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的哲學思想與理論基礎
『人類如果無法發揮人類應有的本能,則必將走向滅亡的途徑』;這在達摩易
筋經總綱第一句話『人非人,必亡矣』之中,開宗明義就已述說出人類的悲哀。在
中國武術的思想裡面,人是並不完全的;因此,在中國武術的訓練之中,最為重要
的訓練,即是學習如何做一個真正完整的『人』。這項論點若是在二十年前提出,
必將被打入邪說之流,嗤之為異類。然而、今日科學研究的發展,歷歷證明了此一
觀點的正確性;人類的本能到底運用了多少?發揮了多少?50%、30%、還是20%
?…. 科學愈進步,愈證明人類的渺小無知,人類本能的運用,科學界雖不敢以數據
定論,卻不得不承認其確實的無能。由萬物之靈的何等自滿,到如今證明了連本能
都不會發揮,相距何止千里,現實又何其殘酷。然而,在千年前的中國武術思想中
卻早已明白述說出此項論點,古文明的思想智慧怎不叫人心服。
今日、人類仍然立足宇宙堪稱地球的主宰,應該感謝的是科技、思想、醫學….
太多太多的因素;這些種種因素的發源點,來自於人類的『文明』,更應該說是來
自於各個不同的『古老文明』。二十世紀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世紀,科學一日千里,
醫學發展迅速,你我享受著這些成果;這些成果是由一小群人類努力出來的結晶,
我們尊稱這一小群人類為『科學家、哲學家、醫學家…』。人類享受著他們的成果
,因此尊敬他們。然而這些專家們最為珍惜的卻是一般人類不屑一顧的『古文明』
。探索古文明解開古文明的密碼,專家們不遺餘力,其目的即在於維繫人類永續的
生存。畢竟、人類在此寰宇之中,最不了解的還是人的本身;本能的極限在哪裡,
唯有探索出其真意,則人類的發展空間必然無限。
中國武術的精神即在於此,許多人都說著『中國武術是科學的、是醫學的、是
具有學理基礎的』;然而科學在哪裡?醫學是什麼?學理基礎為何?這些答案自當
探尋於中國古文明之中,探索古文明遺留下來的密碼,解開人類未能開啟的本能,
進而發揮本能,創造無限的空間。
中國武術的『醫學』在哪裡;在其精神,在其思想,在其發揮出來的實質效果
。最近有些人發表所謂『運動無用論』的理論;其立論基礎著眼於,許多健身運動
、最終不但未能達到其健身的目的,更而出現許多的反效果,造成一生難以抹滅的
傷痛;世界級的運動選手突然的暴斃或病痛纏身;運動、終究經不起年齡的考驗。
論點似乎有理,實則偏差千里因噎廢食。所謂的『運動無用』探討了半天卻只是在
『動』的方面下工夫。『動』是外在的行為,『運』是內在的轉環;這是兩項完全
不同的事物,卻是缺一不可的;正如中國陰陽的理論,一陰一陽方成太極。太極者
宇宙萬物也,陰陽互為表裡;陰為夜陽為日,陰為負陽為正,陰為柔陽為剛,陰為
運陽為動;萬物生於斯長於斯,無陰陽不足以生存,陰陽表裡缺一不可。一動自當
配以一運,一運自當調以一動,運動合於一體,陰陽相互調和,此即為健康之根本
,乃人類理應具有的本能。然而、這項本能的保存與發揮,環觀全球的運動,卻僅
存於中國武術之中。醫學的終極目的,為的是追求人類的健康之道,外療內理實屬
必然之途徑;因此、中國武術的訓練過程中,無論其出發點為養身或是純為武功,
其理論與法則均是相同的,『練武必定練功,養身兼具自衛』,因此絕無只操拳腳
而不運內息之理;而易筋經固然是內息氣功的法寶,自然每個動作,同樣也是自衛
