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球環境的演變: A、 地球的形成: (1)地球是宇宙中目前所知唯一有生物存在的星球。 (2)地球於【46億年前】形成時,原始大氣和現今【不同】。 (3)歷經頻繁的【閃電】及強烈的太陽【輻射(紫外線)】作用,形成簡單的有機物(【胺基酸】及【核酸】)隨著雨水進入海洋,終於形成原始細胞(【原核】生物,如細菌、藍綠藻)。 (4)根據生命起源的許多證據顯示,最初的生物是由【無生物】演變而來的。 (5)目前所之最原始的生物,可能是構造非常簡單的【原核生物】。 (6)地球上目前存在的生物,都是由【親代】進行【生殖】作用(【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所產生的。
B、 地球上的氣體: (1)原始的地球初形成時,缺少【氧氣】和【氮氣】,原始的氣體包含【氫氣】、【氦氣】、【甲烷】、【氨氣】等氣體。 (2)薄弱的地殼導致火山爆發,噴出【水蒸氣】、【氮氣】、【二氧化碳】。 (3)熔岩會釋放出【水蒸氣】、【二氧化碳】。 (4)高溫的地球逐漸冷卻,水蒸氣凝結成為【水】,於是匯集成為廣大的【海洋】。 (5)二氧化碳溶於水與鈣結合成【碳酸鈣】(【石灰岩】);綠色植物出現後,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氣,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降低)】。
C、 生命的誕生: (1)由於大氣中的各種成分在【雷電】作用和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在海洋中逐漸產生簡單的有機物質(如【胺基酸】、【核酸】)。 (2)胺基酸及核酸逐漸合成複雜的有機物,於是海洋中有【生命】出現。 (3)構造複雜的蛋白質開始出現生命現象,於是簡單的生物出現,以攝取海洋中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物,稱為【異營性】生物。 (4)地球逐漸冷卻,雷電作用減少,水中的有機物質日漸減少,生物開始缺乏食物來源,於是【自營性】的【綠色】植物出現,進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 (5)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出現後,大氣中的【氧氣】漸增,【二氧化碳】漸少,終於形成現今以【氮氣】(占78%)和【氧氣】(占21%)為主的大氣。 (6)原始生命來自於有機物混合入水中,這些生物依賴依賴岩石中的成分維生。 D、 地球的變化: (1)地球環境常因外力的改變,而產生巨大的變化, (2)【冰河】時期使地球溫度巨大改變,造成許多生物的大滅絕。 E、 (1)1953年,科學家米勒和尤里經由電極放電,模擬地球最初形成時期,太陽輻射線和閃電,在強大能量作用下,將原始大氣成功地合成一些能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 (2)科學家推論:這些簡單的有機物質溶於高溫的海水中,經由聚積作用,合成較複雜的聚合物。 (3)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應該是在『海洋』中形成的。
|
(一) 課堂補充: A、 知識: (1)大致上分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兩大類。 (2)自然科學分為: 甲、 物質科學:物理、化學(二、三年級的主要內容)。 乙、 環境科學:地球科學(三年級的主要內容)。 丙、 生命科學:生物(一年級的主要內容)。
B、 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1)氧氣:O2 (2)氮氣:N2 (3)水蒸氣(水):H2O (4)氨氣:NH3 (5)甲烷:CH4 (6)碳酸鈣:CaCO3
C、 生物發展的流程: 太陽形成(約50億年前)à地球形成(約46億年前)à火球à逐漸冷卻à形成薄而不均勻的地殼à隕石撞擊à岩漿海。
D、 無生物(海洋中)à異營性生物(海洋中)à自營性生物(海洋中)à陸地植物à陸地動物 E、
|
( )1. 有關地球大氣的敘述,何者錯誤? 【答案】:【A】 【解析】:現今大氣中,氮氣的含量最高,約佔4/5,氧氣第二高,約佔1/5。
( )2. 地球最初的生命起源是哪種方式? 【答案】:【D】 【解析】:地球上最初的生物是由無生物演變而來。
( )3. 關於地球,下列各項敘述何者錯誤? 【答案】:【A】 【解析】:地球的原始大氣含氫氣、氦氣、甲烷、氨氣;目前的大氣是氮氣、氧氣為主。
( )4. 地球上最早的有機物如何形成? 【答案】:【D】 【解析】:有機物形成是由於閃電、紫外線作用,將大氣中的氨氣、甲烷等氣體成分合成蛋白質。
( )5. 有關生命的起源,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C】 【解析】:最早的生命出現在海洋中;最早的有機物可能是空氣中的甲烷、氨氣,藉由大氣的閃電與紫外線作用而產生的。最初的生物可能是以現成的有機物,或是岩石中的礦物質成為作為食物來源。
( )6. 有關地球生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C】 【解析】:地球上的生命距今約三十多億年前;
( )7. 地球上生命起源,依照歷史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答案】:【D】 【解析】:地球為一團火球à表面都是火山、熔岩à噴發出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à溫度降低,水蒸氣凝結成水,匯集成海洋à有機物合成、形成生物、產生生命。 ( )8. 約在30多億年前,地球上開始有生命的存在,一直到現在,地球上依然是有各式各樣的生物生活在各種環境,請問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生物的種類數量是如何變化? 【答案】:【D】 【解析】:當環境改變,黨至大部分的生物因無法適應而滅絕,僅少數種類的生物,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因此生存下來,環境的巨大變化,經常為生物演化的原動力,此為天擇的過程。
( )9. 有關地球的敘述,下列何者是正確的? 【答案】:【C】 【解析】:地球噴發的氣體包含水蒸氣、二氧化碳、氮氣等。地球最初的溫度極高,現今地球的平均溫度約15℃;地球的面貌隨著板塊的運動、火山的噴發、地震等作用,隨時都在變化。
( )10. 下列關於大氣的敘述,何者正確? 【答案】:【B】 【解析】:在有氧氣之前,便已有簡單的生物存在;地球的發展演變過程,火山的噴發,產生氮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 )11. 雖然科學家無法親眼目睹地球的誕生,但是根據研究推測,下列有關地球初形成時環境的敘述,何者錯誤? 【答案】:【D】 【解析】:地球的溫度降低,形成地殼,但是並非均勻穩定,隨著火山的活動,板塊的運動等現象,地球的地殼也隨時變化,並非均勻穩定不變。
( )12. 下列何者不是所有生物都能表現出來的生命現象? 【答案】:【B】 【解析】:植物沒有明顯的運動現象。
( )13. 下列何者其有生命現象? 【答案】:【C】 【解析】:細菌是生物。
( )14. 下列何者為生物? 【答案】:【D】 【解析】:果樹是生物。
( )15. 下列哪一項不是生物維持生命所必需的? 【答案】:【D】 【解析】:生物生存不一定需要土壤,例如漂浮在高空的細菌。
( )16. 陸地上黑暗的洞穴裡,有蝙蝠生存,但卻不易找到綠色植物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案】:【D】 【解析】:黑暗的洞穴缺乏陽光,無法提供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的能量。
( )17. 在地球的陸地上,何處比較容易發現生物的蹤跡? 【答案】:【C】 【解析】:生物生存的有利條件是溫暖有水。
( )18. 有關地球形成過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答案】:【C】 【解析】:早期的大氣是指氫氣、氦氣、甲烷、氨氣。
( )19. 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自然發生的,主要的理由是什麼? 【答案】:【C】 【解析】:地球最初的環境和現今不同,因此生物攝食的方式不同。地球形成過程先產生海洋,隨著雷電及紫外線作用,將空氣中的無機物,產生反應形成有機物,最後形成生命。
( )20. 下列哪一項不是生命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