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102年度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學進國小國語文補救教學教材編寫活動設計
一、單元名稱:大地之美(康軒版國語第一單元)
二、適用年級:四年級
三、設計者:黃文彬
四、所屬學校:學進國小
五、教學目標:1.學會本單元出現的生字並能了解生詞的解釋。
2.會主動查字典或其他工具書,認識並學習字辭義及成語。
3.學會「擬人」、「類疊」等修辭的用法。
4.能掌握語詞的意義與特性,寫出完整通順的句子。
5.能透過精讀課文或文章內容後,藉由閱讀理解策略之提問,口頭或書面
發表自己的看法。
六、對應能力指標:D2-1-1-1 能認識常用中國文字2200~2700字。
D2-1-3-2 能利用簡易的六書原則,輔助認字,理解字義。
D2-2-3-1 會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義。
E2-3-2-1 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及取材結構。
E2-3-2-2 能概略理解文法及修辭的技巧。
E2-5-9-3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F2-2-1-1 能掌握語詞的相關知識,寫出語意完整的句子。
F2-7-1-1 能了解標點符號的功能,並能恰當的使用。
七、前測:學進國小語文領域補教教學評量前測試卷。【附件一】
八、補救教學大綱:
package 1
1-1. 症狀:錯別字別再錯
1-2. 補救想法:
學生錯別字的發生可分為兩的部份,一是剛學的生字出現錯誤,通常只要
藉由老師版書提醒並多次的習寫多能改進;另一則是普遍學生容易搞混的常用
字例如「在、再」或「的、得」等等,這部份必須借用不同的理解策略或學習
單加以說明與練習,或許才能發揮成效,對學生日後運用能有所改進。
1-3. 補救學習單:【附件二】、【附件三】
package 2
2-1. 症狀:不識相似詞
2-2. 補救想法:
對於相反詞,學生通常比較容易判斷,但相似詞的部份,則會視學生在語
詞的認知強度上的差異而有明顯的不同。通常對類似能力的強化,可透過課堂
介紹語詞時給予相似詞的練習,當然,借用學習單也可以達到部份練習的效果。
而平時學生口頭或文字造句時,不妨鼓勵其使用不同的詞語來做表達,增加其
認識與使用不同詞彙的機會。
2-3. 補救學習單:【附件四】
package 3
3-1. 症狀:成語貧乏
3-2. 補救想法:
成語的熟識與應用,有賴孩子平日的累積,媒介不外乎任何手上的讀本,
不過,真正能將成語烙印在孩子的大腦,並於日後能隨時隨地喚醒並提領出來
加以應用,不管是口語表達抑或是文字的書寫時,都能恰如其分的咀嚼玩味它
們,那就非得經過覺察、筆記與反覆的練習。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去查去寫,或
許也是方法之ㄧ,但若能在平時課堂或與學生的口語交談時,也能把成語運用
得當,那會是一大捷徑。
3-3. 補救學習單:【附件五】、【附件六】
package 4
4-1. 症狀:修辭一知半解
4-2. 補救想法:
課堂上對於修辭的講解,如果單就文章那幾句語句或語詞,而沒有旁徵博
引,借用更多例子加以介紹與說明,學生往往不容易理解。個人則傾向利用個
別且完整的課程,針對單一修辭加以說明,例句則選用現成的歌詞,如此不但
能練習修辭,也透過教唱歌曲,達到輕鬆愉快的學習場域,一舉兩得。
4-3. 補救學習單:【附件七】~【附件十二】
package 5
5-1. 症狀:閱讀理解不足
5-2. 補救想法:
學生對成篇文章往往無法專注閱讀,或只輕輕看過,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
文章的旨趣或重點,對此,除了在閱讀測驗時設計較有深度,能引發學生思考
的題目,也必須一改以往只針對課文表象做解釋,缺少讓學生深入思考的提問
。而課後練習的部分則可以利用故事性的文章,搭配理解性的提問設計,讓學
生習慣思考,也願意思考,如此或可慢慢提高學生閱讀的層次,也能從閱讀中
很快的掌握重點與主旨。
5-3. 補救學習單:無
九、後測:學進國小語文領域補教教學評量後測試卷。【附件十三】
十、教學省思:
針對學生在寫完測驗後所表現出的語文能力,或許不能單靠分數或明顯的錯誤之
處便單純的給予結論,特別是留下空白的答案,究竟是學生會的卻遺漏作答?沒檢查
清楚就交卷?還是他不知道答案無從作答?
從字的錯誤,可以歸因出學生平時學習的態度,但相對的,也可以讓老師檢討自
己在教學時的方式是否有調整的空間。比較的方式,可觀察學生不會的或寫錯的部分
究竟是常見的錯別字,抑或是剛剛才學習的生字生詞。倘若是那些普遍學生都容易分
辨不清的錯別字,例如「的」和「得」、「在」與「再」,還是偏旁「易」或「昜」等,
是需要老師教導學生比較特殊的辨認方式;但,如果只是忘了剛剛學習的生字生詞,
通常是反覆且多次的精熟練習便可。
學生在造句或需要寫出較完整的句子時,主要是呈現他對語文的綜合能力表現,
這除了是老師上課模式所造就出來的語文感知,也會是平實學生的口語習慣、閱讀習
慣、行為習慣等等諸多能力的展現。因此,單從一張學習單的練習,想要立即改善學
生對語句的感知與使用,甚至希望他能造出完整且優美的句子,那會是緣木求魚。
國小階段,應是培養孩子對語文的喜愛,至少不要排斥它。藉由課堂上多元且豐
富的引導學習,透過生動有趣的媒材來呈現學習內容,多給鼓勵與肯定,相信學生一
定可以慢慢改善對文字的敏感度、對語句的精準到位,也會對語文投以熱情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