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動物的消化系統: A、 動物獲得養分的方法: (1) 水螅:利用觸手上的【刺絲胞】,捕捉水中的微生物。 (2) 蛤:藉【濾食】經由水管流入,再藉鰓表面的【纖毛】推向前端的口攝食,食物為水中的有機碎片。 (3) 海星:利用【管足】吸附蛤的兩片殼,用力拉開,【胃】自口中翻出,並伸入殼縫,裹住軟體,分泌【消化液】吸食。 (4) 蝴蝶:利用【管】狀的口器吸食花蜜。 (5) 脊椎動物:利用【舌頭】或【牙齒】攝食。 B、 動物的牙齒結構和攝食: (1) 草食性動物:【臼齒】發達,適合磨碎食物;如:牛、馬、羊。 (2) 肉食性動物:【犬齒】發達,適合撕裂食物;如:獅、虎、豹……。 (3) 雜食性動物:各類牙齒均衡發展;如:人類。 C、 食物中的養分測定: (1) 澱粉:加入【碘液】檢驗,顏色由【黃褐】色è【深褐】色。 (2) 葡萄糖:加入【本氏液】隔水加熱檢驗,顏色由 (3) 蛋白質: (甲) 將蛋白質直接加熱會【凝固】。 (乙) 加入硝酸成【黃色】。 (丙) 加入過量的【氨水】呈【橙色】。 (4) 脂質: (甲) 滴在白紙或吸油紙上會有【半透明】。 (乙) 加熱會產生難聞的【臭】味。 D、 消化作用: (1) 【澱粉】、【蛋白質】、【脂質】等大分子的營養素,無法直接通過細胞膜。 (2) 動物攝食時,先將大分子營養素轉換成小分子的【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 (3) 此種大分子在生物體內,透過【酵素】的協助,將食物分解成為小分子養分的過程,稱為【消化】作用。 E、 消化系統: (1) 囊狀消化系統: (甲) 包含【刺絲胞】動物門(如:水母、水螅、海葵)、【扁形】動物門(如:渦蟲)。 (乙) 可進行雙向的食物運輸。 (丙) 食物的進與出在同一開口。 (丁) 食物進入後必須等到消化完畢後,排出食物殘渣,才能進行下一次攝食。 (戊) 在同一腔室內,有兩種方向運送,因此無法細分為運送、儲存、處理區。 (2) 管狀消化系統: (甲) 【環節】動物門(蚯蚓)、【軟體】動物門(蝸牛)、【節肢】動物門(昆蟲)、【棘皮】動物門(海星)、【脊索】動物門(人),都屬於【管狀】消化道。 (乙) 管狀消化道可持續進食,不受已有食物的影響。 (丙) 各管道特化成專一功能,消化效率提高。 (3) 動物的消化構造: (甲) 水螅:【囊狀】狀消化系統;消化腔只有一個開口。 (乙) 蚯蚓:【管】狀消化系統;消化道有口和肛門兩個開口。 (丙) 鳥:有兩個胃:(1) 【嗉囊】è儲存食物;(2) 【砂囊】è磨碎和消化食物。 (丁) 牛羊:【管】狀消化系統;胃分為四個腔室,儲存食物,或使食物中的纖維素被胃中的【微生物】分解;動物吞嚥後,先儲存在前兩個腔室,再反芻至口腔咀嚼。
(二) 消化管和消化腺: A、 消化腺:【唾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 B、 消化液:【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C、 消化管:【口腔】è【咽】è【食道】è【胃】è【小腸】è【大腸】è【直腸】è【肛門】。 (1) 唾腺:分泌【唾液】,含【澱粉酶】,可將澱粉初步分解為【麥芽糖】。 (2) 【咽】、【食道】沒有消化腺,不會分泌消化液。 (3) 胃部有【胃腺】,可以分泌【胃液】; (4) 小腸前段負責食物的【消化】,小腸的中段和後段負責食物的【吸收】。 (5) 小腸前半端的最前端,稱為【十二指腸】;含有多種消化液,包含【腸液】、【胰液】(【胰臟】分泌)、【膽汁】(【肝臟】分泌)。 (6) 小腸中【胰液】含多種酵素,由【胰臟】分泌,可分解【醣類】、【蛋白質】、【脂質】;呈【鹼性】,可中和胃酸,並使腸道環境成【鹼性】, (7) 小腸中的腸液由【腸腺】分泌,含多種酵素,能分解【醣類】、【蛋白質】。 (8) 【膽汁】不含酵素,由【肝臟】分泌,儲存在【膽囊】內,運送至【小腸】,可幫助【脂質】乳化。 (9) 小腸中段、後段的腸壁含許多皺摺及突起的【絨毛】,表面密佈【微血管】,可增加吸收養分的【面積】,吸收大部分的【養分】及【水】。 (10) 【小腸】是吸收水分最多的地方;大腸最主要的功能,僅是吸收【水分】。 (11) 大腸比小腸粗短,可持續吸收食物殘渣中剩餘的【水分】及礦物質; (12) 人體無法消化【纖維素】,但纖維素可刺激腸道的【蠕動】,幫助排便,防止【便秘】;草食性動物的腸道內有共生【微生物】能分解纖維素,因此吃草即能獲得足夠養分。 (13) 大腸起始端稱為【盲腸】,位於右下腹腔內,有個指狀突起,稱為【闌尾】,人類的闌尾沒有消化功能,但是當食物掉入,則可能引起【闌尾】炎(俗稱【盲腸炎】)。
