親人吵架即使是贏的人,最終還是輸~

因為兩敗俱傷!所以囉!大家一起學有好的EQ!

七年級公民課本說:解決衝突的三大步驟「停一停、想一想、試一試」,解決衝突的四大步驟「停一停、想一想、試一試、再試一試

八年級的公民課本說:透過調解、和解、訴訟。

而夠過律師、法官來解決事情,勞民又傷財!

而吵架也有分內外,對陌生人吵或親人吵?

往往和最親密的人吵架會更傷彼此的心!

所以吵架真的是一門藝術!

看到網路上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如下:http://w3.nhps.tp.edu.tw/article/file/lo_57.htm

                               吵架的藝術 

通常願意留下來跟你爭吵的人,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晚上十二點多,對面房門傳來激烈的吵架聲,我心想小叔難得當兵放家回來,為何還和女朋友爭吵不休?不過吵歸吵,第二天他們還是如膠似漆的坐在一起看電視,沒有任何不合的跡象。

其實在感情的處理上,有許多的人都不敢或是不願對對方表達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及想法,常常是自己一個人生了大半天的悶氣對方還摸不著頭緒,直到最後感情真的出了問題時,才一直責怪自己,憐憫自己,覺得自己受了許多的委屈,不然就是怪對方,並不是真正的愛他,否則也不會猜不出自己在生氣什麼。

很多人在無意中,都常會把「算了!我不想講了,反正跟你講也沒用。」或是「算了!跟你講理是沒用的。」這些話掛在嘴邊,讓兩人的生活和思想越差越遠,也因為如此,他們無法找到真正會引起衝突的所在,進而漸漸埋下分手的種子,只待時機成熟,分手的種子便破土而出,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所以我們不應該埋藏掉自己的感受,冷默對待愛你的人,而不去尋求發生爭執的真正原因。除非你已不再愛他。

吵架是一種較激烈的溝通,更是一門極大的藝術,如何吵的讓對方確切的明白你的想法,吵的有建設性,吵到不傷害對方,就得看各位看倌的功力了。

【吵架的藝術】心理測驗

同學你選哪一個選項呢?

天空忽然下起雨來了,你手頭上只有四把壞傘,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你會選哪一支來用?

A. 有一個大洞的傘

B. 有幾個小洞的傘

C. 傘柄彎掉的傘

D. 傘柄很短的傘 

診斷: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顯示你和情人吵架後的態度。忽然下起來的雨在心理學上代表著「與親密的人所發生的爭執」,而各種不同的壞傘代表著在爭執後的壓力下,你會採取的態度。試試看吧!

《答 案》

答案A:

有一個大洞的傘選擇頂上破個大洞的傘,表示自己有些淋濕了也沒關係,可以延伸成「低頭賠罪也沒關係」。在吵完架後,你可能是那種率直地向對方認錯,以求兩人言歸於好的人,雖然這樣可以達到你的目的,但是如果對錯不分的話,小心會助長對方的氣焰。

答案B:

有幾個小洞的傘選擇頂上破幾個小洞的傘,表示你是那種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會向對方道歉的類型。你在吵完架後,要等過了一陣子,才會說「那時候我也有錯。」

答案C:

傘柄彎掉的傘選擇傘柄彎掉的傘,顯示出你個性上的倔強。即使明知道吵架是自己的不對,但還是有意無意會把責任推給對方,彆扭地不想認錯,你是那種稍微低頭也不是很願意的類型。如果這樣重複幾次,當然會走上分手的結局。

答案D:

傘柄很短的傘選擇傘柄很短的傘,表示你是一個吵完就忘的類型。無論吵得再凶,對方說得多難聽,睡了一覺之後,你都好像沒發生過一樣地能和對方繼續相處。這樣的態度,會讓對方自己覺得慚愧,而能順利地言歸於好。

資料來源:http://210.60.20.6/test/test/039.htm

【時事】AIPH「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

DEAR ALL: 

九年級公民課有提到國際組織,大家了解一下唷!

