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新南國小英文領域外師晨間活動 (3)-外師說家鄉

clip_image001

美國最精典代表-自由女神像

clip_image002

外師球賽後合照

clip_image003

PUMPINK PICKING &

APPLE PICKING

clip_image004

Saint Patrick’s Day

(聖派翠克節)

 

 

Christie 來自美國紐約市,介紹自己家鄉背景、影片、照片、精典自由女神像的精神、節慶及生活興趣等。

 

 

聖派翠克節的由來

 
 clip_image005

聖派翠克節英語:Saint Patrick’s Day),或稱為聖巴德利爵紀念日愛爾蘭語:Lá Fhéile Pádraig),是紀念愛爾蘭主保聖人聖派翠克主教(約385461年)的節日,在每年3月17日舉行。

公元432年,聖派翠克受教宗派遣前往愛爾蘭勸說愛爾蘭人皈依基督教。他從威克洛上岸後,當地憤怒的異教徒企圖用石頭將他砸死。[來源請求]但聖派翠克臨危不懼,當即摘下一棵三葉苜蓿,形象地闡明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他雄辯的演說使愛爾蘭人深受感動,接受了聖派翠克主施的隆重洗禮。公元493年3月17日,聖派翠克逝世,愛爾蘭人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聖派翠克節。

這一節日5世紀末期起源於愛爾蘭,這一天後來成為愛爾蘭人國慶節,同時也是北愛爾蘭的銀行休假日與愛爾蘭共和國蒙特塞拉特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法定節假日。在加拿大其他地區、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紐西蘭,聖派翠克節雖然廣為慶祝,但不是法定節假日。

美國從1737年3月17日開始慶祝,一些愛爾蘭紳士和商人們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聚會紀念聖派翠克,並成立了愛爾蘭慈善社團。1780年和1784年,費城和紐約先後成立了聖派翠克友誼之子等團體,從此美國人無論是不是愛爾蘭後裔,每年都數百萬人上街慶祝這個全國性的節日。

美國是愛爾蘭人移民最多的國家之一,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截至2008年,自稱具有愛爾蘭血統的美國人約有3628萬,佔美國人口總數的11.9%,愛爾蘭裔美國人是僅次於德國裔美國人的第二大族群。愛爾蘭裔美國人移民美國歷史長久,人數眾多,對美國社會的發展貢獻良多,政治影響力十分可觀。現代美國歷史上的歷任總統,大多具有愛爾蘭血統,包括歐巴馬布希父子、柯林頓雷根卡特尼克森甘迺迪杜魯門等。

美國的聖派翠克節這一天,人們通常要舉行遊行、教堂禮拜和聚餐等活動。美國的愛爾蘭人喜歡佩帶三葉苜蓿,用愛爾蘭的國旗顏色——綠黃兩色裝飾房間,身穿綠色衣服,並向賓客贈送三葉苜蓿飾物等。

除了服裝外,食品、玩具等在節日期間都會帶上綠色。聖派翠克節前後,愛爾蘭酒吧總是擠滿顧客,其他各種酒吧也比平時多了不少人,酒吧在節日期間還會出售特製的啤酒,顏色是綠色的,這種綠色啤酒很受歡迎,口味也很獨特,銷量很好。

人們在酒吧以及家裡慶祝節日時,常常會唱一些愛爾蘭民歌,著名的有「When Irish Eyes Are Smiling」、「Seven Drunken Nights」、「The Irish Rover」、「Danny Boy」、「The Fields of Athenry」、「Black Velvet Band」等,其中 「Danny Boy」(丹尼男孩)這首歌在世界各國流傳甚廣,不但愛爾蘭民眾家喻戶曉,也是各種音樂會中常常演奏演唱的曲目。

聖派翠克節之所以成為羅馬天主教的宗教節日和愛爾蘭天主教瞻禮日,得益於沃特福德出生的方濟各會修道士Luke Wadding[1]17世紀前期的影響。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C%A3%E5%B8%95%E7%89%B9%E9%87%8C%E5%85%8B%E8%8A%82

100年新南國小英文領域外師晨間活動 (2) -介紹萬聖節

clip_image001[4]

clip_image002[4]

 

 

clip_image003[4]

clip_image004[4]

 

