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we need a new dehumidifier?

被校方輦到高導辦公室兩週了,除了坐在一個大老級的老師旁邊、經常安靜聆聽其諄諄教誨之外,也感受到了這個辦公室許多特殊的氣氛。最特別的就是充斥著許多我認為沒有營養的閒聊,當然,這是他們的自由。當我覺得需要讓耳朵休息的時候,就會假裝出去裝水,其實是要出去透透氣,南澳的空氣超級甜美的,不吸真的太可惜了。

某日我上完課11:00回到辦公室時,某大老跟我說:辦公室要買除濕機,大家繳個幾百塊,你同意嗎?我說:有需要就買,我沒意見,但是冷氣不就可以除濕嗎?於是我走向正在秋天涼爽空氣中仍然被打開的冷氣旁,舉起遙控器,立刻馬上把功能改為除濕,也順便把時間訂為17:00自動關機。那位大老原先說的自動停機功能也有了。

真是一個文化很奇怪的辦公室,缺什麼好像就是直覺要馬上買什麼,也不看看原先的設備堪不堪用。而且,我發現這個辦公室真的很喜歡開冷氣,南澳的秋天已經很涼爽了,搞不懂為什麼還要開冷氣,而且溫度設定毫不手軟,17度也敢設,進出冷氣房不怕瞬間中風嗎?有關溫度設定的習慣,這個學校倒是風格一致,辦公室常常喜歡搞那種超低溫,會議室也常常如此,只要我看到一定調到27度。

 

南澳高中經營模型的建議案

南澳高中經營模型的建議案

 

 

 

黃文度2015.04.23

 

 

 

目錄

 

 

 

核心價值與目標

 

對知識的熱情與對土地的感情*我認為這兩樣加起來就是生命的動力*所以很適合當成教育的總目標+

 

教育市場現況與教育基本目標

 

只要關於招生的困境,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少子化」,但這種理由說了等白說,因為少子化是既存現象,其實早就可以預測得到。當我們在十多年前就預測到這個現象時,學校變革有提早開始嗎?話又說回來,就算招生來源無虞,課程的革新就不必做嗎?我們應該回到教育的基本面,思考如何教育出一個人格完整的全人,而不是去想這些市場狀況。學校培育出來的人當然要符合社會需求,但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學校培育出的人才也可以主導社會的發展,不是嗎?重點是我們自己對於未來的願景是什麼,我們對於人、土地、國家的深層思考是什麼,或者簡言之,對於未來,我們到底要什麼。曾有同仁提出原住民藝能班的構想,姑且不論技術性的細節,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要辦藝能班。在某次會議中,有位長官竟然說:因為15人就可成班。如果只是為了這種目的去延長學校殘存的時間,則我認為藝能班註定要失敗。又如果藝能班是想要保留原民文化,如此崇高的使命感之下,未必就要辦藝能班,因為文化的保存需要的是有系統的課程與保存機制,課程的部分其實學校現在就可以做,就是自編課程而且長期發展,現有的歷史、語文、藝術、體育、自然等等課程本來就可以部分進行原民相關的部分改編或全系統自編,何須等到藝能班?換句話說,如果藝能班無法有深度的傳承、保存、發展舊文化,那藝能班的價值還有什麼?只剩在參訪團、觀光客或高級長官面前的音樂舞蹈表演嗎?我認為如果只剩這個,那還真是原民文化的悲哀。

另外,從全人教育的本質來看,提早讓孩子類化只是提早窄化他們的世界觀,對長期是不利的。就像本校的體育班,有許多甚至都是其他學程適應不良才塞進該班的,根本不是具有體育天分才來,然後我們再把他們類化成發展體育,結果可想而知。其他部份即使一開始是體育專長生,他們畢業後去哪裡?台灣現有的環境下,連全國最頂尖的體育選手都未必有好發展了,何況是本校體育班,他們畢業後在做什麼,我們心知肚明。他們在校期間,表現好的充其量也不過是學校的業績工具,畢業後呢?我懇請大家摸著良心看看現況。所謂特色應該不是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當自身對世界有充分了解之後,發自內心覺得自己應該怎麼做,也清楚自己要的生活,接著採取一連串有系統的行動,客觀上好像在做某種特別的事,但主觀上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在構築、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就是主觀上無所謂特色,頂多可能是客觀上的局部觀點可以由外人這麼說。