搏擊的法門;這是一種平衡的理論,這也是一種相對的理論。
中國武術的『科學』在哪裡;在其精神,在其思想,在其發揮出來的實質效果
。以勁而論,中國武術的論點中,力與勁是兩項截然不同的東西,力學的觀點較為
表面而眾所週知;然而、勁學的領域,卻非力學來得表面化。強用現代的觀點勉強
解釋,勁可解釋為一項量子的轉換,將某一部位的量子,直接的轉換到另一部位,
這項轉換是一種跳躍似的型態,因此中國武術對於勁的用語上,是用『發』、或是
『放』來詮釋,而不是打;打是『力』,發是『勁』,因此跳脫了時間空間與距離
的限制。這種重力跳躍轉換的訓練,各派武術之中亦都暗藏著訓練的法門,易筋經
第六節『拱真元』亦是進行這種勁的訓練。然而許多人卻因為拋棄不了既有的觀念
與既成的理論,反而始終無法訓練出真正的勁;這種表現於中國武術中的勁學理論
,已為目前科學界急欲突破的瓶頸;就理論而言,這種重力的轉換,是能夠產生出
新一代的能源,這種重力的跳躍是可能突破時空距離的限制。然而中國武術勁道的
理論,原本就已發展到更深一層的領域,單對於許多人所知的螺旋勁來論,就必須
配合力與勁兩者的巧妙配合方能奏效;運用力的外展,配以勁的內轉;一個呈線的
運動,一個呈點的發放,產生出角度、與力場的錯亂,借由這種力場矛盾的原理,
蹦發出另一項新的勁力,直向的如海浪層層推波,橫面的似狂風席捲,是內運外動
缺一不可的。
中國武術的哲學思想在哪,在其精神,在其思想,在其發揮出來的實質效果;
許多人都在疑惑,學中國武術的真正目的到底為何?說得複雜一些,為得是激發出
人類的本能,擺脫外在限制生命正常發展的因素,進而提昇自我存在的價值,續而
追求永恆之極限。然而簡單的述說,卻只是為了吃飯睡覺,吃的有尊嚴睡的能安穩
,不過就是生活罷了。吃飯睡覺人人都會,這其中存在的差別,就取決於本質上、
思想概念的不同。七十歲時,仍能活蹦亂跳,不用長臥病塌靠人餵食,這方為快意
生活。生活就是中國武術,中國武術即是生活;在中國武術的思維與理論中,無一
不是與生活息息相關。正因如此,中國武術的思維與授業,往往也會自然的以人生
的週遭作息以為引喻;就如前面、論及內運外動缺一不可的探討,不正如保養一部
汽車,必須外觀的擦拭與內部引擎的保養兼顧。螺旋勁亦然,如牆之鑿洞,以錐敲
擊乃重力之轉換,以鑽鑿之為力之慣性運用,效果均屬不彰;若運用坊間專為鑿洞
設計之電鑽施之則成效立見;其實說穿了也就一目了然。然而、中國武術的難處,
並不在這表面的引喻,而在其深層的哲學內涵;放棄自我,找尋自我,擁有自我,
忘掉自我,最後成為自我。這其實已然道盡了人的一生,人類由生、至死,不正是
這麼過的嗎!中國近代公認的武術家『李小龍』說過:真正的武術是不需要套路的
。這即是中國武術思想中的基礎理論:『練習套路是為了忘掉套路』是同樣的道理
;套路的訓練、是為了激發出人的本能,忘掉套路、使之成為自己能夠發揮運用的
本能,擁有了這項本能之後才算擁有真正的武術。
武術的展現與思想的內涵,是同等重要的; 先師常言『拳是用腦筋打的』。
長久以來,沉浸於中國武學的研究領域之中,愈加探索、愈覺得中國武術之浩瀚。
然而、回首來時路,是寂靜而且孤獨的;研究問道者,卻竟然外國人比中國人多,
學文的比學武的眾,怎不叫人嘆息…………。
周寶富 1999. 3. 9 於台北功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