介紹萬聖節及藉孩子們玩遊戲而有興趣學英文,進而學以致用。

萬聖節的由來

聖誕節復活節一樣,萬聖節和萬聖夜都是來自於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另外在基督宗教方面,早期的大公教會受到羅馬政府的強烈逼迫,有很多基督徒殉道,以後,常有基督徒到這些殉道者致命的地方舉行追思活動。後來,因為殉道者眾多,故此就有教會設立了專門的日子來紀念。按歷史文獻,最早如此紀念的是安提約基雅(Antioch)教會,當時紀念的日子是每年聖神降臨後的第一個主日。後來教宗格里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690-741)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中,把一座小堂奉獻給諸聖,並把紀念諸聖的日期改為每年的11月1日。在這個聖日中,教會紀念所有的聖徒,用以表彰他們的聖德,並使教會視他們為效法的楷模。諸聖日的第二天,為諸靈日(All Souls Day),是主後998年,法國克隆尼(Cluny)隱修院的院長聖奧迪羅(St. Odilo)推廣的,用以紀念凡在基督里去世的信徒。此日也可以是基督徒掃墓的日子。萬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其中美國的萬聖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夜。

萬聖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通常與萬聖夜扯上關係的事物有南瓜鬼魂食屍鬼女巫蝙蝠黑貓貓頭鷹精靈殭屍骷髏惡魔等,還有虛構人物如吸血鬼科學怪人

黑色橙色是萬聖夜的傳統顏色。現代萬聖夜的產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綠色紅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稻草人等,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

傑克燈是萬聖夜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在英國和愛爾蘭,當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蕪菁中燃點蠟燭造成傑克燈,但移民到美國的人很快便採用南瓜代替,因為南瓜比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嚇人的面容,並放在大門口的階梯上,傳統上此做法是想嚇走惡魔或妖怪。

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

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製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傳統的萬聖夜裝飾包括殭屍鬼魂女巫惡魔等。典型的服飾時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布扮鬼。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認為萬聖夜鬼魂會來到人間,故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近年,萬聖節前夜的裝扮已不限於恐怖,而可以作任何打扮,如扮成電視劇電影明星,以及公眾人物,例如政治家。2004年適逢美國總統選舉喬治·布希克里成為美國流行的萬聖夜打扮。而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消防員警察等成為小孩的扮演對象。據估計,2004年有大約215萬個美國小孩裝扮成蜘蛛人,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打扮。[1] 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很普遍。計劃於1950年推出,籌款小錢箱通過學校分發予小孩,讓小孩討糖果時順便募集捐款。據估計,推出以來已籌得超過1.19億美元。

研究機構 BIGresearch 曾為美國全國零售聯盟進行調查,發現53.3%的顧客會為2005年萬聖夜購物,平圴消費額38.11美元,較去年高10美元,以此推算,美國消費者為2005年萬聖夜支出的金額高達33億美元。

其他活動

此外,還有一些和萬聖節派對有關的遊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咬蘋果遊戲」(bobbing for apples),在遊戲中,蘋果會漂浮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子或是木桶的水面上,而參加者則要設法用牙齒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這個習俗被認為是由古羅馬慶祝女神波莫娜(古羅馬象徵豐收的女神)的慶典而來的。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矇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在北美,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不過,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頭骨。這個習俗自19世紀後期已經非常流行,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鬼故事及看恐怖片是萬聖夜派對中常見的活動。以萬聖夜為主題的電視特輯通常在萬聖夜假期當天或之前播放,對象多數是兒童。

由於萬聖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太妃糖蘋果(toffee apples)成為應節食品。製法是把蘋果插上竹籤,然後手持竹籤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從前,各家各戶會準備太妃糖蘋果送給小孩,但當傳聞有人把大頭針和刀片放入蘋果中,送太妃糖蘋果的習慣逐漸消失。雖然大部分個案只是惡作劇,而真實個案中小孩也只

萬聖夜傳統

17世紀起,慶祝萬聖夜的傳統在南部英格蘭逐漸消失,代之以在11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紀念會。不過在蘇格蘭,愛爾蘭和北部英格蘭萬聖夜依然盛行。直到最近十年,南部英格蘭人才重新開始慶祝萬聖夜,只是方式完全美國化了。

傳統的慶祝儀式在愛爾蘭幾乎被完全保留。在那裡10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是公眾假日,所有學校停課,準備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舉行期中考試。這個假日通常叫做萬聖節假期。因此愛爾蘭是在萬聖夜給學生們放假的唯一一個國家,所以可以自由地慶祝,保留了古老相傳的傳統。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0%ac%e8%81%96%e5%a4%9c

新南國小全民國防教育融入教學活動

 

102新南國小全民國防教育融入教學活動

◎教學主題:全民國防意識的提升從美國911事件談起

◎教學時間:導師時間(一節課)

◎教學班級:全校學生

◎教學者:張鳳生

◎教學目標:80%以上的學生都能了解全民國防的意義與重要性。

◎教學內容:
  1.
教師將預先準備好的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影片播放學生觀賞。

  2.提出問題,讓師生共同討論:
  
911恐怖攻擊事件的背景

   911恐怖攻擊事件所造成的影響

   * 現代戰爭的型態

   * 國家安全由誰來負責?(軍隊or警察or全體國民)

   * 全民國防的意義與重要性

   * 全民國防教育小學生可以做到什麼?