總之,教育並不是一個商業市場,而是一群人對未來願景的期待。

 

課程架構

 

概念上,我將6年的中學階段看成一個大主幹,這些主幹由多個課程計畫組成,而每個課程計畫又各自包含自己的課程元素,課程元素就是教師在學其中開設的一門課+

不管是以客戶(即學生、學生法定監護人)或經營者(教師及行政人員)來看,整個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套系統,而不是一隻由眾多科目、活動用膠水黏起來的大怪物+因此*本人在此提出一個6年的課程骨幹*這個骨幹中有24個學期的課程計畫*其中寒暑假都算一個學期*加上新生入學的銜接課程那兩個月也算一學期+

在整個課程骨幹中*學生可以選擇全部面授、部分面授或全部自學*學校仍然照常開設實體課程*但學生可以在親師生三方溝通後選擇是否參加實體課程*但評量的方式與評分標準則是全體一致*無法通過則須重修+學校方面除了實體課程的準備外*還須提供網路課程讓學生自行學習+

基於對知識熱情與土地感情的核心價值*所有的課程都必須考慮這兩點來進行設計*目前已有的制式課程只需進行授課方式的調整或重新設計*然後再設計一些新的整合課程加進原學期中即可+寒暑假及新生銜接課程則需要重新設計*概念上不要再讓學生有寒暑假就是學習停擺、吃喝玩樂的想法*如果學生對於知識有熱情*其實寒暑假更可以讓孩子盡情去追尋自己最有興趣的那一塊*而教師們也可以分組去輔導孩子*讓孩子可以更加擴大視野+

行政組織

所有的行政支援單為簡化成一個行政服務處,由一位主管統一分配資源與指揮人力。

課程模型的建議案

轉型過渡計畫概述

步驟1.所有的課程都模組化*足以成為課程計畫的元素+

步驟2.行政單位簡化為教學事務處與行政支援處+教學事務處下設:課程事務組、知識管理組(原圖書館)、學生事務組(原學務處與輔導處)+行政支援處總攬純教學以外的所有事務*分工方式可再定義*但重點是統一協調指揮+

步驟3.設定24個學期的課程計畫目標*然後挑選適合的課程模組置入+

 

4月台北研習日記.

2014/4/29
15:57

每年總是有一次機會到台北師大附中研習,過去為了省時間往往開車,但一個人開車所費不貲。一早搭乘0650的國道客運前往台北,上了國道5號平原高架路段之後,我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坐在這樣的高度看故鄉。
春末的大片翠綠稻田好像少了許多,新建的房舍在增加中,就像高速公路旁急速增加的餐館一樣。宜蘭已經漸漸庸俗不堪,就像台灣其他地區一樣。
到了台北正是上班時間,車跟車擠、人跟人擠,捷運尤甚。這款時而地上時而地下的玩意,是進步的象嗎?我看只是過度擁擠之後的必然選擇吧。
走在信義路的人行道上,我只是想喝水都找不到店,因商業區的店面都還沒開。這個都市的冷漠不只是人,連公共設施也缺少人性。在南澳工作久了,我已經不能習慣整天都被水泥包圍。台灣人很可憐,許多人因為從小就無法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所以對於自己的無知永遠一無所知。
下捷運之後,我沿著信義路的人行道前往師大附中。這真是一條像沙漠的路,但它比沙漠還不如,因為全部都是水泥做起來的,極難找到一吋土地是直接與地球相連的。我就在這種不踏實的感覺中前進。
路邊偶然會出現植物,這些行道樹都還極為年幼,但台北城不是建城200多年了嗎?怎麼路邊的樹看起來不到10歲?顯然是種了又砍或是自始就沒種。這代表者主事者的無知,也許歷史上曾出現過較優秀的人,但因無法延續而無法成就一個偉大、美麗的城市。幸好住在這裡的人非常無知,吸髒空氣、用天價買水泥鴿子籠、可能整天踩不到一吋真正的泥土、汽車噪音持續24小時、晚上看不到星星等等,他們也被教育成必須帶著自負不凡的態度,以為住在水泥叢林就是進步的象徵。結論就是:當人類越無知,就越能忍受惡劣的環境。
當我去花蓮台東的鄉下時,最有感覺的就是大樹,因為他們是歷史的象徵,他們散發偉大的氣質。而台北這些瘦小的行道樹代表什麽?不過是一個庸俗無知、缺乏文化深度的水泥結構。