|
【補充資料】:
|
( )1. 下列對人體消化作用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答案】:【A】 【解析】:肝臟分泌膽汁,儲存在膽囊,有導管送至小腸前段,膽汁不含酵素,能乳化脂質,幫助脂質的分解。
( )2. (甲)澱粉(乙)脂肪(丙)蛋白質;以上三種養分,在人體消化道中,依被分解先後次序排列為 【答案】:【D】 【解析】:(甲)澱粉在口腔最先被唾液分解成麥芽糖; (丙)蛋白質在胃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進行初步分解,再送至小腸 (乙)脂肪在小腸前段,由膽汁先乳化脂質,再由胰液進行分解成脂肪酸。
( )3. (甲)絨毛吸收養分(乙)分解澱粉(丙)儲藏脂質(丁)食物呈酸性。上述食物消化過程的順序應為下列何者? 【答案】:【C酸】 【解析】:食物進入口中,由唾液分解澱粉;在胃液中呈酸性,進行蛋白質分解;進入小腸分解完後,由絨毛吸收養分,過多的養分,以脂質儲存在內臟的四周,及皮下組織成為皮下脂肪。
( )4. 有關人體酵素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D】 【解析】:不同的酵素分解不同的養分,如唾液分解澱粉、胃液分解蛋白質。
( )5. 有關構造與功能的配對,下列何者有誤? 【答案】:【C】 【解析】:闌尾的功能逐漸退化,無法吸收纖維素。
( )6. (甲)口腔 (乙)食道 (丙)胃 (丁)胰臟 (戊)小腸 (己)大腸,前述哪些器官會分泌消化液分解米飯? 【答案】:【B】 【解析】:分解米飯(澱粉)的消化液,包含口腔的唾液、小腸的胰液和腸液。
( )7. 醣類、蛋白質、脂質經人體消化後,分別轉變為何? 【答案】:【C】 【解析】: 醣類消化後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消化後分解為胺基酸;、脂質消化後分解為脂肪酸。
( )8. 下列對於消化器官之敘述,何者正確? 【答案】:【C】 【解析】:(A) 大腸比小腸粗,但是沒有絨毛的構造。 ( )9. 如圖,食物中水分主要是在哪個部位被吸收? 【答案】:【D】 【解析】: 食物中水分主要是在小腸吸收。
( )10. 下列有關人體消化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答案】:【D】 【解析】:(A) 食物在胃中僅消化蛋白質,至小腸再繼續分解各種養分。
( )11. 有關人體消化系統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D】 【解析】:(A) 食物由口腔通過食道進入胃的過程中,藉由食道肌肉的收縮推動食物前進。
( )12. 下列有關消化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答案】:【D】 【解析】:(A) 人類的唾液含有澱粉酶,可將澱粉分解成為麥芽糖
( )13. 在人體內進行的化學反應常需要特定的酵素做催化劑,此酵素的成分是 【答案】:【B】 【解析】: 酵素的成分是蛋白質。
( )14. 小奇看見外婆家山羊正在吃青草,山羊能消化青草中的纖維素,而人類卻不能,原因為何? 【答案】:【D】 【解析】: 山羊能消化青草中的纖維素,而人類卻不能,原因為山羊的腸胃中,有共生的細菌,含有能分解纖維素的酵素,而人類則沒有此類的酵素。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