◎活動照片: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教師播放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影片給學生觀賞

教師說明國家安全全民共國防的重要性

 

 

 

 

 

 

 

 

 

 

 

 

 

 

 

 

 

 

 

 

 

 

 

 

 

102綠色旅行~野柳地質公園及朱銘美術館

綠色旅行~野柳地質公園及朱銘美術館

期程:102年4月2日10:00~12:00、13:00~15:00

時數: 4

方法:參訪&影片觀賞

參加人數: 150

 
活動概要&內容描述(約100字):
「低碳旅遊」是現代旅人的重要課題,因此興起的概念。個人出行中攜帶環保用品、自備餐具、選擇二氧化碳排放較低的交通工具,自行車與徒步等,都能有效降低旅行的碳排放。路程規劃中,選擇低碳旅遊線路,避開旅遊目的地,減少能源消耗及對環境的負擔,希望教導大家親近土地,學習自然的步履,在心靈播下「瞭解自然」、「愛護自然」。

成果描述(條列式):
1. 選擇低碳旅遊路線-野柳地質公園及朱銘美術館
2. 行前影片觀賞從中理解愛護環境的綠色旅行方法。
3學生能用文章表示如何對待環境的想法。

活動照片四張(加描述、不需表格):

clip_image002

※行前發光碟給各班觀賞野柳小學堂了解野柳地形的生成

clip_image004

※了解何謂綠色旅行及消費。

clip_image006

※野柳實際參訪。

clip_image008

※參觀朱銘美術館

clip_image010

※了解朱銘美術館中作品含有哪些回收材料。

clip_image012

※學生能完成作品抒發愛護環境之方法。

102獲壯圍鄉教育會補助辦理瓜鄉文化體驗活動

名稱:瓜鄉文化體驗活動

計畫依據:壯圍鄉教育會教師研習活動計畫

主辦單位:壯圍鄉教育會

承辦單位:新南國小

協辦單位:壯圍鄉公所、壯圍鄉農會、救國團壯圍鄉團委會

參加對象:壯圍鄉各級學校策略聯盟夥伴學校140人

時間:102年6月1日(星期六)上午8:30~11:30 共3小時

地點:新南休閒農業區

IMG_2735

活動規劃:

第一站 蓮蓮有魚生態池→第二站 新南休閒農園→第三站 DIY工坊→第四站 官老爺休閒農場→新南國小

新南國小

IMG_2737

新南國小出發,集合後搭乘全台唯一農舍造型之瓜瓜列車(鐵牛車當曳引車)暢遊社區。

IMG_2891

在主人的努力之下,利用近兩分大的農地,闢成無污染的生態池,讓原本銷聲匿跡的水族,紛紛再度回到新南這片土地。

哈密瓜生態解說導覽

IMG_2749

DIY工坊裏風車寶寶,都是用漂流木經過車床車出來的。並結合了新南”風”的意象

IMG_2810

新南地區地處低窪,在物資缺乏的年代,每當秋收後,積水的農田便成為孩子們的水上樂園

102教師研習~參觀深溝淨水廠

活動:參觀深溝淨水廠

日期:102年5月22日下午14:00~16:00共2小時

對象:新南國小教職員工

講師:林佳芳 老師、林政昌老師

目的:
(一)了解深溝淨水場的園區歷史變革及淨水場運作方式。

(二)熟知園區內有哪些環境教育的課程規劃可供學生學習機會。

(三)進行導覽解說讓教師實際踏察了解園區生態及永續經營模式。

clip_image002

*園區簡介及園區提供的環教課程解說

 

clip_image006

*園區場地勘查及生態導覽解說

clip_image008

*參加員工合影

102年編制環境教育地方特色教材Milo and the Rain

時間:102年6月18日早上8:00~9:00共1小時

實施對象:全體師生

講師:Teacher Lauren

活動:說明結合本校外籍老師Lauren專長,利用她駐校一年的的時間,共同編制本校環境教育繪本。於完成後說故事給全校師生聽,故事內容描述一個小男孩Milo,從一開始討厭下雨天和鄉下,漸漸的能觀察自然環境,開始與人交談,最後愛上這片生長的土地。圖的背景為新南國小、堤防及周遭景色、結合本地的特色農作:蔥、蒜、哈密瓜。
RIMG0134

投影片1投影片2

投影片3投影片4

投影片5投影片6

投影片7投影片8

投影片9投影片10

投影片11投影片12

投影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