暑期日記.20140630

今天是6/30,本校預計的星期一放假日。說到這個日子還真特別,本來是要休業式的,只因為泰雅運動會要借用本校場地,所以這天調去上週六給先上完班了。幾星期前聽到要把星期一的班拿到前一個星期六上,心中就出現一個爆笑的畫面:學校難道要先辦完休業式,然後繼續上四天課,接著再期末考?就好像一個人病入膏肓,只要一拔管就會斷氣,只因為預計要拔管的那天靈堂有人要借,所以就在人還沒死之前,整個人帶著維生系統先放進棺材,然後趁著靈堂有空就提前完成告別儀式之後,再把人從棺材裡拉出來放回病床,哈哈~

實際上休業式這天是不可能掉換的,那天只能放在學期的最後一天。結果校方要我們星期六去上休業式那天的班,可是學期都還沒結束,怎能休業式?於是就上星期一的課,可是過了一天又來了一個正牌的星期一,所以本學期星期的上課週數在星期一的部分多了一次,弄得有點奇怪,後來終於有同仁發現,這天應該上星期三的課才合理,因為次週的星期三原本正常上課,只是因為這個調動而變成期末考的第一天。但是,太遲了,星期六已經過去了。

原本國高中的暑期活動是7/1開始,但也因為這樣改為6/30,而且也把訊息呈報給上級了,加上中間一大堆重要人物也都以書面會知了。我以為大家都知道我6/30要全日出勤,但是,我錯了。

6/30一大早,在成堆的垃圾夾道歡迎之下,走進我敬愛的南澳高中,所有報名參加暑輔的高中生連一個缺席也沒有地到校,在進行數學程度測驗以及課前準備說明之後,大家依照計畫去東澳冷泉泡湯。在此同時,南澳的同事們(執勤值班的除外)正在礁X長X桂X酒X吃號稱千元等級的歐X自助X。

原本托某同事去吃飯的地方向課務組傳達公務訊息,希望趕緊告知國中暑期輔導的課程安排,以方便聯合文教能有寫作老師支援,沒想到離譜的事來了。當我在東澳陪學生撈蝦洗冷泉的時候,電話來了。首先,對方說:你怎麼沒來聚餐,接著我問他課程安排呢?對方沒有給我答案。

我怎麼沒去吃?!我是一點也不想去,那根本就在浪費我的生命,但這是我的隱私,我不知道你問這是什麼意思,而且簽呈計畫你不是也簽了,竟然不知道我今天要執勤?而公務的部分,你本來就有責任提早安排,不然人家聯合文教很難辦事的。課程的東西本來就要提早安排設計,誰管你在放什麼該死的暑假啊。宜蘭地檢署熱心提供一筆錢讓我們免費上課,他們的要求是班級人數好歹也要20個,但這卻是多年來我們暑假中幾乎辦不到的,現在又多了一個沒辦法及早安排的問題,我真的不知道要把臉往哪裡放了。每次弄這個業務,我面對聯合文教中心主任還有宜蘭地檢署檢察長,真的搞到很沒有面子,所以我才會連續兩年受不了接手國中的寒暑期多元課程,讓外面的人見識南澳也不是那麼無能。

 拜託校長、教務主任、課務組長這一類的大官,拿出一點辦法來提高寒暑假課輔的出席率,我也玩了至少三次給大家參考,拜託可以動起來了。其實,從一個多月前課務組長那個態度,我就知道大家還是要我辦,但是,這並不是我直接業務啊!就好像有一個警察突然衝到一個清潔隊員面前,然後跟他說:「請你去抓那個剛跑掉的小偷,拿掃把去抓就好了,我要回家休息」,搞不好這會榮登金氏世界紀錄的最離譜工作指派。另外,請大家別忘了,清潔隊員原本就有垃圾要清理。

 我最好奇的是:人為什麼會演變成是非不分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都受過高等教育不是嗎?讀過的聖賢書秤起來搞不好超過10噸,但是,學到了什麼?或許,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根本就是眾人皆醒唯我獨醉,我自始至終沒有排除這種可能,不是說Anything is possible?!好了,別管那麼多了,如果是這樣,我還真要感謝同事們沒有將我聯合集體虐殺。感恩喔~

 

 

 

回到6/30吧…

 

 

 

6/30雖然有接到一些令人噴飯的電話,不過,倒也發生一些神蹟。我帶學生去東澳時,原本有準備要被太陽狠曬一場的,結果卻令人傻眼,只能說我感謝神對這群孩子的愛護。

 

夏天12點左右的中午,從車站徒步前往東澳冷泉是何等困苦的事啊,但是…一下車竟然開始烏雲密佈,漂起雨來了!我真的打從心理頭讚嘆這款偉大的清涼!