小菁菁兒2009.3.10

AIPH與園藝博覽會簡介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rticultural Producers

[][] [][z]
﹝國際間的﹞、﹝協會﹞、﹝園藝(學)的﹞、﹝生產者﹞

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Producteurs de l‘ Horticulture;法文)(Internationaler Verband des Erwerbsgartenbaues;德文)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rticultural Producers;英文),統一簡稱為AIPH,該組織係協調花卉園藝行銷、展示及生產為宗旨之國際認證機構,目前有25個國家33個會員參與,於每年春、秋兩季召開年會,以促進國際性園藝產業健全發展為目標。我國亦由台灣區花卉發展協會於93年間加入成為會員,目前世界各主要生產國都積極爭取辦理由AIPH認證之世界花卉博覽會,以擴大國際交流,提高國際地位。

案例研究說明

台灣在經濟高度發展及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過程中,舉辦大型活動促進國家及城市發展,帶動地方經濟與產業,進而將科技、文明、藝術與經濟成就及優良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帶入作為宣示國力與國際宣傳的目的。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與辦世界級博會國家,台灣民眾對1990年大阪花與綠博覽會、2005年日本愛知萬國博覽會印象深刻,推動階段經濟發展與振興產業,同時宣揚其傳統與創新之藝術與文化,展現全球化的影響力。另外藉由國外的經驗,看看在其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如何去驗證博覽會所帶來的影響與效益,可以有效的加速博覽會的進程,縮短前置作業時間。

以下就國外案例:2006年中國瀋陽世界園藝覽、2005年慕尼黑聯邦園藝展BUGA、2004年日本濱名湖國際園藝博覽會、2000年日本淡路花博、1990年日本大阪花與綠博覽會國內案例:關渡花卉藝術節、彰化花卉博覽會、綠色博覽會、2000 SPRING台灣花展等,瞭解其策展過程,可以提供台灣對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更多的思考與幫助。

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是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rticulturalProducers,)認證的國際級博覽會。為加深AIPH會員及國際間對台北花博印象,並進行國際宣傳,已先爭取到2009年AIPH春季會議在10日至14日的台北花卉展期間舉行。

 中央社台北5日報導,陳雄文指出,目前已邀請到AIPH荷蘭籍會長費伯(Faber)等7位貴賓來台參加AIPH春季會議,並有日、法、加等23個國家的39個組織代表來台與會,對促進台灣與國際花卉產業交流,提升園藝國際知名度有助益。
產發局表示,台北花博會的邀展成績,在市府團隊努力及外交部、經濟部等單位協助下,已有豐碩的成果。目前有亞、歐、美、非等洲共34個國家(41個組織)表達參展意願。已提出書面申請參展的有18個國家(25個組織);尚未提出書面申請,持續聯繫的有16個國家(16個組織)。

 至於11日在台北小巨蛋舉行的2009台北花卉展,產發局表示,可視為明年花博的暖身賽,今年以「彩花、流水、新視界」為主題,展期至15日,採免費入場。除展示最新品種花卉,並舉辦蘭花花藝競賽。

資料來源:

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7452d20:3da7

http://www.2010taipeiexpo.tw/ct.asp?xItem=1650&ctNode=710&mp=3

 

【活動告知】宜蘭地方法院舉辦青少年網路「法治教育有獎徵答活動」,同學們踴躍參加唷!

寶貝們: 

宜蘭地方法院舉辦青少年網路「法治教育有獎徵答活動」,同學們踴躍參加唷!

如網址:http://ild.judicial.gov.tw/young1/8-main.asp

這週一是801、802去參觀地方法院

下週是 803、804班,再下週是805、806

等結束後,我再把照片一起po上去唷!

要認真聽翁書記官講解,

未來第二次段考範圍,有講到那些法律及法官等衣服的顏色唷!

 小菁菁兒2009.3.7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調查保護處青少年園地

一、活動宗旨:
為促進青少年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對犯罪概念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進而養成守法的觀念,本園地提供”青少年法治教育有獎徵答”活動,除了豐富青少年的法律常識外,亦提高青少年對法律常識的興趣;只要全部答對,並填寫完整的個人資料,就有機會獲得精緻豐富的獎品囉!
(關於獎品清單,請參閱”獎品內容”)。
二、活動日期:
98 年 2 月 20 日起至 98 年 5 月 20 日截止
三、活動對象:
只要您是宜蘭縣大學(專)、高中職、國中、國小學生(不含外縣市)皆可參加本活動。
四、活動方式:
1.一共有十道題目,答對了可繼續接下題作答,答錯者仍有一次作答機會,若再答錯,則回到首頁,重新開始;十題全都答對,即可參加抽獎。
2.重複作答者以最後一次計算。
五、中獎名單及領獎方式:
本院將擇日以電腦抽獎,中獎名單屆時會公佈於首頁的〝最新消息〞
,獎品會寄至同學就讀學校由學校頒獎給中獎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