 

LETTER-20140606

題目:我想活下去

我想活下去
可是  一張開眼睛  一打開耳朵
每個人都在說  去死  去死  去死
每個人都活得像是在等死
不然就是希望別人去死
可是我想活下去
大家不都這麼說嗎?
“人”這個字就是代表人要互相扶持的意思
可是為什麼大家做的都跟說的不一樣

我沒有期望每個人都這樣緊密地相互依存
但至少  不要擊沉別人
有不滿有憤怒想發洩嗎  我也想啊
可是我不想成為別人跌倒的原因
不想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只是想要活下來  
———————————————————————————————–
阿度回信
你好,稿件已收到,但不知道您想讓這篇文章以何種方式出現在館刊?依照慣例6月的館刊是畢業特輯,所以不方便把您的投稿放在刊頭,那麼放在刊尾如何?或者在中間呢?請來信明示.還有,可否賜寄一個筆名給我,否則我就自己取囉。

這篇文章我會直接跳過主編,只請主編留一個空白給我,所以除了我以外沒有人會知道這篇文章的來源.這點請相信館刊8年來的優良傳統,因為我們把言論自由當成最高原則,這其實不只是傳統,而是一個教師的榮譽。

從電子郵件的帳號看來,我認為你可能是我的同事(xx處室的某人),但我會假設我不知道你是誰,反正這也不重要。如果你對某些事失望,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這些事,但我想你應該是一個想要戰鬥的人,至少不是一個躲在戰壕裡享受短暫安全、領乾薪的人,對吧。有很多事我已不想再講,我現在只想激勵我身邊的人,讓他們還有一點榮譽感,讓他們還有能力可以上戰場,讓他們可以去做一些豐富人生的事,也許現在沒感覺,等他們夠老的時候必然會想起這些偉大的事,然後在某一天可以帶著滿足的表情闔眼離世。我現在真的是這樣想。

6/6那天早上我破例去參加所謂的早餐討論會,原本我是不想再談了,但好像與會的人不太希望我去錄音(我錄音的目的只是想知道大家的想法,我過去不參加的原因是怕我的主導性太強,影響大家暢快發言),後來我還是當仁不讓的拋出一個活動計畫,還玩蠻大的。你有興趣可以去這裡看看http://blog.ilc.edu.tw/blog/blog/7419

我早已不想再多談這個學校,我只想殺出重圍,那些不想動的人我全部都給他略過,我堅信這個世界終將公平,不管我現在的處境有多困難。請相信我,你也應該相信你自己,對不對?

真巧今天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70週年的紀念日,法國諾曼地海灘上的無數英靈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你應該很清楚歷史對人類的意義是什麼,對吧?

雖然我不確定你是誰,但希望我可以幫助你,或者說我們可以合作。在殘酷的戰場上,我何須知道與我並肩作戰的那些人叫什麼名字呢?

阿度  2014.06.06

效能重要還是文件重要

效能重要還是文件重要

2013年11月11日這天,本校開始實施電子差勤系統,依照規定07:40以後才能打上班卡,下班則相對16:40以後才能打。由於火車班次的關係,同仁們若想依往例可以有每天累計1小時的補休,那麼就必須在07:40之前打卡,但是,4114車次進南澳的時間則往往超過07:30,因此從車站到辦公室的這段距離多半只有10分鐘不到的時間可以讓大家衝刺。而下班則更加緊湊,就算你能準確的打到16:40的卡,那麼距離16:47的班車也只有7分鐘,簡直天天要瘋狂健走。

上下班紀錄只不過是個文件,不管是電子式或紙本都一樣,目的是在監控上下班時間,但是一個組織真正重要的是效能,主管單位應該想辦法去評估效能,而不是只會監督時間。難怪台灣的公務員的能力一直倍受質疑。

我舉兩個實際的例子,大家就可以知道有部分的公務員無能、無知到什麼程度。

第一個例子就是線上差勤系統的研習,我個人線上報名了10/24上午的場次,前一天我再次確認自己有在網路名單上,第二天就放心前往縣府電腦教室上課。到了會場之後我卻發現名單上沒有我,於是我就自行簽在文件背面,沒想到文件背面也有好幾個人跟我一樣的狀況。這不是電子檔印出來的嗎?於是我就找了一台電腦坐下準備上課,然後順便再上一次縣府的進修網站,結果我仍然在課程名單上!那麼會場桌上的那個沒有我的版本是從何而來?真不知道研習主辦單位到底是用什麼系統在辦事的,東西出現兩種版本,那麼我們以後還要相信線上的報名嗎?後來我想到一個可能的原因,那就是主辦單位可能自認要及早準備,所以在研習報名截止的數天前就把名單印出來了,但可笑的是他們自己都把報名、取消報名的時間開放到研習前一天24:00,那麼前幾天印出來的簽到簿當然可能與最後名單有差異。這麼簡單的邏輯,我們縣府的公務員竟然搞不清楚,實在讓我很無言,如果主事者不是一位新手,那麼這種狀況更是不可原諒。但是我看那位主辦者好想也無關痛癢的樣子,就冷冷的說:名單上找不到的就自己簽在後面。我真的很不想看不起這些公務員,但實在找不到理由看得起他們。你們對工作的熱情就是這樣而已嗎?你們有思考一下為什麼名單會有差異?如果這是戰爭中的陣亡將士公告名單,那麼家屬看了原本因為家人沒在死亡名單上而雀躍,實際結果卻是永遠回不來,就看看你們這些公務員會不會被打死。如果換成再大一點的民間企業裡頭,這些無能者早就被開除了。但是,在台灣的公務體系就沒關係,無能的職員上面可能還有一個無能的主管在罩,做事的品質再爛,也沒有人拿你有什麼辦法。

第二個例子是發生在大約7、8年前,那時我的孩子在上私立幼稚園,那家幼稚園有個慣例,就是在暑假開始之前會收一筆為數不小的「保額費」,當作預約下學期的訂金,其實我每年都繳這個錢也沒什麼問題,反正孩子打算在這家幼稚園唸到畢業。但是,就有一次的保額費說明讓我覺得很詭異,我記得是6月中就要求繳保額費,但是7月初就不接受退費。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孩子8月起才決定換讀別家幼稚園,那麼你這筆錢就會被園方沒收。我當時查了一下教育部有關學費的規定,原來上課到1/3都還可以退部分學費,那麼,一大筆的保額費怎麼可以在學期還沒開始就禁止退費。後來我核算了一下,終於知道這個幼稚園的老闆在打什麼算盤,以這家幼稚園的規模,每年6月的保額費大概可以收300~400萬,這筆錢可以讓老闆無息使用到8月,因為7月初就可以確定不用退給家長了,這樣還不爽嗎?後來我把這個園方的通知連同檢舉信一併寄往縣府教育局,我以為政府可以幫老百姓出頭,但我錯了!沒幾天我接到的電話不是教育局打來的,而是幼稚園打來的,由園長跟我說明保額費的相關問題。我頓時完全傻眼,如果不是教育局把檢舉人的資料洩漏給園方,園長怎麼知道是我去申訴的?就好像我檢舉A君偷竊我的東西,但是報警之後警方竟把我的資料給A君,然後要A君把偷的東西自行歸還給我一樣。雖然後來園方依照教育部的規定修改退費方式,但我覺得自己真的被出賣了,被一群由我繳稅養的公務員出賣了。

真無法相信這麼多年了,台灣的公務員還是一樣,我也不知道用無知還是無能來形容這批人,我只是在想,如果包含縣長在內的縣府眾多主官管有看到這篇文章,真的拜託你們有空看看這些公務員的工作內容,跟人民的期待真的差很多。

這些東西有人在管嗎?如果有人在管還這樣,那麼無知無能的就是這些主管,如果沒人在管,那麼上下班再準時都無法改變這些人根本就是納稅人的吸血蟲的事實!都已經是2013年底了,人類文明日新月異,雖人們然使用的設備是太空時代的,但台灣的確有一批公務員的思考方式仍然在石器時代,而且好像沒人拿他們有辦法,我很難過繳了這麼多年的稅卻仍然居住史前時代,但又如何,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某些公務員就像神主牌一樣,永遠無法撼動。